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韦玉忠
赵提纲
+3 位作者
韩万明
李鲲
吴芳
王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渗滤柱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6%。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1.2%~67.7%,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的渗滤柱去除率最低,但出水仍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各渗滤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17.5%~37.2%,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强化反硝化作用是提高脱氮效率的主要途径。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1.0%~78.0%,其中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增加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能增强对TP的去除效果。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下,渗滤柱对COD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是对N、P营养盐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
水
就地处理
地下浅层渗滤系统
进出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出水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及可视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牛瑞华
宋新山
王宇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21,共7页
通过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9种不同进出水方式进行NaCl脉冲示踪实验,得到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计算其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表观水力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等水力学参数,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相对水力效率...
通过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9种不同进出水方式进行NaCl脉冲示踪实验,得到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计算其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表观水力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等水力学参数,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相对水力效率。此外,利用染料进行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可视化示踪实验,通过MATLAB图像处理,获得高对比度的流态图像。识别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死区"分布,计算"死区"相对面积用以表征其水力效率。结果表明:(1)进出水方式为中进上出和下进上出时,水力效率相对较高;(2)水力分布散度会对水力效率造成较大影响;(3)相比有效体积比,采用水力学效能所得到的排序结果更能代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实际水力效率;(4)出水口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死区"分布和面积有较大影响,在实际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出水口位置设置在上部、转角处设计为圆角将有助于减小"死区"面积、提高水力效率,有利于发挥人工湿地最大除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平潜流人工湿地
进出水方式
示踪实验
水
力效率
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韦玉忠
赵提纲
韩万明
李鲲
吴芳
王晟
机构
南京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
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机场营房处
空军南京机场迁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219)
文摘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渗滤柱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6%。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1.2%~67.7%,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的渗滤柱去除率最低,但出水仍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各渗滤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17.5%~37.2%,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强化反硝化作用是提高脱氮效率的主要途径。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1.0%~78.0%,其中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增加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能增强对TP的去除效果。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下,渗滤柱对COD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是对N、P营养盐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
水
就地处理
地下浅层渗滤系统
进出水方式
Keywords
rural wastewater
on-site treatment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loading and draining condition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出水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及可视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牛瑞华
宋新山
王宇晖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2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07902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No.2012ZX07205-005)
文摘
通过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9种不同进出水方式进行NaCl脉冲示踪实验,得到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计算其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表观水力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等水力学参数,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相对水力效率。此外,利用染料进行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可视化示踪实验,通过MATLAB图像处理,获得高对比度的流态图像。识别不同进出水方式下的"死区"分布,计算"死区"相对面积用以表征其水力效率。结果表明:(1)进出水方式为中进上出和下进上出时,水力效率相对较高;(2)水力分布散度会对水力效率造成较大影响;(3)相比有效体积比,采用水力学效能所得到的排序结果更能代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实际水力效率;(4)出水口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死区"分布和面积有较大影响,在实际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出水口位置设置在上部、转角处设计为圆角将有助于减小"死区"面积、提高水力效率,有利于发挥人工湿地最大除污效果。
关键词
水
平潜流人工湿地
进出水方式
示踪实验
水
力效率
死区
Keywords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HSSFWs)
inlet-outlet location tracer test hy-draulic efficiency dead zones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韦玉忠
赵提纲
韩万明
李鲲
吴芳
王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出水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及可视化分析研究
牛瑞华
宋新山
王宇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