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聚四氟乙烯表面的过氧自由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琛 陈杰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5-1468,共4页
聚四氟乙烯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暴露于空气中,在其表面生成了过氧自由基,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生成过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程氩等离子体放电时间100 s、放电功率100 W和氩气流量20 cm3/min的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大过氧... 聚四氟乙烯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暴露于空气中,在其表面生成了过氧自由基,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生成过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程氩等离子体放电时间100 s、放电功率100 W和氩气流量20 cm3/min的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大过氧自由基浓度是2.87×10-11 mol/cm2;过氧自由基可作为引发接枝聚合反应的活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聚四氟乙烯膜 过氧自由基 DP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茹 李柯 陈杰王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0-1034,共5页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利用等离子体中各种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具有不同存活寿命的特点,在距等离子体放电区一定距离处形成高浓度自由基氛围,即远程等离子体.运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利用等离子体中各种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具有不同存活寿命的特点,在距等离子体放电区一定距离处形成高浓度自由基氛围,即远程等离子体.运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PVC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并分析了远程氩等离子体和常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PVC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形态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且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短时间(3 min)处理后,PVC表面的[w(O)+w(N)]/w(C)从0.07增大到0.22,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7°减小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聚氯乙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改性膜固定化脲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琛 陈杰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7-30,共4页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聚四氟乙烯(PTFE)膜表面接枝丙烯酸,并以此膜为脲酶的固定化载体。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压力20 Pa、放电功率100 W、放电时间100 s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和接枝温度70℃、接枝时间50 h、单体体积分数26%的接枝条...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聚四氟乙烯(PTFE)膜表面接枝丙烯酸,并以此膜为脲酶的固定化载体。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压力20 Pa、放电功率100 W、放电时间100 s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和接枝温度70℃、接枝时间50 h、单体体积分数26%的接枝条件下,PTFE膜表面丙烯酸接枝量为131.7μg/cm2;固定化脲酶接枝密度随PTFE膜接枝丙烯酸(AA)量的增加几乎呈线性上升,固定化酶活性开始随PTFE膜接枝AA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趋于平缓增加。同时评价了固定化酶膜的稳定性,并对接枝膜和固定化酶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聚四氟乙烯膜 固定化 脲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茹 张宇 +1 位作者 李茜 牛惠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6,共10页
利用朗缪尔探针和发射光谱法诊断远程氩等离子体,确定了离子密度和活性粒子的分布规律,以预测最佳改性区域;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设计正交实验探究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改性效果的最优工艺组合,并通过水接触角... 利用朗缪尔探针和发射光谱法诊断远程氩等离子体,确定了离子密度和活性粒子的分布规律,以预测最佳改性区域;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设计正交实验探究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改性效果的最优工艺组合,并通过水接触角表征超滤膜改性前后的亲水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膜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变化,并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表征改性后PVDF超滤膜强度。最后,通过海藻酸钠(SA)过滤实验评价膜改性前后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远程氩等离子体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射频功率90 W、处理时间90 s、压强20 Pa、距放电中心40 cm处;PVDF超滤膜表面通过远程氩等离子改性后,其表面通过引入含氧、含氮基团提高了其表面亲水性能,水接触角从95.63°降至62.19°,且改性后的PVDF超滤膜最大拉伸强度由403.11 gf/cm^(2)增至为439.37 gf/cm^(2)。通过SA过滤实验,改性后的PVDF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其水通量和SA通量分别从123.36 L/(m^(2)·h),49.08 L/(m^(2)·h)增至151.98 L/(m^(2)·h),68.10 L/(m^(2)·h),截留率从77.35%增至87.25%,总污染率从72.50%降至6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膜改性 亲水性能 抗污染性能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表面灭菌与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霞 陈杰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灭菌及改性。方法通过载体定量灭菌实验测定远程氩等离子体对PTFE表面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并利用接触角测量、质量损失率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灭菌前后PTFE表面结构... 目的研究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灭菌及改性。方法通过载体定量灭菌实验测定远程氩等离子体对PTFE表面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并利用接触角测量、质量损失率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灭菌前后PTFE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在放电功率100 W,放电时间120 s,氩气流量20 cm3/min的条件下,远程及常规氩等离子体均可有效灭活大肠杆菌(GE≥3.769);但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灭菌后,PTFE表面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为58.5°)明显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灭菌后的PTFE表面(水接触角为70.5°),同时受损及降解程度低(表面质量损失率仅为11.8%)。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对PTFE表面的脱氟作用更强,从而引入更多的含氧基团。结论远程氩等离子体在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的同时,可使PTFE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大肠杆菌 灭菌 PTFE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灭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霞 陈杰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114,共6页
研究了射频放电远程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并结合等离子体场中活性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了灭菌机理.结果表明:远程氩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强烈依赖于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放电距离处... 研究了射频放电远程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并结合等离子体场中活性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了灭菌机理.结果表明:远程氩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强烈依赖于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放电距离处的灭菌速率均分为3段逐渐减慢,并在放电功率100W、放电时间240s、氩气流量20cm3/min、真空度22Pa的条件下,在距放电中心0~30cm范围内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灭活(灭菌率≥99.9%);在高放电功率下且氩气电离充分时,带电粒子(电子、离子)对菌体表面强烈的刻蚀作用是氩等离子体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原因,自由基对细菌的杀灭力小于带电粒子,而低放电功率下的灭菌则是由氩等离子体场中紫外光的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面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等离子体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功能化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琛 陈杰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通过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改性后材料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PTFE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 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通过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改性后材料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PTFE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形态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且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短时间(100s)处理后,PTFE表面的F/C比例从1.97降至1.44,O/C比例从0.015增至0.086;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8°减小到53°;表面自由能从22.4×10-5N·cm-1增加至52.3×10-5N·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聚四氟乙烯膜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