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优先”还原催化分馏工艺与模拟研究进展
1
作者 艾佳臻 张振磊 +4 位作者 詹国雄 马龙巍 史国靖 尹海川 张香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3-2693,共11页
“木质素优先”策略通过优先提取木质素并将其原位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生物精炼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聚焦还原催化分馏(RCF)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化挑战,重点分析了原料结构、催化体系及溶剂特性对木质素解聚效率与产物选... “木质素优先”策略通过优先提取木质素并将其原位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生物精炼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聚焦还原催化分馏(RCF)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化挑战,重点分析了原料结构、催化体系及溶剂特性对木质素解聚效率与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合过程模拟、技术经济分析(TEA)与生命周期评估(LCA),量化揭示了溶剂循环优化、多因素协同调控等策略对工艺经济性与环境效益的影响。未来研究需突破下游转化模拟研究不足、评价体系单一等局限,开发多原料适配的智能工艺模型,构建机器学习与多目标优化工具;深化不同“木质素优先”工艺的系统对比与协同设计;推动木质素油向航空燃料、生物质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助力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催化分馏 过程系统 模拟 木质素优先 生物精炼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杨木屑的还原催化分馏
2
作者 赵晴 侯美岩 +3 位作者 康佳 张璐 王海军 毕亚东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4,共8页
采用配体保护法,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配体和镍离子之间的螯合作用制备了催化剂Ni@C/Al_(2)O_(3)。采用X射线衍射和物理吸附等对Ni@C/Al_(2)O_(3)进行表征,发现Ni-EDTA配合物能促进Ni金属粒子在Al_(2)O_(3)载体表面高度分散,而且EDTA... 采用配体保护法,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配体和镍离子之间的螯合作用制备了催化剂Ni@C/Al_(2)O_(3)。采用X射线衍射和物理吸附等对Ni@C/Al_(2)O_(3)进行表征,发现Ni-EDTA配合物能促进Ni金属粒子在Al_(2)O_(3)载体表面高度分散,而且EDTA焙烧后分解形成多孔碳层包覆在Ni金属粒子表面,可以抑制其烧结。将催化剂Ni@C/Al_(2)O_(3)用于还原催化分馏(RCF)杨木屑,以催化产物中酚类单体化合物收率为考核指标优化该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得到Ni@C/Al_(2)O_(3)催化剂优化的制备条件:活性组分Ni负载量28%、EDTA与Ni符合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化学计量关系。此时杨木屑催化还原分馏反应产物中酚类单体化合物的收率达到最高值34.5%。Ni负载量过高时金属粒子团聚现象显著,难以形成被碳层包覆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配合物 催化 核壳结构 还原催化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载Cu掺杂Mn_(3)O_(4)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与锌空气电池性能强化研究
3
作者 张钧凯 诸葛祥群 +1 位作者 刘通 罗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通过沉积-焙烧方法合成了一种在炭黑上Cu掺杂Mn_(3)O_(4)的氧还原反应(ORR)功能催化剂MCO/C。通过优化Mn与Cu的摩尔比合成得到Mn和Cu元素混合价态的MCO/C-51。在ORR过程中,MCO/C-51在Cu_(2)O/C、Mn_(3)O_(4)/C、MCO/C-31和MCO/C-71中表... 通过沉积-焙烧方法合成了一种在炭黑上Cu掺杂Mn_(3)O_(4)的氧还原反应(ORR)功能催化剂MCO/C。通过优化Mn与Cu的摩尔比合成得到Mn和Cu元素混合价态的MCO/C-51。在ORR过程中,MCO/C-51在Cu_(2)O/C、Mn_(3)O_(4)/C、MCO/C-31和MCO/C-71中表现出最佳的ORR催化活性,其Tafel斜率为73.6 mV/dec,电子转移数约为4.2,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锌-空气电池(ZABs)的阴极使用MCO/C-51催化剂,ZABs的循环寿命在5 mA/cm^(2)时超过128 h,其充放电容量也大幅提升,ZABs的比容量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691 mAh/(g Zn)和80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 Mn_(3)O_(4) 炭黑 还原催化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稀燃汽油机NO_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再生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天友 刘德新 +2 位作者 王莉 刘书亮 李建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92,共5页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 ,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 (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 ,满足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 ,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 ,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 (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 ,满足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 ,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浓度改变的同时实现对点火时刻和节气门开度的连动控制 ,维持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 ,稀混合气燃烧配以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进行排气后处理可使NOx排放最低达 5 0× 10 -6,最高转化率达 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再生过程 试验研究 稀薄燃烧 电控节气门 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 NOX排放 氮氧化物排放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POWER的NO_x吸附还原催化器建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韶舒 李志军 +3 位作者 刘磊 常庆 张洪洋 曹曼曼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本文中使用GT-POWER模拟工具,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催化器模型正确。这种通过GT-POWER模拟工具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催化器,是一种... 本文中使用GT-POWER模拟工具,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催化器模型正确。这种通过GT-POWER模拟工具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催化器,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器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还原催化 模型 GT-POWER 试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共掺杂—提升氧还原催化剂毒化分子耐受性(SO_x,NO_x和PO_x) 被引量:4
6
作者 庄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电池阳极和阴极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和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reaction,ORR)。在接触空气的阴极氧还原的过程中,即使空气中存在少量的硫氧化物(SOx)或氮氧化物(NOx),也可... 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电池阳极和阴极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和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reaction,ORR)。在接触空气的阴极氧还原的过程中,即使空气中存在少量的硫氧化物(SOx)或氮氧化物(NOx),也可轻易毒化包括Pt基催化剂,极大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进而损害燃料电池的耐久性^1-4。此外,以磷酸掺杂的聚苯咪唑为电解质的新型高温燃料电池,磷酸根PO4^3-的流失不仅会导致电解质膜的性能衰减,还会导致催化剂的磷酸根毒化吸附,降低高温燃料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催化 氧化剂 毒化 高温燃料电池 耐受性 共掺杂 NOx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燃汽油机NO_x净化技术——吸附还原催化法试验研究
7
作者 孙志军 张继鹏 +1 位作者 李志军 刘书亮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4,共3页
简述了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催化分解法、选择还原催化法和吸附还原催化法。在8A-FE型汽油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吸附还原催化法可有效地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建议采用传统三效催化器在前、稀燃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在后的联合... 简述了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催化分解法、选择还原催化法和吸附还原催化法。在8A-FE型汽油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吸附还原催化法可有效地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建议采用传统三效催化器在前、稀燃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在后的联合布置方案,并严格限制汽油中的含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稀薄燃烧 NOx 吸附还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Al对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Pt-Fe)/Pt合金微观组织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宋大凤 雷宗坤 曾小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61-4066,共6页
为提高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Pt-Fe)/Pt合金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Pt-Fe合金体系中引入元素Al,熔炼得到中间合金(Pt-Fe)Al,再经过NaOH溶液定向腐蚀得到(Pt_(1-x)Fe_x)_3Al/Pt合金,用其作为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并对其结构、... 为提高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Pt-Fe)/Pt合金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Pt-Fe合金体系中引入元素Al,熔炼得到中间合金(Pt-Fe)Al,再经过NaOH溶液定向腐蚀得到(Pt_(1-x)Fe_x)_3Al/Pt合金,用其作为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并对其结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材料(Pt_(1-x)Fe_x)_3Al/Pt合金具有由几个原子层厚的纯Pt外壳和成分为(Pt_(1-x)Fe_x)_3Al的内核构成的双模孔隙且内部互通的包覆式结构。相比于传统燃料电池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Pt/C材料以及由Pt-Fe体系制备的Pt_(46)Fe_(54)/Pt合金,(Pt_(1-x)Fe_x)_3Al/Pt合金的比活性分别是Pt_(46)Fe_(54)/Pt合金、Pt/C比活性的1.21倍和2.69倍,其质量活性分别是Pt_(46)Fe_(54)/Pt和Pt/C的1.17倍和5.3倍。在催化稳定性方面,(Pt_(1-x)Fe_x)_3Al/Pt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在10 000圈伏安循环后衰减到89%,然后趋于稳定,且循环40 000圈后其仍保留80%的电化学活性面积。由此可见,所制备的催化剂材料(Pt_(1-x)Fe_x)_3Al/Pt合金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铝元素 (铂-铁-铝)/铂合金 微观组织 还原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状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研制
9
作者 张强 杨世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4-167,共4页
介绍了在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催化剂研制上的成果:催化剂配方,成型工艺,干燥和煅烧工艺。并制备了实验室用40mm×40mm的样品及其适用于电厂脱硝工程所用的标准150mm×150mm催化剂。通过对实验... 介绍了在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催化剂研制上的成果:催化剂配方,成型工艺,干燥和煅烧工艺。并制备了实验室用40mm×40mm的样品及其适用于电厂脱硝工程所用的标准150mm×150mm催化剂。通过对实验室制备的催化剂与某国际SCR催化剂的性能测试比较,表明催化剂脱硝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商用催化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 制备工艺 NO_x控制 脱硝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电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10
作者 魏杰 王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3-586,共4页
锌空气电池因其具有性能稳定、比能量高、放电电流大、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优点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空气电极作为锌空气电池中的一部分,在锌电极的研究几乎进入停滞阶段的现在,已成为决定整个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 锌空气电池因其具有性能稳定、比能量高、放电电流大、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优点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空气电极作为锌空气电池中的一部分,在锌电极的研究几乎进入停滞阶段的现在,已成为决定整个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共沉淀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两类催化剂,分析了其X射线衍射谱图,初步研究了其对氧阴极还原的极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类催化剂中,n(Ni):n(Mn)为2:8的催化剂为最佳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LaNi0.5Mn0.5O3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位Ni、Mn掺杂的最佳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气电池 空气电极 还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钡基NO_x存储还原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成雄 冯丰 +2 位作者 潘再富 杨冬霞 赵云昆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0-125,共6页
从中国汽车排放法规升级、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催化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基础及应用集成技术研究进展、后处理系统成本控制四个角度,分析了铂/钡基NO_x存储还原(NSR)催化材料在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防治行业应用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催化化学 NOx存储还原催化 汽车尾气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铁酸盐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聂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共2页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是决定其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3)。ABO_(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循环稳定性和氧离子迁移能力,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催化材料,被广泛研究用于化学链、H_(2)O/CO_(2)热裂解和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催化 固体燃料电池 释放动力学 复合金属氧化物 化学链 钙钛矿型 铁酸盐 绿色化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改性对Fe-Mn/AC低温选择性还原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阳 遇治权 +1 位作者 于才渊 王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2-711,共10页
以经硝酸、柠檬酸、氧等离子体改性的活性炭(AC)和未改性活性炭为载体,以Fe、Mn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Mn/AC催化剂。采用N 2物理吸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 以经硝酸、柠檬酸、氧等离子体改性的活性炭(AC)和未改性活性炭为载体,以Fe、Mn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Mn/AC催化剂。采用N 2物理吸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载体改性对Fe-Mn/AC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载体改性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控活性炭表面含碳氧双键官能团的数量来改善NH 3的吸附特性,从而提高烟气低温选择性还原(SCR)反应的脱硝率;所研究的改性方法不会对Mn、Fe活性组分产生显著影响;硝酸和柠檬酸改性的Fe-Mn/A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20℃和空速8000 h-1条件下,脱硝率均为95%左右;柠檬酸可以替代硝酸,用于低温SCR催化剂载体活性炭改性,从而便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Fe-Mn/AC 低温脱硝 选择性还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对Mn/TiO2/堇青石整体低温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改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建东 黄张根 +2 位作者 李哲 郭倩倩 李巧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9-595,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TiO2溶胶负载在堇青石载体上,再浸渍Mn和Ce活性组分,得到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NOx .结果表明,添加Ce以后,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在空速6000 h-1时,120℃下NO转化率由71.1%提高到...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TiO2溶胶负载在堇青石载体上,再浸渍Mn和Ce活性组分,得到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NOx .结果表明,添加Ce以后,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在空速6000 h-1时,120℃下NO转化率由71.1%提高到97.8%,并且在120-240℃范围内, NO的转化率均保持在95%以上. Ce改性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催化剂表面含有更高含量的Mn4+和较多的表面化学吸附氧,增加了NH3的吸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了NO氧化活性,使SCR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堇青石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表征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岩 栾涛 +2 位作者 徐宏明 吕涛 李小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3-150,共8页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以及分段焙烧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样品。通过压汞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结构研究不同焙烧温度及焙烧方案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比孔体积、平均孔径、物相转变和结晶度的影响。利用固定床试验台通过模拟烟气测试...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以及分段焙烧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样品。通过压汞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结构研究不同焙烧温度及焙烧方案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比孔体积、平均孔径、物相转变和结晶度的影响。利用固定床试验台通过模拟烟气测试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对其活性进行比较。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均有重要影响。450℃焙烧所得催化剂达到完全结晶状态,微观结构稳定,活性物质溶入锐钛型TiO2晶格效果最佳,催化活性可以达到89%。延长焙烧时间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影响不明显。采用分段焙烧方案,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比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提升催化剂活性,并拓宽温度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 X射线衍射 压汞分析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及其对零价汞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程广文 张强 白博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3-630,共8页
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氯化铜改性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Cu Cl2/SCR)。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对Cu Cl2/SCR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对催化剂Hg0的催化氧... 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氯化铜改性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Cu Cl2/SCR)。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对Cu Cl2/SCR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对催化剂Hg0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Cu Cl2在高温(HCl+O2)气氛中能"可逆"释放活性氯;Cu Cl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在低氯烟气(HCl浓度在0~81.5 mg/m3)中对Hg0的催化氧化效率;Hg0的氧化率随烟气中HCl浓度和催化剂中Cu Cl2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烟气中的NH3和SO2能阻止Hg0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导致Cu Cl2/SCR催化剂在SCR条件下对Hg0的催化氧化效率较纯氧化条件有所降低,但Cu Cl2/SCR仍保持了较高的Hg0催化氧化效率(可高达98%);Cu Cl2/SCR催化氧化Hg0的机制为Mars-Maessen机制。Cu Cl2/SCR兼具较高的脱硝性能和Hg0氧化性,可用于低氯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 氯化铜 制备 零价汞氧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混掺对新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川 王乐乐 +2 位作者 杨晓宁 姚燕 孔凡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1-586,共6页
采用"混炼-挤出-干燥-煅烧"工艺制备了不同废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混掺比例的新催化剂样品,在自制实验台架上进行了脱硝性能和脱硝寿命评估实验。实验表明,当废催化剂混掺比例小于5%时,样品脱硝性能相比无混掺样品有... 采用"混炼-挤出-干燥-煅烧"工艺制备了不同废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混掺比例的新催化剂样品,在自制实验台架上进行了脱硝性能和脱硝寿命评估实验。实验表明,当废催化剂混掺比例小于5%时,样品脱硝性能相比无混掺样品有轻微下降,催化剂脱硝效率随运行时间的衰减速率正常;当混掺比例大于5%时,催化剂样品脱硝性能大幅衰减,催化剂寿命缩短。结合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分析,废催化剂的掺入会将碱金属、As等有害物质带入到高混掺量的样品中,导致催化剂脱硝性能下降;混掺比例高达15%时,15-cat样品表面复杂程度大幅下降,不利于SCR反应进行。实验论证了较高废弃催化剂混掺比例会严重影响制备所得新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 多相反应 失活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沈伯雄 赵宁 刘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7,共7页
以E-R机制为动力学基础,建立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单孔道一维数学模型,用于模拟SCR催化剂孔道内的反应进程。模型同时还考虑了氨氧化的副反应以及孔道内反应的热效应。经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照... 以E-R机制为动力学基础,建立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单孔道一维数学模型,用于模拟SCR催化剂孔道内的反应进程。模型同时还考虑了氨氧化的副反应以及孔道内反应的热效应。经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照,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模型计算了孔道内的浓度和温度分布、不同运行参数对NO转化率的影响,及催化剂孔大小与孔形状对脱硝效率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孔道方向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而温度略有提高;在反应温度为320~380℃、氨氮比为1.0~1.05和空速为3 200 h-1的运行条件下,单孔道SCR的NO转化率能达到65%以上;另外,通过对孔形状和孔大小的模拟计算发现,催化剂孔节距应设计小于10 mm为宜,而催化剂选用蜂窝式较板式和波纹板式具有更高的NO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数学模型 催化剂孔道 孔节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杨先 张军 +3 位作者 盛昌栋 张永春 陈洁 谢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8-1203,共6页
催化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核心,其催化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果的好坏。本文介绍了该领域新开发的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碳基催化剂等低温脱硝体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对碳纳米材料催化剂和新型杂多酸催化剂等新成果作了介... 催化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核心,其催化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果的好坏。本文介绍了该领域新开发的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碳基催化剂等低温脱硝体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对碳纳米材料催化剂和新型杂多酸催化剂等新成果作了介绍,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催化 碳纳米管载体 固体杂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O_2氧化率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昊 李文艳 +4 位作者 王琦 陆强 李慧 胡笑颖 董长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3-2149,共7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TiO_2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催化NO_x还原的同时也会催化SO_2的氧化,生成的SO_3会给脱硝工程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钒钛催化剂催化氧化SO_2的反应机理及其研究进展,随后综述了影响SO_2氧化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催化剂中V_2O_5含量、催化助剂、飞灰、壁厚及烟气成分、反应温度等,并详细地分析了各因素对SO_2氧化率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控制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方法。最后指出SO_2氧化率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低SO_2氧化率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失活催化剂的再生以及废弃催化剂的回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是未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SO2氧化 催化 影响因素: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