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9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铅富集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牛婷婷 祁浩伦 +4 位作者 王磊 李博 李明锐 祖艳群 王吉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61,共11页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的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对小花南芥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铅富集特征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小花南芥的叶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参数随着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0 mmol·L^(-1)浓度处理相比,10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铅含量、转运和富集系数显著增高31.04%、31.82%和31.04%,地上部细胞膜透性(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58.40%和29.55%,地上部GSH活性显著增加149.66%;15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产生量显著下降24.02%、38.40%和36.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增加116.46%、478.81%、103.40%和162.47%。而添加BSO则与上述结果相反。综上所述,10、15 mmol·L^(-1)处理下,GSH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铅胁迫对小花南芥造成的生理损害,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小花南芥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小花南芥抵抗铅胁迫的能力,促进其对铅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花南芥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还原型谷胱甘肽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2
作者 杜宇婷 袁静 邓佩瑶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2,4-二硝基苯磺酰基与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同时释放出3-[4-(二苯基氨基)苯基]-2-苯基丙烯腈(CDA),荧光强度在561 nm处显著增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腈混合液(体积比1∶1,10 mmol·L^(-1),pH=7.4)中,探针CDAS对GSH具有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7.70μmol·L^(-1))、高选择性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79 nm)。更重要的是,探针CDAS能够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GSH的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还原型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还原型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提取 纯化 还原型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志梅 马现永 +1 位作者 余苗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81-7492,共12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究GSH对动物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抗氧化 免疫功能 微生物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CE-ECD)检测人全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半胱氨酸(Cy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朴 王蓓丽 +1 位作者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CE-ECD)检测人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的方法。考察缓冲...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CE-ECD)检测人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的方法。考察缓冲液的浓度、酸碱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和检测电压等参数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方法以直径为500μm的铂圆盘电极作为检测电极,用长度为50c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对一系列待检物标准溶液和人全血样本进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当电极电位为+1.05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分离电压为18kV时,Hcy、Cys和GSH于10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8)中在10min内获得理想分离。检测下限(S/N=3)在0.29~0.80μmol/L范围内,且在3倍数量级浓度范围内,3种组分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对0.5mmol/L的混合标准溶液连续检测7次,Hcy、Cys和GSH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3.7%、3.1%和2.9%。结论 CE-ECD方法可对Hcy、Cys和GSH等3种生物活性巯基化合物进行高效分离及检测,具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灵敏度高、试剂及样品用量小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采用的铂圆盘电极具有污染少、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CE) 电化学检测(ECD) 巯基化合物 全血 同型半氨酸(Hcy) 氨酸(Cys) 还原型(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及膜性能分析
7
作者 周彬 李俊娇 +3 位作者 郭大山 武璨 胡煜莹 崔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8-215,共8页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实验共同验证了溶菌酶的二硫键Cys6-Cys127发生了断裂。另外,通过溶菌酶活性检测发现解折叠的溶菌酶依然具有抗菌活性。该溶菌酶膜无色透明,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其由溶菌酶聚集体组成,表面均匀且光滑致密。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结果均表明该溶菌酶纳米膜可能具有界面黏附性。椭偏仪测试结果显示该膜的最大厚度在900 nm左右,且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或反应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无限制增加;其刚度为29.32~34.21μN/nm,弹性模量为24.00~27.93 GPa,硬度为0.44~0.49 GPa,符合蛋白膜的强度范围;膜的接触角在70°左右,较为亲水;其热稳定性较高,200℃条件下不发生降解。该溶菌酶纳米膜的制备为构筑新型可食性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溶菌酶 解折叠 界面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对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锐 兰文升 +4 位作者 贺秀媛 朱家增 刘荭 史秀杰 欧小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kg)、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 24 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还原(gsh)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黔海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黄颡鱼幼鱼。对照组的黄颡鱼幼鱼投喂不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组黄颡鱼幼鱼投喂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和8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黄颡鱼幼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检测各组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颡鱼幼鱼投喂4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投喂400和80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幼鱼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幼鱼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GSH-Px/LPO比值的影响
10
作者 赵英仁 叶峰 +2 位作者 苌新明 王淑英 许金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谷胱甘肽 (GSH)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与过氧化脂质 (LPO)比值的动态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影响。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两组 ,前...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谷胱甘肽 (GSH)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与过氧化脂质 (LPO)比值的动态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影响。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两组 ,前者给常规止血、保肝治疗 ,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 (1.2g·d- 1,连用3~ 4周 )。定时空腹采血 ,测定血中GSH水平、Se GSH Px活性和LPO含量 ,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腹水或腹水增多、黄疸或黄疸加深、肝性脑病和病死 4个病情恶化指标的累计频次数。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中GSH水平、Se GSH Px/LPO比值均明显下降 ,72h达最低点 ,2周后开始回升。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组上述损伤改变较小 ,回升快 ,2周后显著恢复 ,4周后即可达到出血前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组患者 4个病情恶化指标的累计频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2 4/ 2 7;41/ 3 0 ,P <0 .0 1) ,且与Child Pugh分级有关 ,B级优于C级 (6/ 12 ;17/ 7,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后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 ,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肝硬化 上消化道大出血 gsh-Px/LPO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11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法测定水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巯基含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朴玉莲 沈丽 +1 位作者 韩玲 崔胜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0-64,共5页
用衍生化试剂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对巯基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和邻苯二甲醛(OPA)与GSH的荧光衍生化反应,分别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了猕猴桃、大枣、酸浆中总巯基含量和GSH的含量。被测样品中GSH和总巯基相对... 用衍生化试剂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对巯基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和邻苯二甲醛(OPA)与GSH的荧光衍生化反应,分别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了猕猴桃、大枣、酸浆中总巯基含量和GSH的含量。被测样品中GSH和总巯基相对含量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猕猴桃和大枣中含有相对较高的GSH浓度分布,分别达0.7092、0.8374mol/g,酸浆中含有较高的总巯基含量分布,达1.4173mol/g。本测定方法的回收率达95.38%-101.9%,满足测定准确度的要求,总巯基含量和GSH含量测定最低检测限分别为9.6×10^-7,2.69×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合物 衍生化 5 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 邻苯二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四种食用坚果种子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巯基(P-SH)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畅 应译娴 +1 位作者 邱岳 崔胜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10,共6页
用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DTNB)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细胞破壁、衍生化为一体的同步衍生化提取,HPLC梯度洗脱,测定了市售开心果、巴旦木、澳洲坚果、腰果干品中谷胱甘肽(GSH)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巯基(P-SH)含量。结果发现四... 用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DTNB)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细胞破壁、衍生化为一体的同步衍生化提取,HPLC梯度洗脱,测定了市售开心果、巴旦木、澳洲坚果、腰果干品中谷胱甘肽(GSH)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巯基(P-SH)含量。结果发现四种坚果均含较丰富的GSH和P-SH巯基,其含量分别为,开心果:GSH(1.2303±0.01126)μmol/g,P-SH(3.5414±0.0531)μmol/g;巴旦木:GSH(0.3069±0.0185)μmol/g,P-SH(1.9001±0.0194)μmol/g;澳洲坚果:GSH(1.5708±0.0216)μmol/g,P-SH(0.5905±0.0238)μmol/g;腰果:GSH(0.3373±0.0047)μmol/g,P-SH(2.2458±0.0225)μmol/g。在优化的选定条件下,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9.37%~101.45%,GSH和P-SH测定检测限分别为0.1386μmol/g和0.2184μmol/g。本研究对坚果活性成分的构成及其巯基化合物在保健防病作用研究及其功能性食品开发均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坚果 巯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小鼠体外受精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胜辉 倪利锋 +2 位作者 王芊芊 陈晓娟 刘迪文 《浙江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1-2,共2页
为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小鼠体外受精中的作用,试验选用C57BL/6J小鼠(雄鼠12周龄,雌鼠4周龄)、ICR受体鼠(8-10周龄)。GSH添加浓度分别为终浓度0、1 mmol/L、2 mmol/L,每组超排雌鼠5只,转基因小鼠净化试验每个品系超排雌鼠10只。结... 为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小鼠体外受精中的作用,试验选用C57BL/6J小鼠(雄鼠12周龄,雌鼠4周龄)、ICR受体鼠(8-10周龄)。GSH添加浓度分别为终浓度0、1 mmol/L、2 mmol/L,每组超排雌鼠5只,转基因小鼠净化试验每个品系超排雌鼠10只。结果显示,在受精液(HTF)中添加GSH 1 mmol/L时,小鼠体外受精效果最好,受精率达70.8%,胚胎形状正常,未受精单细胞与异形胚较少,胚胎移植平均妊娠率达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体外受精 受精率 产仔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鲁雅琴 宋焱峰 侯一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23-925,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200 mg/kg),缺血2 h再灌注6 h后观测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外源性谷胱甘肽可通过提高GSH-PX、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减少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堆积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gsh) 丙二醛(MDA) 过氧化物酶(gsh.PX)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局灶性脑梗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提取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黎平 刘国良 +2 位作者 张卓勇 刘思东 王丽颖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Cohn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 ,不加去蛋白试剂 ,用 365nm作为激发波长 ,探讨了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提取液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方法 ,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 .该方法用于测定大豆提取液中谷胱甘肽的含量 ,取得了满意结果 .
关键词 还原型 大豆提取液 荧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嘉恩 马晓军 +2 位作者 吴晓鹭 洪昱钤 刘家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还原型 酒精性肝病 疗效观察 注射液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牙鲆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芳倩 张文兵 +3 位作者 麦康森 徐玮 王小洁 刘付志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8周后观测各组牙鲆的生长情况及机体的抗氧化状态。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的GSH对牙鲆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牙鲆增重率(WGR)在饲料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GSH添加组牙鲆肝脏中GSH的含量显著高于零添加组(P<0.05);各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随饲料中GSH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在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低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没有受到饲料中GSH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63.56 mg.kg-1组(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根据WGR的实验数据,利用折线模型得到牙鲆幼鱼饲料中GSH的适宜含量为368.92 mg.kg-1,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抑制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机体氧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饲料 生长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有蓉 张定凤 +5 位作者 曾维群 唐宝璋 李兆福 游晶 吕琳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国产四类新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GSH 1200mg加入10%GS 250ml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国产四类新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GSH 1200mg加入10%GS 250ml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疗程30天。对照组60例,以意大利Laboratorio Farmaceutico C.T.s.r.l 生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GLT)为对照药,用药剂量、途径、疗程同GSH。观察指标 肝功能、血脂、消化道症状和体征。结果:治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清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5.0%(45/60)、75.44%(43/57)和76.67%(46/60)、76.27%(45/59)( P均>0.05)。治后1月随访GSH治疗组显效率65%、有效率10%,对照组显效68。33%、有效10%,两者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黄疸消退。个别病例皮肤搔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注射用GSH治疗酒精性肝病,对肝功能恢复及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治疗 酒精性肝病 临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国良 赵会宏 +4 位作者 周志伟 何志交 郭慧 陈静 刘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将体长、体质量相近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Ⅰ、Ⅱ、Ⅲ、Ⅳ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验期60 d,检测了与生长性... 将体长、体质量相近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Ⅰ、Ⅱ、Ⅲ、Ⅳ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验期60 d,检测了与生长性能、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及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在试验期间,添加GSH的Ⅱ组和Ⅳ组的相对体质量生长率(RSGR)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P<0.05),而且第20 d时,Ⅱ组和Ⅳ组鱼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2)第40 d和第60 d,Ⅳ组鱼体的血中IGF-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3)第20 d,各处理组鱼体肌肉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40 d,Ⅳ组的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60 d,Ⅱ组的T-AOC和T-SOD活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GSH能改善鱼体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使IGF-I水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有所升高,从而对鱼体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还原型 生长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