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健 于芳芳 +2 位作者 赵海刚 王静 符小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474-6483,共10页
回顾了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概括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以后的工作给出了建议。在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先进进气道和发动机将会带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领域内新的挑战,提出:... 回顾了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概括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以后的工作给出了建议。在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先进进气道和发动机将会带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领域内新的挑战,提出:应将旋流畸变和耐久性畸变试验纳入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发展具有瞬态畸变模拟能力的畸变发生器;充分利用地面试车台和空中试车台进行各种畸变的模拟以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定;在飞行试验中深入研究进气畸变条件下发动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发动机相容 评价体系 完善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进气道和发动机相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国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6-29,共4页
进气道旋流是进/发相容性的一个重大扰动参数。在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进气道旋流的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讨论了S形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的评定方法,并且建议了有效评定准则。S形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定必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 进气道旋流是进/发相容性的一个重大扰动参数。在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进气道旋流的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讨论了S形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的评定方法,并且建议了有效评定准则。S形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定必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压力畸变有关,而另一部分与流动弯曲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旋涡 流场 相容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进气道/发动机组容性的综合方法
3
作者 CSAV.,fl 鞠云峰 《航空发动机》 1992年第2期13-31,共19页
关键词 进气道 航空发动机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特性测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霄 沈天荣 +2 位作者 潘英 郭佳男 任智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I0001,共8页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测量影响的全面对比研究。本文采用测耙测量进气道大压力梯度区和低压区并计算其稳态畸变,针对进气道风洞试验、全尺寸进发联合台架试验和进发匹配试飞,对常用的6支耙和8支耙形式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形状复杂的战斗机进气道而言,进气道出口流场的测试需要尽可能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特别是舰载战斗机在舰面环境下,受舰首来流及偏流板反射等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更加复杂,且发动机工作在特殊加力状态,对进发匹配稳定性要求也更加苛刻,更有必要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进发匹配 试飞测试 风洞试验 畸变 测耙 进发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程邦勤 陶增元 李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由可移动插板式畸变发生器产生进气总压畸变流场 ,以综合畸变指数评定流场畸变程度 ,分析了进气总压畸变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稳态总压场不均匀度与总压紊流度随插板深度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 ,确定了该型发动机... 由可移动插板式畸变发生器产生进气总压畸变流场 ,以综合畸变指数评定流场畸变程度 ,分析了进气总压畸变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稳态总压场不均匀度与总压紊流度随插板深度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 ,确定了该型发动机的最大 (或临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进气总压畸变 试验研究 进气道气流 气动稳定 不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清洗用氟里昂替代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兰海平 田青凤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4期55-62,共8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替代氟里昂CFC-113用于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新型清洗剂,经与多种材料的表面化学稳定性试验及清洗效果试验证明,与正在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所用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并对煤油有优良的清洗效果。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清洗剂 氟里昂 相容 液氧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进气道流场品质测量耙风洞校准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颖 赵海刚 +1 位作者 暴鑫 谢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35-238,共4页
以某型飞机飞行试验为应用背景,研制了基于动态、稳态压力、总温参数集成测试的大尺寸进气道畸变测量耙,适用于不同飞行条件下对发动机进口流场品质、流量的测量,为分析和评估进气畸变条件下发动机工作稳定性提供数据依据.为了评估和验... 以某型飞机飞行试验为应用背景,研制了基于动态、稳态压力、总温参数集成测试的大尺寸进气道畸变测量耙,适用于不同飞行条件下对发动机进口流场品质、流量的测量,为分析和评估进气畸变条件下发动机工作稳定性提供数据依据.为了评估和验证新式测量耙角度、速度测量特性以及参数测量的精确度,进行了全尺寸量级的进气道测量耙风洞校准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0.6,姿态角-20°-20°范围内,耙体压力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5%,能够满足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品质和流量的测试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 进气道畸变测量耙 风洞校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旋流模拟及测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叶飞 张堃元 +1 位作者 姜健 史建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1,共5页
进气道出口旋流是影响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在地面试验中评价进气道旋流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并在风洞中进行了整体涡旋流、对涡旋流两种基本旋流流场的模拟,实验中利用在固定马赫数下校准... 进气道出口旋流是影响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在地面试验中评价进气道旋流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并在风洞中进行了整体涡旋流、对涡旋流两种基本旋流流场的模拟,实验中利用在固定马赫数下校准的五孔探针测量了所模拟的旋流场。风洞实验结果表明,按照不同布局方式来安装叶片,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旋流场;旋流发生器叶片攻角对旋流强弱的影响较为明显;旋流的诱导速度对旋流中心位置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进气道相容+ 旋流发生器+ 五孔探针+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载光纤制导导弹机弹相容性分析
9
作者 刘钧圣 杨云刚 +1 位作者 王琨 陈韵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4,共4页
针对光纤制导导弹挂装直升机载平台使用问题进行了机弹相容性分析。根据筒式发射方式,设计了光纤单端放线方案。综合考虑发射扰动及载机旋翼下洗流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应用微元法,分析了制导光纤下降速度。对发动... 针对光纤制导导弹挂装直升机载平台使用问题进行了机弹相容性分析。根据筒式发射方式,设计了光纤单端放线方案。综合考虑发射扰动及载机旋翼下洗流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应用微元法,分析了制导光纤下降速度。对发动机尾流场进行建模,确定了发动机尾焰影响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光纤制导导弹与直升机载平台机弹相容性满足要求。文中的研究对于直升机载光纤制导导弹的工程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制导导弹 机弹相容 光纤放线方案 旋翼下洗流 发动机尾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
10
作者 昝昕武 汪珍珍 +2 位作者 陈天毅 符欲梅 黄微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针对发动机进气道气流质量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空气流速分布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即先将空气流速投影到约定方向,再结合均方差定义的均匀性指数γ、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相对标准偏差CV三种传统均匀性评价指标计算各测点速度偏... 针对发动机进气道气流质量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空气流速分布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即先将空气流速投影到约定方向,再结合均方差定义的均匀性指数γ、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相对标准偏差CV三种传统均匀性评价指标计算各测点速度偏离预期速度的程度。分别用传统均匀性评价指标和带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对发动机进气道改良前后气流有序均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带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较传统指标更能明显地表明进气道改良后的气流有序性。发动机外特性实验表明:进气道改良后燃油消耗率降低,与带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的结论一致。因此,带方向的气流有序均匀性评价方法能有效地评价发动机进气道气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均匀 带方向 评价方法 发动机进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橡胶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跟宝 曹建明 李明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4,39,共4页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可以进一步地降低NOx和碳烟等主要排放指标,但柴油中掺入二甲醚后将造成燃料与燃油系统中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问题。按照通用的ASTM规范要求,试验研究不同特性密封橡胶的耐2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性能。...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可以进一步地降低NOx和碳烟等主要排放指标,但柴油中掺入二甲醚后将造成燃料与燃油系统中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问题。按照通用的ASTM规范要求,试验研究不同特性密封橡胶的耐2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性能。结果发现:与其他橡胶材料相比,丁腈橡胶在混合燃料中浸泡30天后,溶胀率低,力学性能变化相对较小且保持稳定。因此,丁腈橡胶可以在混合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中作为密封材料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橡胶 相容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