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负载Co-N-C纳米片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1
作者 董梦娇 徐洋洋 +3 位作者 李净珊 叶仪鹏 李秉芯 陈昊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192,共7页
构建低成本、高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溶剂热反应法,在纳米纤维上负载Co(OH)_(2)纳米片,并以之为硬模板转化为ZIF-67纳米片,接着采用高温热处理法,获得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 构建低成本、高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溶剂热反应法,在纳米纤维上负载Co(OH)_(2)纳米片,并以之为硬模板转化为ZIF-67纳米片,接着采用高温热处理法,获得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负载Co-N-C纳米片(Co-NS)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基于高导电的NCNF、丰富的Co-N-C活性物种和纳米片阵列结构优势,NCNF/Co-NS催化剂具有极好的氧还原(ORR)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 mol/L KOH溶液中,NCNF/Co-NS催化剂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 V vs.RHE和0.83 V vs.RHE,可与Pt/C(0.92 V vs.RHE,0.85 V vs.RHE)媲美,并表现出远高于Pt/C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耐甲醇性能,使其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 还原反应 氮掺杂纳米纤维 -- 静电纺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渣球团煤基氢-碳耦合还原
2
作者 杨路顺 张志龙 +1 位作者 李彬 杜雪岩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9-545,共7页
利用煤基氢-碳耦合还原镍渣中的含铁物相,研究了掺碳球团和掺煤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物相演变、微观形貌及金属化率.结果表明,两种球团中含铁物相的演变过程一致,均由铁橄榄石相逐渐转变为金属铁相和辉石相,且在反应各阶段,掺煤球团还原... 利用煤基氢-碳耦合还原镍渣中的含铁物相,研究了掺碳球团和掺煤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物相演变、微观形貌及金属化率.结果表明,两种球团中含铁物相的演变过程一致,均由铁橄榄石相逐渐转变为金属铁相和辉石相,且在反应各阶段,掺煤球团还原产物中的铁颗粒尺寸均大于掺碳球团还原产物中的铁颗粒尺寸,且排布更为整齐、致密.在相同的还原条件下,掺煤球团的金属化率比掺碳球团的金属化率高出20%左右.该研究为镍渣高效提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渣 煤基氢-耦合还原 含铁物相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24
3
作者 鲁元 杨建锋 李京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9-473,共5页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炭黑和硅粉为起始原料,利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试样成分除了少量的-Si3N4相和...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炭黑和硅粉为起始原料,利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试样成分除了少量的-Si3N4相和晶间相Y2Si3O3N4外,其余都是β-Si3N4相;SEM分析显示微观组织由棒状β-Si3N4晶粒和均匀的孔组成。通过改变硅粉的含量,制备了不同气孔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烧结法 多孔氮硅陶瓷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铝超细粉体 被引量:9
4
作者 魏颖娜 魏恒勇 +3 位作者 赵冬梅 卜景龙 于云 王瑞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46-2549,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氮化铝粉体。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经300℃预煅烧,按n(C)/n(Al)=7.8与碳黑混合,在流量80mL/min高纯N2中,于1450℃还原氮化2h便可合成出平均粒径在400nm的高纯六方相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还原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制备二硼化锆粉体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全利 张海军 +1 位作者 贾晓林 秦国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65-67,共3页
以氧氯化锆、硼酸与蔗糖为原料,研究了硼酸、蔗糖用量和温度时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ZrB2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工艺可以在1100℃合成ZrB2粉体,该温度比传统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降低了200~400℃;110... 以氧氯化锆、硼酸与蔗糖为原料,研究了硼酸、蔗糖用量和温度时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ZrB2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工艺可以在1100℃合成ZrB2粉体,该温度比传统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降低了200~400℃;1100~1200℃时硼酸、蔗糖用量对该粉体的合成有较大影响,1300℃时其对粉体的制备影响不大。温度对ZrB2粉体的合成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粉体中ZrB2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1300℃制备的粉体中ZrB2的含量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溶胶-凝胶法 微波加热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碳催化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还原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冀亚飞 许忻 +1 位作者 宗志敏 魏贤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Trimethoxybenzaldehyde (TMB) was hydrogenated over Pd/C in H 2-AcOH,in H 2-MeOH and in NH 2NH 2-PhMe system respectively.In Pd/C-TMB-H 2-AcOH system,TMB was reduced into 3,4,5-trimethoxytoluene (TMT) via 3,4,5-trimeth... Trimethoxybenzaldehyde (TMB) was hydrogenated over Pd/C in H 2-AcOH,in H 2-MeOH and in NH 2NH 2-PhMe system respectively.In Pd/C-TMB-H 2-AcOH system,TMB was reduced into 3,4,5-trimethoxytoluene (TMT) via 3,4,5-trimethoxybenzyl acetate and (1′-hydroxy)ethyl (3,4,5-trimethoxy)benzyl ether.In Pd/C-TMB-H 2-MeOH system,TMB was reduced into TMT via 3,4,5-trimethoxybenzyl alcohol,methyl(3,4,5-trimethoxy)benzyl ether and bis(3,4,5-trimethoxy)benzyl ether.In Pd/C-TMB-NH 2NH 2-PhMe system,TMB was reduced into TMT directly with mild manner and higher sel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 3 4 5-三甲氧基苯甲醛 3 4 5-三甲氧基甲苯GC-MS 还原反应 负载钯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万隆 刘元锋 +1 位作者 卢志安 陈玉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1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工业水玻璃和碳黑为主要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化硅超细粉末 ,研究了原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超细粉末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直接制备纯度较高、颗粒直径分布范围小 ,粒径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碳化硅超细粉末。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还原 硅超细粉末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Al_2O_3碳热还原氮化合成AlN超细粉 被引量:2
8
作者 魏颖娜 卜景龙 +5 位作者 魏恒勇 赵冬梅 于云 赵君红 耿玉彬 王瑞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9.6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炭黑,1 400、1 450和1 500℃的合成温度以及N2流量分别为40和80 mL·min-1时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凝胶经300℃预煅烧后,按n(C)/n(Al2O3)=7.8与炭黑混合,在流量为80 mL·min-1的高纯N2中于1 450℃保温2 h后可以合成出高纯AlN超细粉体。FE-SEM分析表明,AlN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400 n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还原 超细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碳催化水合肼还原制备3,3,’4,4’-四氨基二苯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桂云 张国辉 +1 位作者 何旭 黄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0,共3页
研究了在Pd/C催化下,水合肼还原4,4’-二氨基二苯砜制备3,3’,4,4’-四氨基二苯砜方法。讨论了反应时间、水合肼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与Raney-Ni-肼、SnCl2+HCl还原体系进行了比较,在优化条件下,3,3’,4,4’-四氨基二苯砜... 研究了在Pd/C催化下,水合肼还原4,4’-二氨基二苯砜制备3,3’,4,4’-四氨基二苯砜方法。讨论了反应时间、水合肼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与Raney-Ni-肼、SnCl2+HCl还原体系进行了比较,在优化条件下,3,3’,4,4’-四氨基二苯砜的收率达83.8%。同时,利用FTIR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4 4’-四氨基二苯砜 水合肼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碳化硅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冬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7,91,共5页
采用糠醇、正硅酸乙酯作为碳源、硅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硝酸钴为催化剂,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碳化硅。采用XRD、FT-IR、SEM、HR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化... 采用糠醇、正硅酸乙酯作为碳源、硅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硝酸钴为催化剂,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碳化硅。采用XRD、FT-IR、SEM、HR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化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31 m2/g;含氢硅油的特殊结构是形成多孔碳化硅的主要原因;所得碳化硅具有特殊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溶胶-凝胶法 还原 含氢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TiC-WC-Ni超细粉末
11
作者 易忠来 邵刚勤 +5 位作者 李佳 张卫丰 王冲 段兴龙 林华幌 郭景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63-164,共2页
TiC-WC是一种重要的复式碳化物,原料粉末颗粒的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TiCl4、AMT、Ni(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得纳米氧化物复合粉末,再经直接还原碳化合成了TiC-WC-Ni超细粉末。研究了碳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TiC-WC是一种重要的复式碳化物,原料粉末颗粒的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TiCl4、AMT、Ni(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得纳米氧化物复合粉末,再经直接还原碳化合成了TiC-WC-Ni超细粉末。研究了碳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在1580℃碳化2h制备出粒径为0.2~03μm的超细TiC-WC-Ni粉末,其制备温度比传统碳化温度低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直接还原 Ni(NO3)2 溶胶-凝胶工艺 TiC-WC 温度 复式 TICL4 纳米氧 粉末颗粒 复合粉末 还原 制备温度 AMT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旭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07-208,221,共3页
本文采用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并对样品称量、含水率计算、标准溶液标定、测定过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 本文采用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并对样品称量、含水率计算、标准溶液标定、测定过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海洋沉积物 有机 重铬酸钾氧-还原容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态化活化的煤基燃料O_(2)/CO_(2)燃烧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海霞 沈威 +5 位作者 朱治平 刘晓星 徐贵玲 齐晓宾 曹晓阳 颜雲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7,共16页
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推动CO_(2)排放量达到峰值,进而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目前,煤炭等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据相当比重,对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采用碳捕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近零排... 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推动CO_(2)排放量达到峰值,进而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目前,煤炭等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据相当比重,对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采用碳捕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近零排放,助力能源转型稳步推进。富氧燃烧是燃烧中碳捕集的核心工艺,具有CO_(2)浓度高、捕集成本低、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拓宽富氧燃烧技术的燃料适应性并增强其与工业领域的适配性,提出了碳基原料流态化活化技术新思路,采用该技术可制备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进而通过类气体燃料的富氧燃烧,实现碳捕集;或通过类气体燃料的富氧气化,制取富CO合成气,用于化学品合成,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首先剖析了流态化活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阐明了CO_(2)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然后,全面综述了碳基原料经流态化活化后所得煤气的特性和活化半焦的特性,重点探究了活化温度、碳与CO_(2)物质的量比(CC比)、反应气氛、氧气浓度及燃料种类等对煤气组成、煤气产率、煤气热值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活化半焦粒径分布、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碳架结构、反应活性等的影响规律。此外,梳理了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在O_(2)/CO_(2)气氛下的气化特性,考察了燃料特性、CO_(2)浓度和O_(2)/C物质的量比等对气化性能指标的影响;梳理了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在O_(2)/CO_(2)气氛下的燃烧特性,总结归纳了NO_(x)排放规律及反应调控机理。最后,对流态化活化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工业领域燃烧中碳捕集技术及CO_(2)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活化 类气体燃料 富氧燃烧 捕集 CO_(2)还原 CO_(2)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钛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黎茂祥 苏国钧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38,47,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冰乙酸为稳定剂,在硝酸的催化下制备出凝胶前驱体,再将制得的前驱体于流通的氩气环境中经高温碳热还原得到碳化钛。讨论了各因素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用TG,XRD和SEM对制得的前驱体和... 以钛酸四丁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冰乙酸为稳定剂,在硝酸的催化下制备出凝胶前驱体,再将制得的前驱体于流通的氩气环境中经高温碳热还原得到碳化钛。讨论了各因素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用TG,XRD和SEM对制得的前驱体和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pH在2~3,水与钛酸四丁酯的物质的量比为6:1,溶剂与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4:1时,得到的凝胶红棕色透明,所需时间最短;且由XRD和SEM分析可知,碳热还原反应是由TiO2经历一系列的低价态氧化物转变完成的;前驱体在氩气环境中经1400℃反应1h后生成的产物为TiC,其表面光洁,粒径分布均匀,大小为0.1~0.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还原 酚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结合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体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璞 杨金萍 +5 位作者 魏恒勇 魏颖娜 崔燚 魏军从 马雪刚 姚少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碳黑为碳源,经球磨2 h,在流量为80 mL/min的高纯氮气中,经1450℃碳热还原氮化反应2 h,可得到纯度高、晶粒发育较好、分散均匀的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还原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镍-氮-碳催化剂在电还原CO2生成CO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亚方 于畅 +3 位作者 谭新义 崔崧 李文斌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3,共15页
电化学CO2还原(ECR)作为一种清洁的CO2转化技术,倍受关注。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影响和决定ECR技术发展的关键。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维数尺度多和活性位点可调等优点,是理想的ECR电催化剂之一。其中,金属镍-氮... 电化学CO2还原(ECR)作为一种清洁的CO2转化技术,倍受关注。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影响和决定ECR技术发展的关键。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维数尺度多和活性位点可调等优点,是理想的ECR电催化剂之一。其中,金属镍-氮-碳(Ni-N-C)材料由于其活性位点丰富、选择性高等特点,在ECR生成CO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E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尺度Ni-N-C催化剂在ECR反应生成CO中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Ni-N-C催化剂碳骨架/基底的种类,主要包括小尺度碳质材料、一维(1D)碳质材料、二维(2D)碳质材料和纳米多孔碳质材料。讨论了Ni-N-C催化剂在电还原CO2生成CO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Ni-N-C催化剂在ECR体系中的挑战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CO2还原 CO 多尺度 质材料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空气电池用多级孔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俊 刘江涛 +4 位作者 郭灏 杨泽林 王倩玉 陈晓涛 马东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8-553,共6页
高活性氧还原催化剂(ORR)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对金属-空气电池的大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以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碱木素(AL)、氨水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定向冷冻干燥的方式合成气凝胶前驱体(Co@AL-TOCNs),再在氩气气氛中,采用一步... 高活性氧还原催化剂(ORR)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对金属-空气电池的大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以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碱木素(AL)、氨水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定向冷冻干燥的方式合成气凝胶前驱体(Co@AL-TOCNs),再在氩气气氛中,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具有三维多孔蜂窝结构的高活性单原子催化剂(CoSA/N-PCA)。CoSA/N-PCA催化剂的起始电位(E_(onset))为0.95 V(vs.RHE),半波电位(E_(1/2))为0.86 V(vs.RHE),优于商业化质量分数20%的Pt/C催化剂(E_(onset)=0.92 V,E_(1/2)=0.84 V)。该方法为单原子催化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单原子催 还原反应 金属-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氧还原碳载Au-Ir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卫 唐亚文 陆天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用四氢呋喃(THF)络合还原法分别合成并比较了碳载金(Au/C)、碳载铱(Ir/C)、碳载金-铱(Au-Ir/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和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发现3种催化剂对甲酸氧化都没有电催化活性;Au-Ir/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要远好于Au/C和Ir/... 用四氢呋喃(THF)络合还原法分别合成并比较了碳载金(Au/C)、碳载铱(Ir/C)、碳载金-铱(Au-Ir/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和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发现3种催化剂对甲酸氧化都没有电催化活性;Au-Ir/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要远好于Au/C和Ir/C催化剂.表明Au-Ir/C催化剂适合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载金-铱催 氧气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共掺杂碳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思佳 朱杰 +2 位作者 郑继明 耿继业 李义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635,共9页
为了解决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问题,使用α-亚硝基-β-萘酚铜、三聚氰胺和导电碳黑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Cu、N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Cu-N-KB)。表征结果证实Cu、N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中,其中铜以晶态铜粒子和非晶态的Cu-N... 为了解决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问题,使用α-亚硝基-β-萘酚铜、三聚氰胺和导电碳黑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Cu、N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Cu-N-KB)。表征结果证实Cu、N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中,其中铜以晶态铜粒子和非晶态的Cu-Nx两种方式存在,该催化剂高的比表面积与介孔结构确保了其大量的活性位点和快速的传质效率。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比商业Pt/C催化剂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抗甲醇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还原反应 过渡金属-氮共掺杂 铜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体工艺研究
20
作者 刘会兴 魏恒勇 +4 位作者 崔燚 卜景龙 魏颖娜 张璞 张利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量对Ti 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VP用量有助于Ti N的合成,但残余游离碳也相应增多;氮气流量一定时,升高合成温度及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Ti N粉体纯度的提高,残余的游离碳变少,晶胞参数接近于标准值;当合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5 h,氮气流量为40 m L/min时,制备出的Ti N粉体纯度高,晶粒发育良好,形状近似球形,粒径约为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还原 TI N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