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曹贵华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苗志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9-1257,共9页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mg.L-1,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mg.L-1、0.58mg.L-1、9.26mg.L-1、0.46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O分段 脱氮除磷 低浓度废水 进水流量分配 过程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祝贵兵 彭永臻 +1 位作者 吴淑云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分配和每一段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可达到高于95%的总氮去除率.同时污泥体积指数也会随着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出水总氮浓度主要是由进水流量分配所决定,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脱氮 碳氮比 进水流量分配 去除率 分段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反硝化深床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经济脱氮的运行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熊鲲 戚阳军 +3 位作者 蒋沛廷 王勇 伍刚 谢翼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以及脱氮成本的经济化控制。结果表明,A^(2)/O池进水100%进入厌氧区、内回流比200%、A^(2)/O池末端溶解氧控制在1.5 mg/L、反硝化深床滤池投加液体复合碳源,在有效深度脱氮的同时节约运行费用,总氮指标满足岷沱江标准,脱氮费用降低0.37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进水流量分配 溶解氧 回流比 复合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A/O工艺处理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1 位作者 杨洋 李睿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4-1311,共8页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1:1、SRT 20d、HRT16h条件下,三段A/O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后出水TN平均浓度14.85mg/L,COD浓度低于40m/L;此时PO——4^(3--)P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56.21%.参与处理综合废水的主要门水平微生物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是45.63%~60.13%和16.65%~30.55%.Denitratisoma、Thauera、uncultured-f-Saprospiraceae和Sulfuritalea等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的增加,是三段A/O工艺TN去除率随第一分段进水流量分配比增大或污泥回流比降低而提高的本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A/O工艺 发制品 进水流量分配 污泥回流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值对混合污水氮和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明岩 胡淑茵 +3 位作者 王施政 何康生 李江鹏 关宇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6,100,共5页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在混合污水C/N值为2.7~12.8范围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TN去除受C/N值影响相对明显;低C/N值(3.4~3.9)下,将进水流量分配比增至7:3,可保证出水TN质量浓度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C/N值控制在3.4~7.9可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相应地渗滤液混入比例为0.02%~0.23%,粪便水混入比例为0.25%~0.63%;为维持系统相对较高的脱氮水平,C/N值最适范围为6.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值 混合污水 有机物 A-倒置A2/O法 进水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