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T-POWER的NO_x吸附还原催化器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韶舒 李志军 +3 位作者 刘磊 常庆 张洪洋 曹曼曼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本文中使用GT-POWER模拟工具,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催化器模型正确。这种通过GT-POWER模拟工具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催化器,是一种... 本文中使用GT-POWER模拟工具,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催化器模型正确。这种通过GT-POWER模拟工具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催化器,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器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还原催化器 模型 GT-POWER 试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SCR催化器性能评价的尿素喷射控制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白羽 滕勤 马标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9年第4期5-14,共10页
基于16位微控制器控制单元和后台管理系统,开发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器性能评价试验的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上位机给定的目标,采用双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喷射压力,基于尿素喷射速率与尿素喷射系统... 基于16位微控制器控制单元和后台管理系统,开发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器性能评价试验的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上位机给定的目标,采用双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喷射压力,基于尿素喷射速率与尿素喷射系统驱动占空比脉谱图的开环控制方式控制喷射速率。利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性能评价试验装置的废气流量与温度控制子系统来保障工况条件;由排放测量设备测量NOx排放和氨泄漏;根据标定试验确定控制特性;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可用性。结果表明,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完全能够满足SCR催化器单体和组合评价测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 尿素喷射控制系统 试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还原法还原过程中空燃比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华 李志军 +3 位作者 张延峰 王璇 黎苏 刘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0-334,共5页
运用研制设计的新型稀燃尾气催化系统和恒转矩电控系统,对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LNT)还原过程中空燃比大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及长短对稀燃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空燃比大小和稀、浓燃时间比值及长短不仅对发动机... 运用研制设计的新型稀燃尾气催化系统和恒转矩电控系统,对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LNT)还原过程中空燃比大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及长短对稀燃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空燃比大小和稀、浓燃时间比值及长短不仅对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大小、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有影响,而且对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也有重要影响。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还原过程空燃比越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越大、浓燃还原时间越长,NOx还原越彻底,NOx排放越低,但稀燃发动机的比油耗稍变大,经济性变差。因此,在应用LNT降低稀燃发动机NOx排放时,需要对其还原过程空燃比大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及长短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 空燃比 浓、稀燃时间比值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2
4
作者 廖世勇 蒋德明 《内燃机》 2002年第3期3-6,共4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最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并对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后处理 还原催化器 微粒捕捉器 连续再生DPF 氧化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极 程钊 《内燃机》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对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 还原催化器 微粒捕捉器 连续再生DPF 氧化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Ⅵ柴油机SCR系统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常啸天 程晓章 +2 位作者 朱博文 王浩 邢晓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为了探究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氢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文章利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 为了探究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氢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文章利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化器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反应过程;当排气温度处于310~490℃范围内时,SCR催化器的反应效率最佳;在最佳转化温度下,进气流量对NO_(x)转化效率基本没有影响;在排气中适量提高NO_(2)占比可以提高NO_(x)的转化效率,但高温下促进作用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转化效率随排气中氧气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且温度对该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转化效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器 氢氧化物(NO_(x)) 排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