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进行性损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3 位作者 张敬良 郑晓勇 罗炳德 郭进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F004,共3页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减轻及推迟 ,但较常温常湿组严重并提前 ;局部组织菌落计数达到感染临界的时限 ,热习服组与常温常湿组均为 12h,高温高湿组为 8h ,热习服组感染时限明显晚于高温高湿组。提示热习服的获得可减缓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进行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缺血性神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及神经细胞保护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祝世功 吴彬 +4 位作者 苗艳颖 杨敏 侯忠赤 金雨荪 高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64-1664,共1页
缺血性中风在几小时到几天时间中发生复杂的时空事件.在脑缺血中心区血流明显减少,能量储备贫乏.神经元可在几分钟内发生死亡.然而在缺血区周围的半影区受累相对较轻,从相邻和对侧血管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神经元往往受损成程度较轻或表... 缺血性中风在几小时到几天时间中发生复杂的时空事件.在脑缺血中心区血流明显减少,能量储备贫乏.神经元可在几分钟内发生死亡.然而在缺血区周围的半影区受累相对较轻,从相邻和对侧血管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神经元往往受损成程度较轻或表现为变性.因此如何保护半影区神经元的功能,防止其进行性损伤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的研究重点.已知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基本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性神经毒物、梗死灶周边去极化,炎症反应和凋亡.其中促细胞因子,如IL-1β和TNFα在进行性神经元损伤和凋亡过程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IL-1β和TNFα分别通过其受体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反应和细胞间反应,如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之间反应.这些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后导到神经死亡.尽管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详细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这里我们研究了促炎细胞因子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信号转导靶分子,及神经细胞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症细胞因子 神经细胞保护 缺血性中风 神经损伤机制 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神经元损伤机制 进行性损伤 IL-1Β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钱旭光 赵勇 刘振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8-882,共5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为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1],这种导致活动受限的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抽...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为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1],这种导致活动受限的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抽搐障碍,除了共有的下肢功能障碍以外,脑瘫患儿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脑瘫是由于脑部受损引起的,尽管损伤是非进行的,但是由此导致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等问题却是进行性地发展着:例如由于胸大肌和肩胛下肌的痉挛和挛缩,会引起肩部内收、内旋,肱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的挛缩会导致肱骨头向前方脱位或半脱位,这种改变过程在上肢的其他部位也普遍存在,主要有肘部屈曲、前臂旋前、腕部下垂、手指屈曲或过度伸展、拇指内收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脑性瘫痪 进行性损伤 脑瘫患儿 康复 下肢功能障碍 肱二头肌短头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陶德双 李晓捷 +1 位作者 钟堂武 郭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4-1007,共4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目前C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对CP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明确CP发生发展机制,标准化的CP动物模型制备是关键。动物选择中主要以鼠、羊、猪、兔等为主。由于大鼠神经解剖与人类极为接近,且大小合适、繁殖力强、抗感染能力强、实验方便和比较经济,而且大鼠情绪反应敏感,便于进行神经行为学观察,因此目前多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物模型 行为学检测 发育障碍 运动障碍 神经解剖 进行性损伤 抗感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系统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廖元贵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3,共4页
2005年国际脑瘫新定义认为,脑性瘫痪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征,这种导致活动受限的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 2005年国际脑瘫新定义认为,脑性瘫痪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征,这种导致活动受限的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抽搐障碍。由于肌张力和姿势的异常发育,导致脑瘫患儿极易出现肌肉骨骼系统的畸形发育,而髋脱位是脑瘫患儿中除了马蹄内翻足外的第二常见骨骼的畸形问题,在严重的脑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的比例在2.5%-45%之间。如果早期没有进行科学的监测和干预,会进行性地演变成髋关节半脱位、二次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畸形、髋关节全脱位以及疼痛髋,所以对于脑瘫患儿髋脱位应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系统 脑瘫患儿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半脱位 进行性损伤 关节全脱位 管理 畸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脑性瘫痪儿童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顾丽慧 沈敏 严隽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8-592,共5页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随着围...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随着围生期医学与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低体重儿及早产儿成活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应用 儿童 发育障碍 小儿脑瘫 进行性损伤 围生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