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中国非平衡竞技体育系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永刚 刘江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93,共6页
本文运用非平衡的系统理论,从文化的角度、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性质,以及平衡与非平衡的演化发展,分析了不同循环发展模式可能产生的结果。由此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 本文运用非平衡的系统理论,从文化的角度、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性质,以及平衡与非平衡的演化发展,分析了不同循环发展模式可能产生的结果。由此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平衡竞技体育系统,并提出了以竞技、学校、群众体育为序的循环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系统 竞技体育发展 平衡系统理论 世界体育强国 群众体育 发展模式 远离平衡态 运动技术水平 平衡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谷国锋 张秀英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从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序列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演化机制.以序参量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方向的判别模型.指出了区域经济系统...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从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序列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演化机制.以序参量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方向的判别模型.指出了区域经济系统演化中,散度的变化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系统 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 灰关联熵 演化机制 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新三论”与“老三论”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顾新华 顾朝林 陈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7年第2期71-74,共4页
现代系统科学已经从“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发展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老三论和新三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图景的改观、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当代哲学观念的深化,特别是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现代系统科学已经从“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发展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老三论和新三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图景的改观、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当代哲学观念的深化,特别是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渗透的趋势、高度综合的特点和向社会科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论 系统论 社会科学 相互作用 远离平衡态 自组织过程 耗散结构论 新三论 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破坏过程的自组织特征与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召宁 姚令侃 徐光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5,共5页
岩石破坏过程具有自组织临界特征。为了研究这种临界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组织程度参数α刻画单元之间的应力转移和局部单元上的应力集中的方法,并以单元的破坏强度服从二次Weibull分布为基础,运用重整化群理论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推... 岩石破坏过程具有自组织临界特征。为了研究这种临界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组织程度参数α刻画单元之间的应力转移和局部单元上的应力集中的方法,并以单元的破坏强度服从二次Weibull分布为基础,运用重整化群理论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推导了岩石破坏的临界破坏概率pc。结果表明,当单元的破坏概率p小于临界破坏概率pc时,单元的破坏是独立的和随机的,系统向稳定态演化;当单元的破坏概率p大于临界破坏概率pc时,单元的破坏向宏观贯通的张裂面这一吸引域集中,张裂面是自组织临界性的一个动力学吸引子;临界破坏概率pc以及单元承受外载F的能力均与初始条件有关,pc和F/F0随自组织程度参数α增大而减小,且F/F0<1,表明由于应力的转移使得单元破坏应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临界性 远离平衡态 临界破坏概率 应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学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6
5
作者 沈小峰 郭治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1期89-95,共7页
协同学(Synergetics)是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也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或功能行为,它以现代科学理... 协同学(Synergetics)是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也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或功能行为,它以现代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汲取了耗散结构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考查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分析类比,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来描述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理论 现代科学理论 动力学相 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理论 方法论问题 序参量 分析类 哈肯 绝热消去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对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闵敏 姜广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耗散结构体系。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四点启示: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保持远离平衡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耗散结构体系。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四点启示: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保持远离平衡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发挥非线性作用;注意涨落导致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远离平衡态 开放性 非线性 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机遇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先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8,共5页
本文依据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偶然性与必然性、规律性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机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章认为,只有那些对事物发展进程有利的偶然性才能称为机遇。机遇产生于环境的剧烈变动时期,是社会各子系... 本文依据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偶然性与必然性、规律性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机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章认为,只有那些对事物发展进程有利的偶然性才能称为机遇。机遇产生于环境的剧烈变动时期,是社会各子系统和诸要素相互运动的结果。机遇是事物发展的新动因,它能加速事物发展的进程。机遇具有偏向性、时效性、不可重复性、不均衡性等特征。我们应当树立强烈的时机意识,创造机遇形成的有利条件。应当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善于发现、抓住并利用发展进程中“无形的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然性与偶然性 序参量 利用机遇 发展机遇 远离平衡态 决定论 抓住机遇 社会系统 不可重复性 耗散结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论”介绍——二、协同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4期75-76,共2页
协同学(synergetics)是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也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外流(与外界之问有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运动)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或功能行为的原理的一... 协同学(synergetics)是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协同学也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外流(与外界之问有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运动)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或功能行为的原理的一门学科。它以现代科学理论中的最新成果——信息论、控制论、突变理论作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论 突变理论 协同学 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理论 新兴学科 最新成果 有序结构 开放系统 远离平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桂凤 《理论学刊》 1986年第5期46-48,共3页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被誉为七十年代化学领域的辉煌成就之一,普利高津于197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什么是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被誉为七十年代化学领域的辉煌成就之一,普利高津于197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什么是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克服混乱、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当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阈值时,系统就会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量变化 耗散结构理论 平衡 能量交换 开放系统 普利高津 远离平衡态 诺贝尔化学奖 六十年代 辉煌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论”介绍——一、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3期75-76,共2页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结构、耗散和生命》的论文中正式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自提出后,在世界科学界和哲学界轰动极大,颇受注...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结构、耗散和生命》的论文中正式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自提出后,在世界科学界和哲学界轰动极大,颇受注目。人们认为,这一理论“协助人类解决了科学上一项最扰人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 理论物理 远离平衡态 平衡结构 统计物理学 有序结构 平衡态 相互作用 平衡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过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忆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关键词 过程系统 认知结构 学习者 技能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 问题解决学习 神经元 等差数列 自组织 远离平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史中的耗散结构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明 《学海》 1997年第3期48-54,共7页
关键词 耗散结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远离平衡态 普里戈金 平衡态热力学 系统演化 认识史 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分方程 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常压下玄武岩—水相互作用时溶液酸度中性化效应及地球化学意义
13
作者 党志 侯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68-269,共2页
有关矿物、岩石化学风化的研究,就室温、常压下的工作,反应介质主要有用缓冲溶液和具一定酸度的水溶液两类。前者的缺点是无法了解溶液酸度的变化,后者则基本上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虽然Holdren等(1985)曾研究过碱性长石溶解速率与介... 有关矿物、岩石化学风化的研究,就室温、常压下的工作,反应介质主要有用缓冲溶液和具一定酸度的水溶液两类。前者的缺点是无法了解溶液酸度的变化,后者则基本上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虽然Holdren等(1985)曾研究过碱性长石溶解速率与介质酸度的关系,但由于实验是在动态条件下完成的,远离平衡态,介质酸度的变化很小。本文以辽宁宽甸黄椅山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福建明溪大洋窠的橄榄玄武岩为样品,将40—60目的样品浸泡在用NaHCO<sub>3</sub>或HCl调节过酸度的溶液中,在排除大气干扰的封闭体系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酸度 溶解速率 酸性介质 辽宁宽甸 大气干扰 福建明溪 样品量 远离平衡态 动态条件 封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组织理论预测入世后我国的高教系统
14
作者 冯倬琳 冯玉广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将入世后的高教系统纳入到自组织理论的框架之下,在阐述高教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自组织动力的基础上,描述了在高教服务开放过程中高教系统实现目标的过程:从起始的类平衡态到外界影响较小时的近平衡态,再到外界足够影响时通过临界点... 本文将入世后的高教系统纳入到自组织理论的框架之下,在阐述高教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自组织动力的基础上,描述了在高教服务开放过程中高教系统实现目标的过程:从起始的类平衡态到外界影响较小时的近平衡态,再到外界足够影响时通过临界点到达的远离平衡的宏观有序状态。最后,提出了对高校管理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高教系统 自组织 远离平衡态 宏观有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泛论
15
作者 湛垦华 任汝芬 《人文杂志》 1987年第4期8-12,18,共6页
本文是作者正在撰写的《系统哲学论纲》中的一章初稿,对系统及其若干性质作出了一般的规定和描述,先在我刊发表,以供讨论。
关键词 涨落性 负熵流 系统科学 平衡态 远离平衡态系统 外参量 系统哲学 局域 单质点 内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与教学过程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自强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2-14,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耗散结构理论与教学过程优化的关系,认为教学系统具有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同时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所必须重视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教学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优化 教学媒体 教学方式 远离平衡态 教师 学生 有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的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蔓 张莱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区域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区域自主创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四大自组织形成条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依据考察区域自主... 区域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区域自主创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四大自组织形成条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依据考察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可进一步了解区域自主创新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机制,以对提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区域自主创新 远离平衡态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红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4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耗散结构理论 科研管理 科技工作者 开放系统 非线性关系 研究内容 远离平衡态 管理者 有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
19
作者 李玉民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8年第4期40-41,共2页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精神生产的理论。特定的精神生产的理论总是在历史的既定物质条件或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总伴生于当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在确定的背景条件下,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精神生产过程本身的规...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精神生产的理论。特定的精神生产的理论总是在历史的既定物质条件或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总伴生于当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在确定的背景条件下,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精神生产过程本身的规律性和科学创造的方法问题。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 耗散结构理论 灰色系统 研究方法 精神生产 远离平衡态 外部环境 开放系统 高教系统
全文增补中
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梦昭 陈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I·P普利高津在本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他突破了以往传统物理学主要从封闭系统和平衡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框架,以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怎样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I·P普利高津在本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他突破了以往传统物理学主要从封闭系统和平衡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框架,以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怎样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称耗散结构。所谓“耗散”是指系统维持这种新型结构需要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这种系统能够自行产生的组织性,称自组织现象。因而,耗散结构又称为非平衡态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协同学理论 超循环论 序参量 远离平衡态 哲学意义 开放系统 平衡态 能量交换 生命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