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者涉入度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基于京津沪穗宁汉六大城市消费者问卷调查
1
作者 张文胜 王志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提振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满足人民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消费者非理性选择的涉入理论分析框架,使用京、津、沪、穗、宁、汉六大城市1271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有序概率选择(Ordered Probit... 提振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满足人民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消费者非理性选择的涉入理论分析框架,使用京、津、沪、穗、宁、汉六大城市1271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有序概率选择(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涉入度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涉入度通过认知反应、态度改变和信息处理等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产生促进作用,说明非理性选择因素对消费者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消费者对风险管理主体(如海关、进口企业、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生产流通企业)的信任程度在涉入度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说明作为消费者非理性选择因素的涉入度,通过风险管理主体信任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产生影响;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素养在涉入度对消费者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说明理性选择因素对消费者非理性选择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鉴于此,一要重视消费者涉入度。相关部门在农产品安全信息披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还要关注消费者心理状态,引导消费者抱持积极态度。二要增强消费者对风险管理主体的信任。海关、进口企业、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生产流通企业,不仅要提高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还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回应消费者期待,进而提升消费者对各风险管理主体的信任水平。三要多方提升消费者农产品安全素养。消费者农产品安全素养作为国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组织应把农产品安全素养提升作为突破口,积极落实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的各项工作;企业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素养提升工程,通过邀请消费者参观家庭农场、食品企业等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交流;媒体应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媒体助力、公众参与的食品系统风险交流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冷链农产品 非理性选择 消费者涉入度 农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及创新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佳 夏晓蕾 +5 位作者 王丽娟 王姝 吕雪峰 路长发 孙利 李素彩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爆发,进口冷链食品成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关键点,建立国家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进口冷链食品风险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文章重点研究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进口冷链食... 【目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爆发,进口冷链食品成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关键点,建立国家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进口冷链食品风险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文章重点研究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场景下所用技术,并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异构识别技术优势。【方法】本文从现状出发,针对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的技术路线选择,详细阐述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数据流转架构,介绍了基于异构识别的国家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及核心功能。【结果】通过建设以国家进口冷链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三级架构,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可追踪、可溯源、可管理,同时通过省际互认与数据关联两大应用,提升我国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效能。【展望】目前进口冷链食品的管理主要针对进口畜禽及水产品,未来将逐步扩大追溯食品品类,协助提升管理效果。建立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对于提升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问题食品追溯效率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溯 异构识别 进口冷链食品 食品安全 可追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晨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及意义】自疫情发生以来,多起本土疫情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关,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以期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做到在食品出现质量或者涉疫问题时,达到... 【目的及意义】自疫情发生以来,多起本土疫情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关,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以期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做到在食品出现质量或者涉疫问题时,达到明确责任主体、溯源问题来源、召回产品等目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在缓解我国疫情压力、提高监管效率、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内容概述】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进口冷链食品屡次成为疫情风险点的原因;其次,基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去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并对其优势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将追溯体系划分为应用层、采集层、通信层、数据存储层4层并做简要描述。最后,针对区块链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建议。【结论】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透明、信息难共享、信息安全性差等问题。为使区块链在进口冷链食品追溯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国家、企业乃至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参与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中,从不同层面为区块链追溯体系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进口冷链食品追溯 区块链 食品安全 冷链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染源定义的讨论和新冠病毒“物传人”理论基础的分析
4
作者 李菁博 张彤阳 +1 位作者 李永强 童贻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3-750,共8页
目的 探讨被病原体污染的器物和环境可否认定为传染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物传人”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析中、西方学术界对传染源定义的差异,回顾甲型肝炎、禽流感,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环境传人”和“物传人... 目的 探讨被病原体污染的器物和环境可否认定为传染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物传人”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析中、西方学术界对传染源定义的差异,回顾甲型肝炎、禽流感,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环境传人”和“物传人”的实例,运用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遇到的“进口冷链”“边贸或口岸作业”“国际邮件”等多种渠道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结果 阐明我国对传染源定义严谨,强调可增殖性,只认可被病原体感染的人和动物为传染源;而西方的定义较宽泛,强调传染性,被病原体污染的器物和环境也可认定为传染源。通过理论分析和多方面实例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在常温环境中存活期较长可至数天,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存活期可延长至数月,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器物可以引发间接接触感染,只是这种“物传人”的概率相对较低。结论 我国的传染源定义严谨、科学、实用,已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形成惯例,不宜改动。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病毒性传染病筛查的目标可以从“快查传染源”转变为“快查病毒来源”,包括环境中的病毒。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物传人”理论基础,就理解了坚持“人物同防”等积极策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 可增殖性 传染性 物传人 进口冷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