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胶前驱体纤维热分解还原制备铁纤维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橙 宋永才 李伟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0-413,共4页
以柠檬酸铁为原料,通过水溶液中的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可纺性的前驱体溶胶,经过干法纺丝、凝胶化和高温热分解还原,制得了直径约为10~15μm的金属铁纤维.本文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pH值对溶胶前驱体可纺性的影响,应用傅里叶... 以柠檬酸铁为原料,通过水溶液中的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可纺性的前驱体溶胶,经过干法纺丝、凝胶化和高温热分解还原,制得了直径约为10~15μm的金属铁纤维.本文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pH值对溶胶前驱体可纺性的影响,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溶胶前驱体的形成、热分解转化过程及产物的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纤维 前驱体 热分解还原 制备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立方形MgO粉末
2
作者 曲晟 姜丽鑫 于景坤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2,共8页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镁水溶液浓度可以有效控制所制备MgSO_(4)前驱体的粒度、分散性和球形度。当硫酸镁水溶液初始浓度为0.1 mol/L时,前驱体的颗粒尺寸最小(平均颗粒尺寸为1.21μm),分散性最好,微观形貌为近球形。在还原热分解过程中,前驱体颗粒尺寸越小,形貌越近球形,炭粉添加量越高,MgO的转化率越高。当前驱体和碳粉质量比为2:1时,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立方形MgO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溶剂析出法 还原热分解 MgO粉末 炭粉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氢硅在氢气氛中的热分解及还原体系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李艳平 杨涛 +5 位作者 王洪勋 张城 温国胜 韩治成 蓝公家 严大洲 《化工进展》 2025年第8期4322-4330,共9页
针对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的化学气相沉积过程涉及的三氯氢硅在氢气氛中的热分解及还原体系开展微观层面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定性和定量地探究了反应物H_(2)与氢自由基(H·)的数量配比对反应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 针对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的化学气相沉积过程涉及的三氯氢硅在氢气氛中的热分解及还原体系开展微观层面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定性和定量地探究了反应物H_(2)与氢自由基(H·)的数量配比对反应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反应物SiHCl_(3)与H_(2)及H·、中间产物HCl与SiH_(2)Cl_(2)及SiH_(4)的动态演化情况及其主要的转化路径,为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支撑。模拟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H·的活泼性明显大于H_(2),H·的引入可以明显加快SiHCl_(3)分子在氢气氛中的热分解与还原过程,具体表现为加入初始反应体系的H·与H_(2)数量比越大,达到反应平衡时被转化的SiHCl_(3)分子越多;中间产物HCl分子的生成量与加入初始反应体系的H·的数量正相关;适量的H·可以促使SiHCl_(3)分子形成一氢代物,而过量的H·促使SiHCl_(3)分子形成多氢取代物,当实际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设置为1000K且SiHCl_(3)与H_(2)数量配比设置为1∶1时,有利于副产物SiH_(2)Cl_(2)的形成;为了在相对较低的反应温度(1000K)下得到中间产物SiH_(4),SiHCl_(3)与H_(2)的数量配比至少需要大于1∶1,增加反应体系中H_(2)的含量,有利于提高中间产物SiH_(4)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氢硅 气相热分解还原 氢自由基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Fe-Ni合金粉末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向阳 罗楚城 王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5-1229,共5页
通过共沉淀-热分解还原法,研究了一种容易实现的大规模制备Fe-Ni合金粉末的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和同时平衡原理,建立了Ni^(2+)-Fe2^(2+)-C_2O_4^(2)--C_2N_2H_8-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相关计算,绘制了溶液中金属离子... 通过共沉淀-热分解还原法,研究了一种容易实现的大规模制备Fe-Ni合金粉末的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和同时平衡原理,建立了Ni^(2+)-Fe2^(2+)-C_2O_4^(2)--C_2N_2H_8-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相关计算,绘制了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对数-pH图,系统研究了沉淀过程中溶液pH值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时,溶液中镍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总浓度[Ni^(2+)]T、[Fe^(2+)]T达到一致,镍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沉淀率相同,且沉淀基本完全,此时能够得到成分均匀性良好的Fe-Ni前驱体粉末。然后,将前驱体粉末在氢氩混合气氛中进行热分解还原,最终得到符合预期Ni/Fe摩尔比的合金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热分解还原 热力学分析 成分控制 Fe—Ni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宁利 哈敏 +1 位作者 郑伟 刘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92-96,共5页
通过使用XRD方法对热分解方法和碱体系还原得到的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微米级银粉都是纳米级的银晶体颗粒组成,且为面心立方结构;银粉晶粒表现为各向异性;制粉条件会影响银粉晶粒尺寸,升高热分解温度促使晶粒变小,机械整形... 通过使用XRD方法对热分解方法和碱体系还原得到的微米级银粉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微米级银粉都是纳米级的银晶体颗粒组成,且为面心立方结构;银粉晶粒表现为各向异性;制粉条件会影响银粉晶粒尺寸,升高热分解温度促使晶粒变小,机械整形和磨制促使晶粒变小;制备的银粉存在晶格畸变,均表现为晶格膨胀;制粉条件会影响晶面的布拉格衍射强度,且对不同晶面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银粉 机械整形 球磨 热分解还原 液相还原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