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智能眼镜监测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范玉洁 宋胜仿 +6 位作者 刘世纯 蔡血芹 吕莎 杨巧 董垚汐 廖娟 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探讨智能眼镜在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监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6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9-11岁近视儿童,采用问卷记录参与者基线时期日常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询问父母监督用眼情况;采用Akeso智能眼镜客观记录所... 目的探讨智能眼镜在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监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6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9-11岁近视儿童,采用问卷记录参与者基线时期日常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询问父母监督用眼情况;采用Akeso智能眼镜客观记录所有参与者2019年9-12月每天的戴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比较两种方法记录的用眼行为差异,比较智能眼镜客观记录的学习日和周末用眼行为差异,分析父母监督对佩戴眼镜时间的影响。结果调查问卷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阶段人数分布情况:≤30 min(n=5)、>30-60 min(n=6)、>60-120 min(n=23)、>120 min(n=12),智能眼镜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阶段的人数分布情况:≤30 min(n=16)、>30-60 min(n=26)、>60-120 min(n=4)、>120 min(n=0),两种方式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智能眼镜客观记录的学习日和周末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24(4,56) min/d和15(3,43) min/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习日和周末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分别为(363.36±98.55)min/d和(329.08±105.90)min/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父母参与监督用眼行为者每天的戴镜时间是(711.80±101.63)min,父母未参与监督用眼行为者每天的戴镜时间是(641.64±84.79)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智能眼镜能客观记录儿童用眼行为,在近视防控研究中可用于补充或代替调查问卷;父母参与监督的儿童戴镜依从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可穿戴设备 问卷调查 近距离用眼时间 户外活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