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识别
1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1,共12页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初步分析距震中超1000 km的武汉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台阵对这4次地震的结构动力响应观测数据,在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构各结构层的地震动,通过功率谱法得到结构层相对地面层的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复模态指数函数法获得结构第一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对4次地震中该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花莲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未受到损伤。这一认识将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影响下超高层建筑的震后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HHT方法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重构 模态频率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潜 李英民 +3 位作者 向渊明 罗文文 卜长明 王丽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188,共12页
大量的地震震害证明了一类比较特殊的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存在,其对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跨结构等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本文以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引发的震害为基础,对其产生机制及涵义进行简要的阐述;对界定筛选出的这类特殊的远... 大量的地震震害证明了一类比较特殊的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存在,其对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跨结构等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本文以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引发的震害为基础,对其产生机制及涵义进行简要的阐述;对界定筛选出的这类特殊的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传统‘三要素’特性展开分析;从时域和频域上对其能量特性、频率非平稳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传统特性具有低幅值、长持时、频谱长周期段幅值较大的特点;能量聚集于低频段、总量大、分布均匀、累积时间长;频率非平稳特性显著,与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及常规地震动区别明显,在模拟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以及生成人工地震动作为长周期结构输入时均要考虑到此类地震动的特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地震动特性 反应谱 能量持时 非平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连续梁桥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雪红 周鹤鸣 +1 位作者 李晔暄 徐秀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均出现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破坏现象,为了揭示自振周期较长的减隔震连续梁桥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常规地震动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连续梁桥... 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均出现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破坏现象,为了揭示自振周期较长的减隔震连续梁桥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常规地震动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以及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和非减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动作用相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时减隔震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明显增大,但依然小于板式橡胶支座桥梁的地震响应。这说明,在常规地震动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发挥良好,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时,其减隔震性能依然能够发挥,但发挥效应相对常规地震动作用时较弱。这一现象在有关隔震桥梁的设计中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连续梁桥 减隔震效应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框剪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连接 魏剑 +1 位作者 朱方之 施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32-337,共6页
选取3条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和2条普通地震动,在比较其能量特性的基础上,采用ETABS软件建立两栋高层框剪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地震动类型和结构基本周期对结构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高层框剪结构的... 选取3条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和2条普通地震动,在比较其能量特性的基础上,采用ETABS软件建立两栋高层框剪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地震动类型和结构基本周期对结构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高层框剪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放大作用;在其作用下结构的层间剪力、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果。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中下部楼层,且明显超出现行规范1/800的限值要求。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中上部楼层,能够满足规范限值要求。随着结构基本周期的增加,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随之增大;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基底剪力、顶层位移逐渐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略有下降、出现的楼层明显上移;顶层位移对长周期地震动、结构基本周期最为敏感。建议在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时进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验算;且将结构位移作为重要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普通地震动 高层框剪结构 弹性时程分析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层厚度对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能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蒋连接 巩思锋 蔡万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共6页
选取汶川8.0级地震中陕西省6个台站的东西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通过HHT计算了各条地震动和其IMF分量的Hilbert能量和输入能量,对比分析了覆盖层厚度对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能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地震动的HE峰值、... 选取汶川8.0级地震中陕西省6个台站的东西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通过HHT计算了各条地震动和其IMF分量的Hilbert能量和输入能量,对比分析了覆盖层厚度对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能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地震动的HE峰值、输入能量和Hilbert能量平均周期T_(mE)逐渐增加;当覆盖层厚度大于400 m时,地震动能量主要分布在低频区域,具有显著的长周期特性;当覆盖层厚度为0或很小时,地震动能量主要集中在前2~3阶IMF分量中,多个IMF分量的HE峰值较大,卓越IMF分量对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地震动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阶IMF分量中,仅1~2个IMF分量的HE峰值较大,其余分量均很小,卓越IMF分量的平均周期T_(mE)和原始地震动十分接近,对结构的破坏起主导作用,应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厚度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HILBERT-HUANG变换 地震动能量 IMF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颜桂云 肖晓菲 +1 位作者 潘钦锋 方艺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10,共12页
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长持时的长周期成份作用下,尤其是类谐波成份作用下,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减震性能将可能无法得到保证,且摩擦摆支座亦可能产生超限变形。为此,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 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长持时的长周期成份作用下,尤其是类谐波成份作用下,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减震性能将可能无法得到保证,且摩擦摆支座亦可能产生超限变形。为此,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需进一步探讨。通过一幢框架-核心筒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揭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尤其是在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下框架-核心筒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提出在隔震层增设黏滞阻尼器对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摩擦摆隔震不能满足结构在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的减震要求,而且还将放大其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响应;组合隔震结构能较有效地控制长周期地震动、特别是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上部结构以及隔震层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尤其可显著减小隔震支座的最大变形,使其不超越隔震支座的容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类谐波成份 摩擦摆隔震 高层结构 减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祝超 刘伯权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5,共10页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形成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该文通过与普通地震动对比,阐明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谐振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经验模态分解初步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低频特性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与底层倾覆力矩占比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最大框架剪力分担率所在楼层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出现下移,且当峰值加速度增至400 gal时,SRC框架中下部楼层剪力分担率超过40%,底部倾覆力矩占比超过70%,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RC框架将难以保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激励频率对于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与振型参与方式有关,低频激励(周期为0.5倍~2.0倍结构基本周期)下结构响应主要受低阶振型主导;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分量是导致框架剪力分担率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协同工作 剪力分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场地相关性与分析方法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徐龙军 于海英 +1 位作者 曹文海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为考查远场地震动的场地相关性并评价一些场地特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采用不同方法对汶川地震山东省12个远场台站的强震记录进行了分析.选取台站分别位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C)场地划分中的Ⅰ—Ⅲ类场地上.地震动记录的分析方法包括傅... 为考查远场地震动的场地相关性并评价一些场地特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采用不同方法对汶川地震山东省12个远场台站的强震记录进行了分析.选取台站分别位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C)场地划分中的Ⅰ—Ⅲ类场地上.地震动记录的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幅值谱法,地震反应谱法,水平与竖向谱比率法,参考点谱比率法,以及尾波分析等.结果表明,按傅里叶幅值谱法,地震反应谱法,水平与竖向谱比法计算得到的卓越周期均远大于台站场地的卓越周期,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也有较大差别,且主要反映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频率;参考点谱比率法的结果未反映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差别较大;对完整记录尾波分析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场地的卓越周期.希望本文能为考虑远场地震作用时设计谱的建立,以及场地特性估计时地震动分析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卓越周期 震源效应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动下RC框剪结构协同工作对比分析
9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王智鹏 马伟 刘伯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8,共13页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结构周期对其的影响;最后初步提出了特殊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内力重分配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并将其与规范中的调整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类特殊地震动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分担率均大于普通地震动,尤其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在地震动强度较小时也能使框架剪力出现较大增长;周期较大结构的中下部楼层框架剪力增大较快;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随刚度特征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内力重分配程度逐渐减小;建议在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不同类型地震动特性和刚度特征值对结构内力重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协同工作 内力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