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所业于朝:宋代进卷的源流与传播
1
作者 张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从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进卷应当渊源自唐代科举考前所纳“公卷”,而非私下呈递的行卷,宋人一般将这种进卷行为称为“进所业”。在宋代科举兴盛的背景下,进卷被应用于制科、馆职、学官试、词科试中,成为宋代官员选任的重要环节。宋... 从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进卷应当渊源自唐代科举考前所纳“公卷”,而非私下呈递的行卷,宋人一般将这种进卷行为称为“进所业”。在宋代科举兴盛的背景下,进卷被应用于制科、馆职、学官试、词科试中,成为宋代官员选任的重要环节。宋代进卷承袭唐代公卷的著述性质,秉持以臣事君的写作姿态,往往以系列策论文的形式呈现,意在自陈政见。宋代进卷在以专集文本形态流传的同时,还会被拆解收录入文章选本,从现存文章选本中可复原出零散的篇章。同时,文章选本的单篇采择消解了进卷文章的原始写作语境,对技术性写作经验的强调掩盖了进卷文本背后隐藏的微言大义。宋代进卷产生、演变与流传的全过程,反映出科举制度对士大夫写作的引导和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业 进卷 宋代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适贤良进卷流传及应用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燕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4,共10页
叶适的贤良进卷在当世曾备受推崇,但南宋以后,其文集多以选本、残本的形态流传,进卷的体系性因此隐没不显。直至清末,孙衣言、李春龢重新编刻,完整的贤良进卷才重现于世。在历代书目中,叶适进卷存在所属类别各异、卷数不一的情况,类别... 叶适的贤良进卷在当世曾备受推崇,但南宋以后,其文集多以选本、残本的形态流传,进卷的体系性因此隐没不显。直至清末,孙衣言、李春龢重新编刻,完整的贤良进卷才重现于世。在历代书目中,叶适进卷存在所属类别各异、卷数不一的情况,类别各异反映出其性质的多样,卷数不一则意味着写作时间及应用场合存在疑点。各家书目多将叶适进卷著录为九卷,这是误把《廷对》视为贤良进卷所致,其实此文为进士科御试对策。并且,叶适并未应考制科,而是以贤良进卷中的经论参加学官之选,从而成为太学正,时在淳熙十三年(1186)。不过,他早在淳熙四年(1177)就已写作进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贤良进卷 制科 经论 学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