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核下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高效远程过程调用研究
1
作者 李波 孟丹 霍志刚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1-686,共6页
针对目前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的远程过程调用(RPC)设计在多核背景下存在的性能和扩展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RDMAWrite的高效RPC设计方法并对网络文件系统(NFS)提供了支持。重点就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和内存管理机制进... 针对目前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的远程过程调用(RPC)设计在多核背景下存在的性能和扩展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RDMAWrite的高效RPC设计方法并对网络文件系统(NFS)提供了支持。重点就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和内存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内存有效利用提出了被动和主动两种回收机制。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的RPC设计方法能降低RPC延迟13%~20%。对内存文件系统及真实磁盘文件系统的测试表明,此设计能有效提高多核系统中RPC的性能和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 远程过程调用(RPC) 多核 网络文件系统(N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页面映射的远程交换系统内存管理优化
2
作者 李昱祁 王霄阳 +1 位作者 朱文喆 李永坤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99-3105,共7页
远程交换系统利用内核的页面交换机制透明地使用远程内存,是构建分离式内存架构的一种常见方法。然而,现有系统在创建远程交换分区时,会预先分配完整容量的远程内存,导致内部碎片并降低内存使用率。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远程内存... 远程交换系统利用内核的页面交换机制透明地使用远程内存,是构建分离式内存架构的一种常见方法。然而,现有系统在创建远程交换分区时,会预先分配完整容量的远程内存,导致内部碎片并降低内存使用率。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远程内存管理方法,动态地为系统中正在使用的交换条目映射远程页面,减少非必要内存占用。该方法引入高效的节点间内存分配与回收机制,以支持细粒度内存管理并确保计算节点间的内存访问隔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将远程交换分区的内存利用率提高5.2%~89.1%,同时仅引入较少的额外开销。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远程交换系统的内存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交换系统 内存管理 动态页面映射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高性能键值存储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 叶保留 +1 位作者 梅峰 卢文达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20,共5页
随着数据与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传输成为了键值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同时,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技术能够支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为键值存储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高性能网络中的RDM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高性能、低CP... 随着数据与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传输成为了键值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同时,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技术能够支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为键值存储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高性能网络中的RDM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高性能、低CPU负载的键值存储系统Chequer;结合RDMA原语的特性,重新设计了键值存储系统的基本操作工作流程;并设计了基于线性探测的共享hash表,解决客户端缓存失效的问题以及提高hash命中率来减少客户端的读取轮数,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在小规模集群上实现了Chequer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哈希表 键值存储 高性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太网RDMA网卡综述
4
作者 黄曼蒂 李韬 +3 位作者 杨惠 李成龙 张毓涛 孙志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2-1289,共28页
目前数据中心规模迅速扩大和网络带宽大幅度提升,传统软件网络协议栈的处理器开销较大,并且难以满足众多数据中心应用程序在吞吐、延迟等方面的需求.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技术采用零拷贝、内核旁路和处... 目前数据中心规模迅速扩大和网络带宽大幅度提升,传统软件网络协议栈的处理器开销较大,并且难以满足众多数据中心应用程序在吞吐、延迟等方面的需求.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技术采用零拷贝、内核旁路和处理器功能卸载等思想,能够高带宽、低延迟地读写远端主机内存数据.兼容以太网的RDMA技术正在数据中心领域展开应用,以太网RDMA网卡作为主要功能承载设备,对其部署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从架构、优化和实现评估3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以太网RDMA网卡的通用架构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关键功能部件进行了介绍;2)重点阐述了存储资源、可靠传输和应用相关3方面的优化技术,包括面向网卡缓存资源的连接可扩展性和面向主机内存资源的注册访问优化,面向有损以太网实现可靠传输的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重传机制优化,面向分布式存储中不同存储类型、数据库系统、云存储系统以及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多租户性能隔离、安全性、可编程性等方面的优化工作;3)调研了不同实现方式、评估方式.最后,给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以太网rdma网卡 RoCEv2 网卡架构 网卡优化 数据中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A的高效拥塞控制方法设计
5
作者 王芳慧 黄正峰 +1 位作者 邱麟雅 郭二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4-1351,共8页
文章研究并解决数据中心的远程内存直接读取(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技术的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针对主流拥塞控制算法数据中心量化拥塞通知(data center quantiz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DCQCN)的收敛速度慢和缺乏硬件... 文章研究并解决数据中心的远程内存直接读取(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技术的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针对主流拥塞控制算法数据中心量化拥塞通知(data center quantiz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DCQCN)的收敛速度慢和缺乏硬件实现方案的不足,提出可参数硬件化的数据中心量化拥塞通知(parameterized DCQCN,DCQCN-p)算法,该算法通过优化拥塞流的速度因子a、g调整速度比例Rc,并通过电路设计减少降速的频次;通过建立算法模型和搭建网络仿真NS-3平台,对比DCQCN-p算法在面临拥塞时单个调度流速度调整的性能以及多个调度流并发情况下的时延和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在单个流面临拥塞时,DCQCN-p算法的数据传输速率比DCQCN算法的提高了50%;DCQCN-p算法在链路上最小速率为13.28 Gbit/s,相较于DCQCN、TIMELY、数据中心传输控制协议(data cente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DCTCP)算法,分别增长了24%、48%、23%;DCQCN-p算法(方差65%)的带宽分配公平性相较于TIMELY算法(方差216%)和DCTCP算法(方差191%)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内存直接读取(rdma) 可参数硬件化的数据中心量化拥塞通知(DCQCN-p)算法 电路设计 多流高效 网络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DMA多播机制的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茂棠 郑圣安 +5 位作者 游理通 王晶钰 闫田 屠要峰 韩银俊 黄林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396,共13页
持久性内存技术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技术的发展,为高效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现有的基于RDMA的分布式系统没有充分利用RDMA的多播能力,难以解决1对多传输场景下的多拷贝文件数据传输问... 持久性内存技术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技术的发展,为高效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现有的基于RDMA的分布式系统没有充分利用RDMA的多播能力,难以解决1对多传输场景下的多拷贝文件数据传输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DMA多播机制的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RDMA multicast transmission based distributed persistent memory file system,MTFS),通过低延迟多播通信机制充分利用RDMA多播能力,将数据高效传输到多个数据节点,从而避免了多拷贝传输操作带来的高延迟.为提升传输操作灵活性,MTFS设计了多模式多播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机制,实现了RPC请求自适应识别,并通过优化返回机制将部分传输操作移出关键路径,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同时MTFS提供了轻量级一致性保障机制,通过设计故障恢复功能、数据校验系统、重传策略与窗口机制,当节点出现崩溃时进行快速恢复,并在传输出现错误时实现数据精准检测与纠正,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实验证明,MTFS在各测试集上相比现有系统GlusterFS吞吐量提升了10.2~219倍.在Redis数据库的工作负载下,MTFS相比于NOVA取得了最高10.7%的性能提升,并在多线程测试中取得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内存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多播 分布式文件系统 远程过程调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抗损高吞吐URDMA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晓东 陆璐 +3 位作者 孙滔 李志强 杨红伟 杜宗鹏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以及智算、超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广域传输需求不断增多。提出一种广域抗损高吞吐超远程直接内存访问(URDMA)技术方案,通过对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栈的完全卸载,消除中央处理器(CPU)...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以及智算、超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广域传输需求不断增多。提出一种广域抗损高吞吐超远程直接内存访问(URDMA)技术方案,通过对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栈的完全卸载,消除中央处理器(CPU)对网络高吞吐性能的限制。采用拥塞控制、丢包恢复、丢包重传等技术增强标准第2代基于融合以太网的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oCEv2)协议,使其在广域有损网络下保持高吞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往返时延(RTT)时延为20 ms、丢包率0.1%的网络环境下,TCP协议吞吐性能仅为0.02 Gbit/s,标准RoCEv2性能接近为0,URDMA协议吞吐性能为88.26 Gbit/s;当RTT时延增加到80 ms时,TCP和RoCEv2协议吞吐基本衰减为0,URDMA协议吞吐性能为83.12 Gbit/s,仍然保持较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抗损高吞吐 数据快递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RoCE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处理单元赋能的智算中心网络拥塞控制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锦前 郭少勇 +2 位作者 刘畅 亓峰 邱雪松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针对智算中心集群间交互频繁造成网络拥塞频发导致智能业务实时性难以保障的问题,以数据处理单元(DPU)为核心载体构建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驱动的拥塞控制模型,利用剪枝与量化融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压缩,并通过知识蒸馏方法生成高效梯度增... 针对智算中心集群间交互频繁造成网络拥塞频发导致智能业务实时性难以保障的问题,以数据处理单元(DPU)为核心载体构建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驱动的拥塞控制模型,利用剪枝与量化融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压缩,并通过知识蒸馏方法生成高效梯度增强决策树,实现调速动作与网络实时状态的精准匹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泛化能力和控制效果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在多个压力测试场景中提升网络有效吞吐率与公平性指标JAIN10.8%和8.9%以上,降低P99端到端时延与丢包率17.31%和11.47%以上,降低并行计算场景下数据流传输任务完成时间11.23%以上,且具备应对网络状态突变的快速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智算中心网络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网络 数据处理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不可靠网络的快速RDMA通信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绍刚 徐炜遐 +2 位作者 吴丹 庞征斌 夏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大数据量的远程内存访问(RDMA)传输是并行计算机中最基本的通信模式之一,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着并行计算机系统的规模扩大,系统的容错性设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互连网络具有链路不可靠、自适应路由等特点,如何面向不可靠网络实... 大数据量的远程内存访问(RDMA)传输是并行计算机中最基本的通信模式之一,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着并行计算机系统的规模扩大,系统的容错性设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互连网络具有链路不可靠、自适应路由等特点,如何面向不可靠网络实现可靠的端到端RDMA传输是并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一大难题.提出一种面向不可靠网络下的快速RDMA传输方法,方法能够在节点控制器芯片上高效实现,对上层驱动软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端到端RDMA传输服务.与传统的建立连接的方法相比,方法的硬件设计复杂度大大降低;方法另一优点是实现了按需重传,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一次RDMA传输出现错误时,需要重传整个RDMA数据的开销,在相同的错误概率下,新方法的传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内存访问 rdma MPI 滑动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ocket:一种基于RDMA的兼容标准套接字加速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云芳 茆昊天 张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247,共9页
为了兼容Linux标准套接字,同时利用RDMA提高使用套接字的程序的性能,提出在上层应用与底层RDMA之间搭建一个中间件——Viscore Socket adaptor(简称vsocket);通过拦截socket API,将上层应用通过套接字收发的数据流无缝转接到RDMA承载上... 为了兼容Linux标准套接字,同时利用RDMA提高使用套接字的程序的性能,提出在上层应用与底层RDMA之间搭建一个中间件——Viscore Socket adaptor(简称vsocket);通过拦截socket API,将上层应用通过套接字收发的数据流无缝转接到RDMA承载上。vsocket绕过管理收发缓冲区的内核,针对TCP和UDP分别实现了用户空间的内存管理机制,使用RC类型的RDMA网络支持TCP加速,使用UD类型的RDMA网络支持UDP加速,并重用Linux UDP来辅助其路由。实验结果表明vsocket能够保证Linux标准套接字接口的兼容性,提升网络性能,摆脱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的限制,改善收发数据的延迟与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接字 远程内存直接访问 协议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多模式网络性能测试技术
11
作者 吴登勇 谷群 +1 位作者 于英杰 赵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9-2225,共7页
为解决网络测试工具兼容性差、测试场景受限、国内无通用自主网络测试工具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erverClient-Ctrl三端模式的自主多模式网络性测试工具,旨在通过创新的架构、模块设计,提升测试工具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解决行业痛点。基于... 为解决网络测试工具兼容性差、测试场景受限、国内无通用自主网络测试工具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erverClient-Ctrl三端模式的自主多模式网络性测试工具,旨在通过创新的架构、模块设计,提升测试工具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解决行业痛点。基于国产自主ARM平台及X86平台开展的网络性能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工具不仅展现出良好的平台兼容性,还适用于多测试场景,并在测试中能有效提升测试工作效率,为网络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测量 带宽 时延 抖动 线程管理 非一致性内存访问 TCP/IP卸载引擎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游旻 陆游游 +1 位作者 罗圣美 舒继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技术正在大数据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支持在对方主机CPU不参与的情况下远程读写异地内存,并提供高带宽、高吞吐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性,从而大幅提升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性能,因...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技术正在大数据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支持在对方主机CPU不参与的情况下远程读写异地内存,并提供高带宽、高吞吐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性,从而大幅提升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性能,因此基于RDM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将为满足大数据高时效处理和存储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分析了基于RDM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简单替换网络传输模块并不能充分发挥RDMA在语义和性能上的优势的原因,并指出存储系统架构需要变革的因素.然后阐述了高效运用RDMA技术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第1方面是硬件资源的高效管理,包括网卡缓存和CPU缓存的合理利用、多核CPU的并行加速以及内存资源管理等;第2方面是软硬件的紧耦合设计,借助RDMA在语义和性能上的特性,重构新型数据组织和索引方式、优化分布式协议等.同时,以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键值存储和分布式事务系统为典型应用场景,分别阐述了它们在硬件资源管理和软件重构这2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最后,给出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分布式存储 键值存储 文件系统 分布式事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波 陆游游 +3 位作者 蔡涛 陈游旻 屠要峰 舒继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0-667,共8页
持久性内存(persistent memory,PM)和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硬件性能,这为设计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它们这些新的特性为高效的数据一致性管理引出了诸多问题:... 持久性内存(persistent memory,PM)和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RDMA)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硬件性能,这为设计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它们这些新的特性为高效的数据一致性管理引出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持久性内存数据一致性依赖于CPU主动执行硬件指令刷写缓存实现,而这类指令开销极高,严重影响CPU处理性能;另一方面,RDMA在服务器端CPU不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读写服务器端内存,因此服务器端CPU无法主动感知数据写入事件以执行数据刷写操作,一旦系统崩溃会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针对以上2个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机制(crash consistency mechanism,CCM):首先设计实现了基于操作日志的一致性保障策略,通过将每次操作的元信息记录至日志,并持久化,以保障系统的一致性状态;其次,设计了一种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远程写一致性策略,在完成数据传输的同时使服务器端CPU主动执行数据刷写;最后实现了一种服务器端的数据异步持久化,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CM的文件系统写吞吐可达到网络裸带宽的88%.相比于现有系统Octopus,CCM性能下降控制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内存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一致性 操作日志 分布式文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机环境下MPI/RDMA库的通信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尚威 华蓓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5-1510,共6页
RDMA是在高性能计算中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以高吞吐、低延迟、低CPU占用而著称.随着高性能计算向云环境迁移,如何在虚拟机环境下高效地利用RDMA通信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高性能应用最常使用的MPI/RDMA通信库,提出在虚拟机环... RDMA是在高性能计算中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以高吞吐、低延迟、低CPU占用而著称.随着高性能计算向云环境迁移,如何在虚拟机环境下高效地利用RDMA通信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高性能应用最常使用的MPI/RDMA通信库,提出在虚拟机环境下的通信优化方案VMPI.VMPI采用连接虚拟化、控制路径与数据路径分离等技术来满足云环境的要求,通过在数据路径上实现对大消息的零拷贝传输来降低端到端通信延迟.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RDMA虚拟化实现,VMPI可将MPI的点对点通信延迟减少40%左右,并可降低应用基准测试程序Graph500的通信时间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I/O虚拟化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MPI通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A的区块传输机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栋 王彪 徐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4-489,共6页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的传输延迟成为区块链系统可扩展性的性能瓶颈。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技术能够支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为低延迟区块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结合RDMA原语的特性,设计了用于区块信息共享的区块...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的传输延迟成为区块链系统可扩展性的性能瓶颈。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技术能够支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为低延迟区块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结合RDMA原语的特性,设计了用于区块信息共享的区块目录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区块传输的基本工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TCP的方案,在1 MB大小的区块上基于RDMA的区块传输机制将节点间的区块传输延迟降低了44%,全网络的区块传输延迟降低了24.4%,在10000节点规模的区块链上,区块链发生临时分叉的数量降低了22.6%。可见,基于RDMA的区块传输机制充分发挥了高速网络的性能优势,降低了区块传输延迟及临时分叉的数量,提高了现有区块链系统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可扩展性 区块传输 低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存事务中并发控制协议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天洋 张广艳 李之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1-736,共16页
事务为数据库等系统的上层应用提供了强大的保证.NoSQL数据库通过弱化对事务的支持来获得更高的扩展性,却难以满足OLTP等应用的事务性需求.之后提出的NewSQL数据库架构回归了高一致性的事务支持,并兼顾了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因此,NewSQ... 事务为数据库等系统的上层应用提供了强大的保证.NoSQL数据库通过弱化对事务的支持来获得更高的扩展性,却难以满足OLTP等应用的事务性需求.之后提出的NewSQL数据库架构回归了高一致性的事务支持,并兼顾了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因此,NewSQL数据库逐步将事务执行所需的数据从硬盘迁移到内存中以提升事务执行的效率.但是,已有内存事务的并发控制协议与新兴的存储、网络设备并不适配.从处理策略、版本控制、冲突解决3个维度对近10年来的内存事务中并发控制协议进行了分类阐述,进而从性能、扩展性、持久性3个方面比较了有代表性的并发控制协议.之后总结了4个改进内存事务并发控制协议的技术思路:消除事务扩展瓶颈,利用新硬件加速事务处理,降低事务中止概率,高效保证事务持久性.最后指出了内存事务并发控制协议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存事务 并发控制 分布式系统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持久性内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M-KV:基于RDMA的高性能NVM键值数据库
17
作者 李文捷 蒋德钧 +1 位作者 熊劲 包云岗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期29-41,共13页
随着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持久化内存模块(DCPMM)开始进入市场以及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硬件成本的降低,设计融合非易失性内存(NVM)和RDMA的键值(KV)数据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基于NVM和RDMA的KV数据库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高效的通... 随着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持久化内存模块(DCPMM)开始进入市场以及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硬件成本的降低,设计融合非易失性内存(NVM)和RDMA的键值(KV)数据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基于NVM和RDMA的KV数据库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高效的通信协议。遗憾的是,现有工作或采用NVM不感知的RDMA协议,或采用低效的NVM感知的RDMA协议,这导致它们无法最大化KV数据库的性能。本文提出了BOOM协议——一种新型的NVM感知的RDMA协议。相较于NVM不感知的协议,BOOM协议允许直接对远端NVM进行RDMA操作,消除了冗余的数据拷贝;相较于现有的NVM感知的协议,它可以显著减少元数据请求,降低KV请求的端对端延迟。在BOOM协议的基础上构建了BOOM-KV,并针对服务端中央处理器(CPU)利用率和宕机持久化等问题进一步进行优化。将BOOM-KV与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OOM-KV能显著降低请求延迟,其中PUT延迟最大降低了42%,GET延迟最大降低了41%,并且展现出良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易失性内存(NVM)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 键值(KV)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A操作的MPI-2单边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江海昇 范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0-552,共3页
MPI-2单边通信存在很高的通信开销以及对通信进程中远程进程的依赖。为此提出了在InfiniBand体系结构上的高性能MPI-2单边通信设计方法。其中,MPI-2单边通信操作,比如MPI_Put,MPI_Get以及MPI_Accumulate将对应于InfiniBand远程直接内存... MPI-2单边通信存在很高的通信开销以及对通信进程中远程进程的依赖。为此提出了在InfiniBand体系结构上的高性能MPI-2单边通信设计方法。其中,MPI-2单边通信操作,比如MPI_Put,MPI_Get以及MPI_Accumulate将对应于InfiniBand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Access,RDMA)操作。设计是基于MPICH2的在InfiniBand上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通信和计算的重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NIBAND MPI-2 单边通信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发送/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持久性和写合并的混合部署R树
19
作者 吴瑶 张瑞 吴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58-2864,共7页
新兴的持久性内存技术的出现和RDMA网络为构建新型的远程空间数据索引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为R树这样的空间数据结构带来性能提升.由于持久性内存相比DRAM具有更慢的访问时延、额外的持久化开销以及缺少远程持久化原语等因素导致完全持... 新兴的持久性内存技术的出现和RDMA网络为构建新型的远程空间数据索引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为R树这样的空间数据结构带来性能提升.由于持久性内存相比DRAM具有更慢的访问时延、额外的持久化开销以及缺少远程持久化原语等因素导致完全持久化的远程R树性能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实现了RRtree,一种基于混合部署架构的远程持久性R树,在保证数据持久性的前提下实现尽可能高的性能.同时,通过选择性元数据持久化、写合并和对双边RDMA原语结合持久性内存使用进行优化.最后,在真实的傲腾持久性内存上实现并验证了RRtree的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RRtree和对比对象FBR-tree相比其时延和吞吐分别有显著的降低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树 持久性内存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空间数据 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A的高性能单向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嘉诚 余江 +2 位作者 王洪波 刘渊 王晓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0,共10页
高性能数据采集技术是提高数据分析效率的重要前提。为解决当前数据采集技术中安全性低、传输时延高、CPU开销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高性能单向数据采集(ODAR)架构,提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传输性能。针对传输... 高性能数据采集技术是提高数据分析效率的重要前提。为解决当前数据采集技术中安全性低、传输时延高、CPU开销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高性能单向数据采集(ODAR)架构,提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传输性能。针对传输时数据正确性问题,基于可靠性的数据封装策略,设计动态内存优化策略解决内存分配时存在的时延问题,并提出基于优先级的数据传输调度算法解决高吞吐量数据传输中存在的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UDP协议实现的单向数据采集技术,ODAR架构的吞吐量平均提高了57.01%,传输时延与CPU开销平均降低了61.27%与68.01%,并且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率,内存分配时的时延平均降低了80.15%,网卡带宽利用率平均提高了3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数据采集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消息中间件 动态内存优化 数据传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