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进展性运动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娟 石富铭 +3 位作者 陈书阁 张丽文 董立平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1期1106-1111,共6页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arterydisease,PAD)型脑梗死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方法连续入组经头颅MRI确诊的PAD型脑梗死病例,按是否出现PMD分为PMD组与非PMD组例,比较...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arterydisease,PAD)型脑梗死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方法连续入组经头颅MRI确诊的PAD型脑梗死病例,按是否出现PMD分为PMD组与非PMD组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病灶特点、实验室指标、3个月和6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率及脑梗死复发情况。进一步对PMD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287例PAD型脑梗死患者,其中PMD组95例,非PMD组192例。与非PMD组相比,PMD组男性患者(P=0.03)、吸烟(P=0.04)、糖化血红蛋白(P<0.001)、Hcy(P=0.02)和D-二聚体(P=0.01)水平较高,脑梗死灶直径较大(P<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PM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MD组(7.69±1.87分vs 2.13±0.49分,P<0.001);3个月随访PMD组预后良好率较低(55.7%vs 70.8%,P=0.01),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两组3个月及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 1.083,95%CI 1.062~1.105,P=0.03)和较大的脑梗死灶直径(OR 1.051,95%CI 1.030~1.073,P=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D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PMD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较重,3个月预后较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脑梗死灶直径可作为PAD型脑梗死患者PMD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进展性运动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海芙 付建辉 +1 位作者 张斌 余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方法经头颅MRI和头颈CTA、颈部大动脉彩超或DSA证实,将前瞻性收集的脑梗死病例100例,分为PAD组44例与对照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方法经头颅MRI和头颈CTA、颈部大动脉彩超或DSA证实,将前瞻性收集的脑梗死病例100例,分为PAD组44例与对照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组56例,两组通过比较,分析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观察发病早期(7 d内)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deficits,PMD)的发生率。结果根据2011年中国脑梗死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诊断标准,100例脑梗死患者中,PAD型44例(44%),LAA型56例(56%)。与LAA型相比,PAD型吸烟及饮酒的患者更少(P值分别为0.021及0.023),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者也更低(P=0.025)。PAD型出现PMD的现象较LAA型更常见(56.82%vs.30.36%,P=0.008);PAD型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型比较有显著差异(52.27%vs.21.43%,P=0.001)。随访两组患者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43±1.17 vs.1.43±1.45,P=0.99)。结论 PAD型脑梗死早期多出现PMD,但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障碍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