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批判——经济与伦理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迎联 杜贵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0,共6页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还原论思维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问题”新探——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复杂性科学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洲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马克思提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换算问题,但并没有进行深入而严谨的研究,这是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质疑和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劳动日益科技化、知识化和... 马克思提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换算问题,但并没有进行深入而严谨的研究,这是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质疑和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劳动日益科技化、知识化和复杂化的时代特征,尝试将复杂性科学相关理论引入"还原问题"的研究发现,所谓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还原"只具有隐喻的意义,而并非一个真实的过程,作为不同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劳动量只能归结为劳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还原问题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简单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 劳动价值论 还原论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性、限度及其克服——后形而上学视阈内的文化多样化与信仰危机课题之思
3
作者 郭春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1,共6页
面对信仰危机与精神家园的迷失这一当代课题,学界内一种常见观点认为是当代文化的多样化使然,并由此认为,要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新树立起古典式或现代式的一元的主导文化及价值信念体系。笔者认为,必须超越此传统哲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 面对信仰危机与精神家园的迷失这一当代课题,学界内一种常见观点认为是当代文化的多样化使然,并由此认为,要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新树立起古典式或现代式的一元的主导文化及价值信念体系。笔者认为,必须超越此传统哲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在后形而上学视域内确立文化多样性的合理性、重新审视信仰危机与精神家园的迷失之必要性与限度,并由此期许一种新的克服方案——探寻并承诺一种以多样文化为载体的面向生命、未来与他者的异质性的信仰与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化 信仰危机 还原论思维 后形而上学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