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进士文化与诗可以观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邓乔彬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
文摘
古人以“观”具有观政、观德和鉴戒之义。春秋时所重是诗之观政和观志,汉代采诗以观,六朝诗与观无涉,直到唐代,才恢复并发扬了诗可以观的传统,且赋以新义。唐诗之可观,与进士文化有很大关系。诗人有从政机会,也使诗歌回到了现实,发展了观政功能,观志之义也得到了发扬。进士文化还使诗歌突破政教性阐释,使观具有了新涵义:恢复了观谛视、细看的原义,以其能观而能写,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发展了观的游览之义,扩大了唐诗的游赏性题材;造就了诗人观察民情风俗的直接性、真切感。
-
关键词
观政
观志
科举
进士文化
唐诗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进士文化与诗可以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邓乔彬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4,共8页
-
文摘
唐人怨诗之生,直接与科举制的进士科及实行诗赋取士相关,由于期望与事实的差距,诗人或未能进士登第,或虽入仕而难展抱负,都会作诗以诉怨。进士文化的外向性品格,文苑精神对儒林传统"中道"的突破,形成了怨诗的感情基础;进士多作谏官,唐代诤谏制度及相关精神,造就了为民申怨的怨诗生成机制。进士文化主要在政争与党争、政事与民生、狎妓与爱情三方面,促使了不同题材怨诗的产生。
-
关键词
唐代
进士制
进士文化
怨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挖掘新的旅游资源——从临川进士第文化遗产谈起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魏莉
金茨萍
-
机构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
出处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临川进士产生的社会基础,临川进士的时空分布、区域分布、现存进士第的文化遗产的调研,证明旅游企业挖掘新的旅游资源是可行性的。
-
关键词
临川县
进士第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科举制度
人才选拔
文化品牌
江西
建筑环境
-
分类号
F592.756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G127.56
[文化科学]
-
-
题名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邓乔彬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
文摘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
关键词
词
发展
进士文化
宫廷文化
士大夫文化
市井文化
-
Keywords
Ci
Development
Cultur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Court culture
Culture of scholar-bureaucrat
Custom culture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