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近视眼镜的几个误区
1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4期60-60,共1页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城市中小学生戴镜率超过60%。然而,不少青少年及其家长在配戴眼镜的观念和习惯上还有很多误区,错误的戴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近视程度不断加重的推手。一、度数轻,拒绝配眼镜小明上课看黑板看不清...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城市中小学生戴镜率超过60%。然而,不少青少年及其家长在配戴眼镜的观念和习惯上还有很多误区,错误的戴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近视程度不断加重的推手。一、度数轻,拒绝配眼镜小明上课看黑板看不清,要眯起眼睛看,妈妈带他到医院验光,结果是近视150度。医生建议配眼镜,但小明妈妈认为近视150度不算严重,觉得眼镜一戴上就摘不掉了,所以拒绝给小明配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眼镜 近视程度 近视眼 近视患病率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对7~9岁儿童近视防控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文弢 李宇星 +4 位作者 彭燕群 黄燕玲 刁运堂 陈晓燕 杨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探讨适宜运动强度下乒乓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对7~9岁近视儿童的近视防控效果,为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两所学校536名近视儿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筛选出36名7~9岁的小学生为... 目的探讨适宜运动强度下乒乓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对7~9岁近视儿童的近视防控效果,为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两所学校536名近视儿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筛选出36名7~9岁的小学生为实验干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乒乓球运动组、羽毛球运动组,每组各12人;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不同运动方式的中等强度运动干预,每周运动3次,每次1.5小时;运动训练方案以动态视敏训练、运动视敏训练和注意力训练为主,通过心率、自我感觉费力程度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和血氧饱和度数值来科学调控每次运动课的强度,检测眼睛干预前后等效球镜度、生物学参数,以及调节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运动干预,各组眼睛屈光度和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羽毛球组的左眼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在运动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5)。3组受试者左、右眼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运动干预后均高于运动干预前(P<0.05)。3组受试者左眼轴率比(axial length/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AL/CR)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乒乓球运动组左眼和右眼的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高于干预前(P<0.05)。羽毛球运动组右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左右眼AF均高于干预前(P<0.05),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djustment,PRA)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显示,6个月运动干预后,乒乓球运动组左、右眼SE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眼AL及AL/CR也低于对照组(P<0.05)。乒乓球运动组AF高于对照组(P<0.05)。羽毛球运动组右眼AMP、左右眼AF均高于对照组(P<0.05),PRA低于对照组(P<0.05)。羽毛球运动组左眼SE高于对照组(P<0.05),而右眼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及左眼的AL/CR均低于对照组。不同运动方式比较显示,6个月运动干预后,羽毛球运动组左眼AL低于乒乓球运动组(P<0.05)。羽毛球运动组的PRA低于乒乓球运动组(P<0.05)。结论:小学生从事中等强度的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可以增加眼调节储备量,改善眼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其中,乒乓球运动延缓屈光度增加的效果较好;羽毛球运动对提高眼睛正相对调节,增加眼睛调节幅度,改变调节灵敏度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羽毛球 儿童青少年 防控 近视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中视神经牵拉力对高度近视眼视乳头变形的影响
3
作者 刘亭亭 王晓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5-265,共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和在体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技术探究眼动过程中视神经牵拉力对高度近视眼视乳头变形的影响。方法建立了包含眼球组织和视乳头详细结构的正常眼球模型和高度近视眼球模型(眼轴更长和相应的眼后部组织更薄),研究...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和在体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技术探究眼动过程中视神经牵拉力对高度近视眼视乳头变形的影响。方法建立了包含眼球组织和视乳头详细结构的正常眼球模型和高度近视眼球模型(眼轴更长和相应的眼后部组织更薄),研究眼动过程中视神经牵拉力对视乳头变形的影响;进一步改变眼动中心以及组织材料属性,探究这些因素对视乳头变形的影响;采集正常、高度近视受试者在正视、内转20°、外转20°的视乳头OCT图像,采用三维数字体图像相关技术来计算视乳头组织的变形,明确眼动中视神经牵拉力对高度近视视乳头变形的影响大小。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眼睛内转和外转导致的高度近视筛板平均有效应变分别为0.045和0.031,均高于正常眼的平均有效应变(0.035和0.025)。随着眼动中心的后移以及巩膜、视神经和眼眶内组织刚度的增加,高度近视眼的筛板应变减小。在体三维应变测量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眼内转和外转时筛板应变分别为5.97%±3.97%和3.9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3.86%±2.11%和2.51%±1.10%)。随着眼轴增加,内转和外转导致的筛板应变均增加,且内转导致的增加更为显著。结论有限元模型和在体应变测量均表明,眼动导致的视乳头变形在高度近视组比对照组更大,且内转导致的变形大于外转。高度近视眼中较大的筛板应变可能会增加高度近视患青光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牵拉力 眼轴 有效应变 视乳头 视神经 眼动 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测量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世迎 王一 +1 位作者 阴正勤 孟晓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将高度近视眼 47例 ( 4 7眼 )和正常对照者 42例 ( 4 2眼 )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将高度近视眼 47例 ( 4 7眼 )和正常对照者 42例 ( 4 2眼 )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网膜地形图各地区域平均厚度 ,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度近视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和神经上皮层变薄非常显著 ,旁中心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周边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非常显著 ;旁中心凹颞侧和上方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显著 ;但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OCT测量神经上皮层厚度时 ,应综合分析某一点厚度和该点所在区域平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0nm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5
作者 钱一峰 戴锦晖 +1 位作者 刘睿 褚仁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应用530 nm单色光光照建立一种新型近视眼动物模型。方法20只约2周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绿光(5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设置照明参数:光量子数相同,为每秒3×10-4μmol/cm2;实... 目的应用530 nm单色光光照建立一种新型近视眼动物模型。方法20只约2周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绿光(5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设置照明参数:光量子数相同,为每秒3×10-4μmol/cm2;实测光强度绿光为0.150 mW/cm2,白光为0.247 mW/cm2。实验前每组进行眼球生物学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光照后12周重复测量以上数据,每只豚鼠均取右侧眼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照前两组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光照12周后,绿光组屈光度发生-3.125±0.76 D的变化,白光组为-1.075±0.71D,绿光组同对照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0 D的近视,差异有显著性;绿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98±0.13 mm与0.33±0.14 mm,对照组分别为0.77±0.22 mm与0.13±0.14 mm,绿光组较对照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快,差异有显著性;光照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但两组间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30 nm单色光诱导豚鼠眼球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快,产生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色光 近视眼 动物模型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变化和眩光测试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铮 邱平 杨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LASIK术后早期,暗视/明视下对比敏感度(CSF)的变化及眩光刺激对CSF的影响,评估患者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27例53只近视眼被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和3月测量暗视/明视下的CSF和两种模拟背景并眩光刺激... 【目的】研究LASIK术后早期,暗视/明视下对比敏感度(CSF)的变化及眩光刺激对CSF的影响,评估患者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27例53只近视眼被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和3月测量暗视/明视下的CSF和两种模拟背景并眩光刺激下的CSF,所有CSF均为矫正视力下测得。【结果】LASIK术后,各空间频率的CSF较之于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3月大部分频率的CSF已接近或达到术前水平。术前,眩光刺激对各频率的CSF均无影响(P>0.05)。术后,眩光刺激降低了暗视下中、高频率和明视下中间频率段的CSF(P<0.05),以术后1周降低最显著。【结论】①LASIK术后,各频率CSF普遍下降;②眩光刺激对CSF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暗视下中、高频率;③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CSF逐渐恢复,眩光对CSF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 术后早期 LASIK术 术前 光刺激 对比敏感度 近视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璐 刘永琰 +3 位作者 张莉花 周琼 邵毅 刘克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8-541,549,共5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例85眼,为高角膜曲率组;B组61例77眼,为低角膜曲率组。而按有无角膜散光又将入选患眼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67例94眼,为角膜散光组;Ⅱ组60例68眼,为无角膜散光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AⅠ高角膜曲率散光组、AⅡ高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和BⅠ低角膜曲率散光组、BⅡ低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段系统检测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垂直与水平彗差之和(Z3±1)及球差(Z40)的均方根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高阶像差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4.53±0.95)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02±2.23)D;B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1.42±1.04)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0±2.26)D;Ⅰ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3.21±1.96)D,角膜散光绝对值(1.85±0.69)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6±2.28)D;Ⅱ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2.98±1.87)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4.93±2.20)D。经统计学处理,曲率相关分组中,A组与B组、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Z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AⅡ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7)。散光相关分组中,Ⅰ组与Ⅱ组、BⅠ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Z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曲率与Z40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0),无论是在Ⅰ组还是在Ⅱ组中均呈现这样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597、P=0.000;r=0.701、P=0.000)。角膜散光与彗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前表面曲率与球差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散光对彗差也有一定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进行屈光性手术或治疗中,角膜曲率较大的患眼,因其球差相对较高,更适合非球面技术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角膜前表面 角膜曲率 散光 高阶像差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TIMP-2 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文灿 刘双珍 +2 位作者 王剑锋 谭星平 江海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1d龄来亨雏鸡以半透明眼罩分别遮盖右眼4、7、14、21、30d制备FDM动物模型,未遮盖眼为自身对照眼,并随机选取同数目同... 目的 探讨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1d龄来亨雏鸡以半透明眼罩分别遮盖右眼4、7、14、21、30d制备FDM动物模型,未遮盖眼为自身对照眼,并随机选取同数目同龄小鸡作为正常对照眼。实验前及预定实验时间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和眼轴长度测量,摘除眼球,提取后极部巩膜总RNA,采用一步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每组小鸡后极部巩膜TI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自身对照组相比,FDM后极部巩膜TIMP-2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遮盖时间延长其表达降低,7~21d降低最明显,FDM组间差异显著(P<0.01)。自身对照组TIMP-2 mRNA表达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存在下调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极部巩膜TIMP-2表达抑制极可能作为导致巩膜ECM主动重塑的始发因素之一而参与FDM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鸡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巩膜 TIMP-2 MRNA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世玮 吴强 +3 位作者 陆斌 王文清 陈颖 方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105例(15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A组,56例,80眼)和非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B组,49例,70眼),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105例(15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A组,56例,80眼)和非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B组,49例,70眼),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患者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FT)和黄斑中心凹直径6 mm范围内的黄斑区容积(TMV);计算高、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BCVA和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高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和TMV与术前的差值与低AECP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中1眼黄斑区鼻下方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A组中3眼、B组中1眼黄斑区中心凹发生微囊样改变。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复明效果较好,术后无黄斑水肿发生,MFT无明显变化,但TMV增加,超声能量对黄斑区视网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拮抗剂VIPhybrid对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平宝 王华 +1 位作者 刘双珍 蒋晶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9-675,共7页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s,VIPR)拮抗剂VIPhybrid对雏鸡眼球后壁组织VIP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调控及对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随机...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s,VIPR)拮抗剂VIPhybrid对雏鸡眼球后壁组织VIP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调控及对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出生1天龄健康黄色来亨雏鸡共72只,分为6组,每组12只:Ⅰ组单眼遮盖作为空白对照组;Ⅱ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加遮盖作为阴性对照组;Ⅲ组、Ⅳ组、Ⅴ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低浓度(3×10-12mol/L)、中浓度(3×10-10mol/L)和高浓度(3×10-8mol/L)VIPhybrid,并加遮盖作为实验组;以上各组均取右眼注射并持续遮盖1周;Ⅵ组双眼均未遮盖、未注射药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视网膜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活体眼轴长度,眼球后壁组织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每组取7只眼)和RT-PCR的方法(每组取5只眼)分别检测VIP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遮盖1周后,Ⅰ组、Ⅱ组眼轴延长,形成高度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Ⅳ组、Ⅴ组近视性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明显低于Ⅰ,Ⅱ组(P<0.01),仍高于Ⅵ组(P<0.01);Ⅲ组、Ⅳ组、Ⅴ组近视性屈光度数、眼轴长度与VIPhybrid浓度呈负相关。VIP在正常视网膜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光感受器外节有强阳性表达;VIP蛋白质和mRNA表达,Ⅲ组、Ⅳ组、Ⅴ组与Ⅰ组、Ⅱ组比较明显下调(P<0.01),仍高于Ⅵ组(P<0.01);Ⅲ组、Ⅳ组、Ⅴ组VIP蛋白质和mR-NA表达随VIPhybrid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FDM中视网膜VIP蛋白质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VIPhybrid可有效减缓鸡FDM的发展,下调鸡FDM中视网膜VIP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可能为人类近视眼的药物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 拮抗剂 VIPhyb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视环境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炜 王佩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8-188,F003,共2页
国内外眼科界认为 :引起近视的原因 ,遗传因素占 6 0 %以上 ,后天环境因素不足 40 % .笔者认为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视环境 .为了让子孙后代视力健康 ,必须尽快改善家庭、幼儿园。
关键词 远视力 遗传因素 视紧张 视疲劳 视觉发育 近视眼 根本原因 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豚鼠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与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洁月 刘双珍 +2 位作者 魏欣 吴小影 谭星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7,共6页
目的:观察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探讨白化豚鼠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与黑色素合成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20~250g(5~6周龄)的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各12只,行视网膜镜检影验光以检测屈光度,A超和游标卡尺测眼轴长度... 目的:观察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探讨白化豚鼠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与黑色素合成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20~250g(5~6周龄)的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各12只,行视网膜镜检影验光以检测屈光度,A超和游标卡尺测眼轴长度,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结果:白化豚鼠的平均屈光度为-19.17D,有色豚鼠的屈光度为+0.63D,白化豚鼠较有色豚鼠眼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白化豚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细胞色素颗粒稀少,所含膜盘吞噬体减少,膜盘间隙变窄。有色豚鼠视网膜较厚,RPE细胞含大量色素颗粒、内含较多膜盘吞噬体,膜盘间隙较宽。结论:白化豚鼠为高度近视眼,有色豚鼠为低度的远视眼或正视眼。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的视网膜存在着结构差异。白化豚鼠RPE的结构异常,为其高度近视眼提供了光学基础和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白化病 视网膜 豚鼠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双珍 朱玉广 +3 位作者 吴小影 李凤云 闵晓珊 许惠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 -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 β1在FDM中的作用。 方法 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 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 -PC...  目的 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 -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 β1在FDM中的作用。 方法 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 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 -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GF β1的活性。 结果 形觉剥夺可以导致眼球轴性延长,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TGF- β1和TGF -β1mRNA的表达,去遮盖后逐渐恢复。 结论 视网膜TGF- β1的变化可能与FDM的形成有关,TGF- β1可能参与眼球生长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TGF—β1 轴长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治疗近视眼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孔玲 许庆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42-543,共2页
目的分析LASIK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Supratome微型角膜刀和LasersightLSX型准分子激光对672例1298眼行LASIK,记录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3眼,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 目的分析LASIK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Supratome微型角膜刀和LasersightLSX型准分子激光对672例1298眼行LASIK,记录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3眼,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角膜血管翳出血23眼,结膜下出血506眼,角膜瓣位置偏离10眼,薄角膜瓣2眼,角膜层间异物残留36眼,激光手术过程中激光停止发射16眼。术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并发症处理后,安全完成了手术。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另外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眼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内源性NO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玉广 刘双珍 +3 位作者 吴小影 李凤云 闵晓珊 许惠卓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 :建立鸡形觉剥夺性近视 (form deprivationmyopia ,FDM)模型 ,探讨视网膜内源性NO在FDM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出生当日的来亨鸡 6 0只 ,分为A ,B两组 ,A组持续遮盖 3周 ,B组遮盖 2周后去遮盖 1周。随机遮盖一眼 ,另眼作对... 目的 :建立鸡形觉剥夺性近视 (form deprivationmyopia ,FDM)模型 ,探讨视网膜内源性NO在FDM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出生当日的来亨鸡 6 0只 ,分为A ,B两组 ,A组持续遮盖 3周 ,B组遮盖 2周后去遮盖 1周。随机遮盖一眼 ,另眼作对照。于实验前、1,2 ,3周 ,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检查。NO酶法试剂盒测定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NO含量。RT 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NOS的活性。结果 :形觉剥夺使遮盖眼轴长增加 ,近视屈光度增加 ,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 ,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NO含量、iNOS的免疫反应和iNOSmRNA的表达 ,去遮盖后逐渐恢复 ,去遮盖后 1周 ,iNOS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形觉剥夺可以建立近视眼动物模型 ,NO可能参与FDM的形成 ,未成熟动物的FDM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NO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盛 张锦 陈景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了解某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现状,探讨近视眼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城市、农村平原、农村山区,以学校为单位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应用SAS9.1完成。... 目的了解某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现状,探讨近视眼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城市、农村平原、农村山区,以学校为单位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应用SAS9.1完成。结果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0.23%。男性患病率(17.90%)低于女性患病率(22.77%),城区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25.75%)高于农村(17.53%),地区、性别、年龄、验光次数、父母相同病史、老师布置作业量、是否喜欢看课外书、看电视及电脑距离等8个因素及5个交互效应项为近视眼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寻找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制定有关规划、制度、措施,提高小学生视觉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近视眼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L-Master对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宁远 赵江月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ntraocular len-master,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法对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及特点,评价IOL-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度近视且患有老年性白内... 目的通过比较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ntraocular len-master,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法对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及特点,评价IOL-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度近视且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19例30眼,术前分别用IOL-Master、超声波生物测量仪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按照超声波检查法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随诊检查视力及眼屈光度。结果超声波检查法和IOL-Master检查得出的眼轴分别是(28.789±1.853)mm和(29·057±1·828)mm,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角膜曲率计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3·336±1·439和43.548±1.44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术后1个月患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ean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MAFE):IOL-Master为0~1.25D,平均(0.517±0.273)D,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为0~1.75D,平均(0.792±0.386)D,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IOL-Master和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的MAFE为0~0·50D者分别占70.0%和43·3%,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IOL-Master和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的MAFE为0~1.00D者分别占86.7%和73.3%,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P>0.05)。结论IOL-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工具。与A超相比,IOL-Master对眼轴长度测量精确性较高,尤其是对高度近视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人工晶状体度数 测量 高度近视眼 A型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患者散瞳前后角膜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兰萍 刘桂芬 +3 位作者 任延军 郝俊华 李冀 张亚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17,共1页
关键词 中央角膜厚度 近视眼患者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 散瞳 手术量 手术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璐 刘永琰 +3 位作者 张莉花 周琼 邵毅 刘克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析,探讨曲率性近视眼与轴性近视眼在人眼高阶像差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单纯性近视眼患者77例116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曲率性近视眼组(24例37眼)和轴性近视眼组(53例79眼),组内再分为...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析,探讨曲率性近视眼与轴性近视眼在人眼高阶像差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单纯性近视眼患者77例116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曲率性近视眼组(24例37眼)和轴性近视眼组(53例79眼),组内再分为低度曲率性近视眼组(14例22眼)、中度曲率性近视眼组(10例15眼)以及低度轴性近视眼组(16例25眼)、中度轴性近视眼组(25例36眼)和高度轴性近视眼组(12例18眼)。利用波前像差仪获取入选患眼瞳孔直径分别为4mm、5mm、6mm时高阶像差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曲率性近视眼组不同瞳孔直径(4mm、5mm、6mm)下彗差(0.066±0.031、0.094±0.046和0.133±0.059)、球差(0.038±0.123、0.061±0.026和0.098±0.042)和总高阶像差(0.078±0.029、0.119±0.046和0.179±0.062)均高于轴性近视眼组不同瞳孔直径(4mm、5mm、6mm)下彗差(0.053±0.018、0.073±0.026和0.097±0.042)、球差(0.029±0.110、0.041±0.016和0.063±0.025)和总高阶像差(0.062±0.018、0.090±0.023和0.131±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低度曲率性近视眼组与低度轴性近视眼组不同瞳孔直径下眼各高阶像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曲率性近视眼组不同瞳孔直径下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以及6mm瞳孔直径下的次级球差均高于中度轴性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中度近视时,在不同瞳孔直径下曲率性近视眼的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轴性近视眼大,而在低度近视眼中,二者各高阶像差则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性近视眼 轴性近视眼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结合蛋白3在儿童近视眼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彩平 李毓敏 +2 位作者 金姬 谢华英 朱慧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比较近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研究其与近视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9例近视儿童与40例正常儿童,运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比较近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研究其与近视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9例近视儿童与40例正常儿童,运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GF1及IGFBP3的质量浓度,分析它们与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近视组中IGF1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GFBP3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IGF1的质量浓度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而IGFBP3与近视无关。血清IGF1的检测简便,临床上可作为儿童近视程度进展观察的一种方法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近视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