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堆叠机器学习的非充分数据条件下流域径流还原方法研究:以沮漳河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楠 李明蔚 +4 位作者 陈首志 宋儒霖 张璇 郝芳华 付永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7,共13页
【目的】为实现数据非充分条件下的径流还原,【方法】提出一种在用水量数据不完全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堆叠机器学习模型计算河川断面的天然径流的方法,并以沮漳河为例计算了河溶水文站断面的天然径流。首先选取与农业、工业、生活用... 【目的】为实现数据非充分条件下的径流还原,【方法】提出一种在用水量数据不完全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堆叠机器学习模型计算河川断面的天然径流的方法,并以沮漳河为例计算了河溶水文站断面的天然径流。首先选取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消耗量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构建了特征变量指标体系,与研究时段内有缺失的用水量数据一同输入堆叠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得连续的用水量数据。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站实测径流的基础上加减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量,计算得到断面的天然径流。【结果】堆叠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缺失的用水量分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62%、0.03%、4.95%,经还原计算后河溶站断面在2002—2020年的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4.5 m3/s,天然径流深为501.3 mm。【结论】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取用水量数据在时空尺度上有缺失地区的天然径流还原,对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径流还原 水量平衡原理 堆叠机器学习 用水量 人类活动 沮漳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径流还原方法研究—以大汶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佳蕾 钟平安 +2 位作者 刘畅 尚艳丽 程传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4,共7页
在现有下垫面条件下还原天然径流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大汶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大致反映流域天然径流情况的雪野水库、黄前水库以及东周水库所控制的3个... 在现有下垫面条件下还原天然径流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大汶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大致反映流域天然径流情况的雪野水库、黄前水库以及东周水库所控制的3个子流域,采用SUFI-2方法进行模型参数率定、验证和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就近性与相似性原则,进行全流域参数展布,并通过Arc SWAT2012分析计算大汶河流域内泰安市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3个典型子流域的P-factor均大于0.64,Rfactor均小于0.72,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相关性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均高于0.77,径流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程度高。通过SWAT模型还原天然径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还原 SWAT SUFI-2 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参数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周界观控模型的径流还原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勋贵 魏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针对传统分项还原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提出二维径流还原新方法。通过量化系统内部状态的人类活动影响,确定人类活动对径流的间接影响量,实现对实测径流的修正,克服了传统分项还原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计算人类活动对径... 针对传统分项还原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提出二维径流还原新方法。通过量化系统内部状态的人类活动影响,确定人类活动对径流的间接影响量,实现对实测径流的修正,克服了传统分项还原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计算人类活动对径流的直接影响量,获得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以泾河流域径流还原为例,通过与水文统计相关法、BP神经网络还原法和分项还原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二维径流还原方法需要资料更少、结果更为合理,既适用于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较小的区域,也适应于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为径流还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还原 系统周界观控模型 二维径流还原方法 人类活动影响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范辉 肖恒 +1 位作者 马金一 柳华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10,共4页
具有一致性的水文径流系列是进行水资源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文观测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针对传统径流还原工作量大、难以解决因下垫面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 具有一致性的水文径流系列是进行水资源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文观测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针对传统径流还原工作量大、难以解决因下垫面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并在漳河上游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在漳河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与传统径流还原方法的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两者拟合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在0.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天然径流还原 水资源评价 漳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还原计算中淤地坝拦蓄水量还原计算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洪波 俞奇骏 +2 位作者 王斌 陈克宇 顾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8,共7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分布密集,对天然产汇流过程扰动较大,给径流还原或水资源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淤地坝影响下的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对区域水资源评价或径流设计有重要意义。以黑木头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还原系数法和径...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分布密集,对天然产汇流过程扰动较大,给径流还原或水资源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淤地坝影响下的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对区域水资源评价或径流设计有重要意义。以黑木头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还原系数法和径流系数法计算了殿市水文站控制产汇流区的淤地坝逐年拦蓄水量,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了还原系数法的适用性。还原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1971-2007年殿市水文站产流区内的淤地坝平均年拦蓄水量为86.21×104m3,与径流系数法计算所得到的拦蓄水量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仅为1.36%。同时,研究发现单位控制面积分摊后的拦蓄水量在年际变化上并不显著,基本维持在某一区间内。研究结果表明还原系数法不仅可用于洪水还原,也可较为准确地计算淤地坝影响区的淤地坝拦蓄变量。作为河川径流还原计算方法或淤地坝影响的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评价研究的计算方法之一,可与径流系数法进行交叉验证,进而获得比较准确的淤地坝拦蓄水量。且由于淤地坝年拦水量空间分摊后,单位控制面积的拦水量基本稳定,故在淤地坝上游无明显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可据此初估已知或近似区域淤地坝控制流域面积条件下的淤地坝年拦蓄水量,为黄土高原地区今后开展水资源评价和径流预报提供一条简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还原 淤地坝 还原系数 径流系数 黑木头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RVA法建立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的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强 冯忠伦 +3 位作者 刘红利 王维 林洪孝 王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59,共6页
鉴于烟台市水资源短缺,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建立RVA模型评估烟台大沽夹河流域水利工程对水文情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对大沽夹河流域径流量进行没有水利工程影响的天然径流量的还原计算。结果表明:(1)水库等水... 鉴于烟台市水资源短缺,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建立RVA模型评估烟台大沽夹河流域水利工程对水文情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对大沽夹河流域径流量进行没有水利工程影响的天然径流量的还原计算。结果表明:(1)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后,使天然径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其中月流量改变度在0.3~0.7之间较多,极限日最大最小平均流量改变度在0.3~0.6之间,属中度改变。(2)对RVA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大沽夹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对天然径流量进行还原计算,结合烟台水资源评价提供的实测值进行误差对比,发现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行与方便,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夹河流域 RVA法 BP神经网络法 天然径流还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流还原的桑干河生态基流及其盈缺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凯霖 冯民权 王丹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考虑到流域内水循环及降雨径流关系,通过对径流还原后,采用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确定桑干河生态基流量,进行桑干河生态基流分析。针对桑干河罗庄-固定桥、固定桥-册田水库逐年计算时,采取逐项还原法,逐项还原断面以上未实测到的水量,加上... 考虑到流域内水循环及降雨径流关系,通过对径流还原后,采用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确定桑干河生态基流量,进行桑干河生态基流分析。针对桑干河罗庄-固定桥、固定桥-册田水库逐年计算时,采取逐项还原法,逐项还原断面以上未实测到的水量,加上断面实测径流,还原为断面天然径流量。采用Tennant法计算桑干河生态基流量,并与最小月平均流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Tennant法生态基流量多年平均计算值介于25%和50%频率年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桑干河灌区引水与河道实测径流变化对比,发现其引水对河道生态基流起到了制约作用,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生态基流的缺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还原 生态基流 TENNANT法 盈缺分析 桑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疏勒河和党河流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还原计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肖洵 逄敏 +1 位作者 汪静娴 王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52-162,共11页
河川径流是气候、降雨等多要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内陆河流是维系绿洲生态的重要保障,内陆河川径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识别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及原因,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 河川径流是气候、降雨等多要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内陆河流是维系绿洲生态的重要保障,内陆河川径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识别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及原因,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Hurst系数法、Mann-Kendall法、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对疏勒河、党河出山口径流量进行变异诊断,并进行归因分析。定量计算气候变暖导致冰水融水增加对出山口径流的影响程度并对出山口径流进行还原分析。通过变异诊断确定了近60a来疏勒河出山口径流(昌马堡站径流)、党河出山口径流(党城湾站径流)的变异程度均属于强变异,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为疏勒河出山年径流量的突变点、1986年为党河出山年径流量的突变点。通过归因分析,确定疏勒河出山口径流突变是山区降雨量突变以及源头气温突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导致的,源头地区气温于1986年的阶段性变化导致了党河出山口径流量的突变。降雨、温度对疏勒河出山口径流深影响占比分别为34%、66%。降雨、温度对党河出山口径流深影响占比分别为59%、41%。疏勒河党河出山口径流增大是降雨量增大以及气候变化引起冰雪融水增加导致的。为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的长远目标,需要剔除气候变暖导致的冰雪融水增加等有利影响,对敦煌地区长远的水资源压力、潜在的水资源保障风险进行分析。在变异诊断的基础上对出山口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可为今后敦煌地区水资源压力的缓解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诊断 径流还原 径流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杞麓湖径流还原及一致性订正 被引量:7
9
作者 付亚丽 许志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8-30,37,共4页
为了对非天然入湖径流过程的湖泊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云南杞麓湖为例,分析并确立了湖泊径流还原的水量平衡模式,即同时考虑出流量、调离水量、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蒸发水量的还原模式。同时还介绍了对现状入湖径流结果的一致性订... 为了对非天然入湖径流过程的湖泊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云南杞麓湖为例,分析并确立了湖泊径流还原的水量平衡模式,即同时考虑出流量、调离水量、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蒸发水量的还原模式。同时还介绍了对现状入湖径流结果的一致性订正方法,并最终得到了杞麓湖天然入湖径流量。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适用性;且得到的结果可以为湖泊的径流调节提供近似天然状态下的径流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还原 水量平衡 一致性订正 杞麓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河川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及合理性论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经之 《水文》 1982年第S1期50-55,64,共7页
目前,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是以河道控制站和区域代表站实测的断面径流量,做为统计分析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想正确估算天然河川径流量,并使年径流统计系列具有统一基础,使年内分配符合天然过程... 目前,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是以河道控制站和区域代表站实测的断面径流量,做为统计分析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想正确估算天然河川径流量,并使年径流统计系列具有统一基础,使年内分配符合天然过程,就必须进行还原计算。由于影响河川径流的因素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很完善的还原计算方法。我省此次河川径流还原计算,是在历年水文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项计算和水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历年水文调查资料,分别计算各项径流还原要素,求得天然年径流量及其分配过程,然后再用降水径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计算 径流 径流还原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化水库径流还原及其成果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志敏 臧庆春 付亚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6,32,共4页
云龙水库是大型水利工程中少有的水文资料短缺的水库工程。整个流域内仅有上游已建中型工程双化水库1960年以来的水库水文观测资料,但观测不正规且大多数年份未进行整编。通过对双化水库水文资料整编过程、入库径流还原及成果合理性进... 云龙水库是大型水利工程中少有的水文资料短缺的水库工程。整个流域内仅有上游已建中型工程双化水库1960年以来的水库水文观测资料,但观测不正规且大多数年份未进行整编。通过对双化水库水文资料整编过程、入库径流还原及成果合理性进行修正,最终使双化水库的径流还原成果基本达到水文站实测径流成果的精度,为云龙水库径流分析和40余年径流系列的推求获得了宝贵的参证站资料,经过云龙水库近年来的运行证明,双化水库径流还原修正后的成果应用于云龙水库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化水库 水文资料整编 径流还原 合理性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河河川径流近年持续偏枯成因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道席 张梦宇 张正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0,共2页
根据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全面分析了沁河河川径流近年连续偏枯的成因,结果表明:沁河流域近十几年河川径流的衰减与降水连续偏枯有着直接的关系,且降水偏枯起着主导作用,传统“还原”方法仍旧适用于水资源评价。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 径流还原 河川径流 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上水库径流还现计算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娟绒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9-592,共4页
拟建的坪上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上,水库1956-2001年年平均还原径流为7.23亿m3,经分析,还原径流成果基本合理,但还原径流系列一致性不好,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渗漏机制发生了改变,从工程建设依据要求出发,... 拟建的坪上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上,水库1956-2001年年平均还原径流为7.23亿m3,经分析,还原径流成果基本合理,但还原径流系列一致性不好,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渗漏机制发生了改变,从工程建设依据要求出发,提出了径流还现修正的必要性。还现修正,即把早期下垫面状况下产生的径流量修正为现状条件下的径流量。修正的原理和方法即在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上,点绘水文站流域平均雨量与还原径流深相关图,分别通过前、后期点群中心绘制其降水-径流深相关线,两线之间横坐标距离即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使年径流深减小的幅度。还现修正后水库的天然径流量为6.33亿m3,流域前、后期降水-径流深关系曲线基本趋于一致,反映了近期流域的实际状况,为工程规模和效益的确定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径流 还原径流 还现径流 一致性 还现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境所需水文-水力特征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14
作者 张丽亭 逄勇 +2 位作者 汪静娴 季汇玲 张舒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目的】为保障叶尔羌河的生态用水并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方法】基于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面积比指数法对研究河段进行径流推求,得出控制断面长系列径流成果;根据径流计算数据和实测断面信息,使用水力学计算方法得出在不同流量条件... 【目的】为保障叶尔羌河的生态用水并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方法】基于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面积比指数法对研究河段进行径流推求,得出控制断面长系列径流成果;根据径流计算数据和实测断面信息,使用水力学计算方法得出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水深、湿周、流速和水面宽等水力特性。同时,结合鱼类栖息地需求的水力参数,运用Tennant法、湿周法、Q90法和生态水力学法等四种不同方法综合确定该断面的生态流量。根据生态流量计算结果,分析天然来流和生态流量下泄两种情形下的下游断面水文水力特征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在叶尔羌河流域米斯克尼坝址断面,枯水期(10月至次年3月)的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14.3 m^(3)/s;而在鱼类繁殖期和丰水期(4月至9月),下泄的生态流量应为多年平均流量的30%,即42.9 m^(3)/s。采取以上计算结果进行生态流量下泄,下游河道断面水力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平水年天然来流相比流量降低79.6%、流速降低48.3%、水深减小31.4%、水面宽减小26.1%。【结论】以上基于鱼类生境需求,结合水文学、水力学方法的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且能根据鱼类产卵时间划分出精确的生态流量。河道内仅下泄生态流量会导致断面水深、水面宽、流速等水力参数发生较大的改变,在保证鱼类生态流量的同时还需考虑流量减少对其他动物或植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鱼类生境 计算方法 叶尔羌河 径流还原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思雨 姜仁贵 +2 位作者 解建仓 朱记伟 王娇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基于泾河流域55年降水和径流数据,分析流域径流历史演变规律,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揭示泾河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及未来变化趋势,为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R/S... 基于泾河流域55年降水和径流数据,分析流域径流历史演变规律,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揭示泾河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及未来变化趋势,为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R/S等方法分析径流演变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利用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突变情况,判断突变年,确定基准期,采用径流还原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泾河流域降水量及径流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丰枯悬殊,未来一段时间内泾河流域径流量将呈现减少趋势且有一定的持续性。在1961—2015年间,泾河流域突变年分别为1970年、1996年和2003年,由突变点1970年确定泾河流域径流基准期为1961—1969年。径流还原法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泾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且影响程度逐时段增加,1970—1995年、1996—2002年及2003—2015年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径流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81%、87.70%和9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R/S法 变化趋势 归因分析 径流还原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巴勒更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凯 王永强 +2 位作者 许继军 吴志俊 许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8,共8页
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可为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和历史实测径流数据构建SWAT模型并用于还原径流序列,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法以及径流系数,分析巴勒更... 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可为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和历史实测径流数据构建SWAT模型并用于还原径流序列,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法以及径流系数,分析巴勒更河流域1970—2015年的降雨-径流关系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并运用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定量地分离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显示:①将SWAT模型应用在巴勒更河流域时,在校准期时评价指标R^(2)为0.78、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76;验证期R^(2)为0.58、NSE为0.51,这些指标表明将SWAT模型用于巴勒更河流域的径流还原是可行的。②巴勒更河流域1970—2015年降雨有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径流的趋势不显著;降雨突变点出现在1981年,而径流在1995年、2010年均发生突变;此外,在该流域内降雨、径流序列展现出来的周期性变化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主周期上,降雨主周期为28 a,径流则为23 a。③降雨-径流关系在1989年、2001年均发生变异,且每次发生变异,都导致径流系数下降,其中1970—1988年径流系数是0.15,1989—2006年径流系数为0.11,2007—2015年径流系数为0.10。④以1970—1988年为基准期,1989—2001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占主导地位,其中径流变化人类活动贡献了65%,而气候变化对于径流变化贡献率为35%;2001—2015年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贡献率为81%,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9%;以1989—2001年为基准期,2001—2015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1%,而剩余的49%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SWAT模型 趋势变化 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 径流还原 巴勒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项调查与水文模型相结合的九龙江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 被引量:12
17
作者 顾冉浩 王文 +1 位作者 郭富雄 武晶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4,共7页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区的实测径流数据做还原计算,利用还原后的径流数据构建以子流域为单元的SWAT降雨径流模型,进而通过参数移用,利用该模型模拟得到全研究区不同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主要控制站及无径流观测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均具有较高准确性。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有资料流域的详实观测数据,又可以解决无资料区对天然径流数据的需求,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等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 天然径流还原 分项调查法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径流量分析计算新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承新 王凤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6,21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在水平衡水资源研究中形成的简便可行的天然径流量分析计算方案 ,方案依据区域径流的水文特性和水量平衡原理 ,较好地解决了受水利化影响地区天然径流量的计算问题 (即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的核心问题 )。该方案在中德合作山东... 本文介绍了在水平衡水资源研究中形成的简便可行的天然径流量分析计算方案 ,方案依据区域径流的水文特性和水量平衡原理 ,较好地解决了受水利化影响地区天然径流量的计算问题 (即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的核心问题 )。该方案在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山东水资源合理调配体系研究等生产科研工作中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径流 分析计算 水量平衡 径流还原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河流近60 a径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晓娜 武玮 +1 位作者 郑从奇 桑国庆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2-379,共8页
以山东省7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表性水文站近60 a的实测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径流变化特征分析,并通过径流还原法识别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60 a来,大汶... 以山东省7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表性水文站近60 a的实测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径流变化特征分析,并通过径流还原法识别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60 a来,大汶河、大沽河、沂河和沭河径流深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小清河径流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小清河实测径流深在1994年发生突变,徒骇马颊河突变年份为1989年,其他河流的突变年份均集中在1974—1976年;河流径流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中大沽河和沭河径流变化以气候变化影响为主,泗河径流变化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他河流径流变化的影响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归因分析 径流还原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条件下潦河生态流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强 夏瑞 +4 位作者 邹磊 陈焰 张远 刘成建 陈明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导致水文序列出现变异,严重影响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基于水文变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流量计算已成为当前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西鄱阳湖西...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导致水文序列出现变异,严重影响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基于水文变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流量计算已成为当前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西鄱阳湖西北部的潦河为例,采用水文时间序列变异检验方法分析径流变异性及成因,应用水文模型对水文变异后的径流进行还原,以Kolmogorov-Smirnov(K-S)、Anderson Darling(A-D)和概率点据相关系数(PPCC)3种检验法确定月径流的最优概率分布函数,进而提出水文变异条件下最适宜的潦河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潦河万家埠站径流在1972年发生水文变异,突变点后流域年径流增加了12%,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是其主要驱动要素.②采用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对径流进行还原,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相关系数和Nash-Sutchliffe效率系数均大于0.78,径流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程度较高,表明基于DTVGM进行径流还原是可行的.③基于还原后的径流,对5种概率分布函数进行拟合优度综合检验,确定逐月最优分布函数,并估算月河道生态流量.与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7Q10法等方法比较,基于最优分布函数的生态流量结果更具确定性与合理性.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径流变异的背景下,考虑水文变异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能够更科学地体现水文变异对生态需水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潦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规划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异 径流还原 生态流量 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 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