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透射-漫反射光谱掺杂牛奶判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明月 吴海云 +3 位作者 靳皓 董桂梅 杨延荣 杨仁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5-86,共2页
将近红外透射和漫反射光谱数据进行融合,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掺杂牛奶的判别模型。分别准备蒙牛、三元和完达山纯牛奶样品各40个、三个品牌掺杂尿素牛奶样品各40个。室温下,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和漫反射光谱。在此基础上... 将近红外透射和漫反射光谱数据进行融合,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掺杂牛奶的判别模型。分别准备蒙牛、三元和完达山纯牛奶样品各40个、三个品牌掺杂尿素牛奶样品各40个。室温下,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和漫反射光谱。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个品牌掺杂牛奶的透射、漫反射和透射-漫反射融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三个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5.9%,91%和93.6%。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近红外透射和漫反射光谱,融合近红外透射-漫反射光谱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减弱不同品牌牛奶对模型预测能力所造成的干扰,能提供更好的判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漫反射光谱 掺杂牛奶 品牌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定量预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辰 鲁晓翔 +2 位作者 张鹏 陈绍慧 李江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9-114,共6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不同品种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量预测的通用模型。以10℃贮藏的玫瑰香葡萄、马奶葡萄、红提葡萄的混合光谱为定标材料,探讨不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隔点、平滑数...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不同品种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量预测的通用模型。以10℃贮藏的玫瑰香葡萄、马奶葡萄、红提葡萄的混合光谱为定标材料,探讨不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隔点、平滑数以及不同特征波长区间选择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及模型的品种适用性。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16点平滑,间隔点数16点,结合二阶导数、去散射的处理方法,在波长范围408~1 092.8 nm内建立的模型效果最优,其交互验证误差和交互验证判定系数R2CV分别为0.308 7、0.980 2。由3种葡萄混合组成的预测集对模型进行评价,预测标准差0.354、预测判定系数Rp2为0.980 8、验证相对分析误差为6.22、预测残差平方和为7.993。模型对单一品种预测Rp2均达到0.94以上。因此,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可同时适用于多种葡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葡萄 贮藏 可溶性固形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T和GRNN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樱桃糖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卫东 倪开诚 +2 位作者 孙旭东 张长江 陈文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联合使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GRNN)建立用于测定樱桃中糖含量的CWT-GRNN预测校正模型。利用CWT提取樱桃样本数据中反映含糖量的关键光谱特征,在... 联合使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GRNN)建立用于测定樱桃中糖含量的CWT-GRNN预测校正模型。利用CWT提取樱桃样本数据中反映含糖量的关键光谱特征,在CWT域中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尺度,并在每个尺度下根据樱桃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特征区间,从而构造12个特征输入到GRNN,GRNN的光滑因子取为0.0001。CWT-GRNN模型对20个预测样本集中的樱桃含糖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在2%以内。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和无损地测定樱桃中的含糖量,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果蔬产业的品质管理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内部品质指标 无损检测 糖度 樱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A-DOSC算法消除果皮影响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苹果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波林 庆兆珅 +3 位作者 籍保平 屠振华 朱大洲 尹京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5-670,共6页
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去皮前后苹果硬度的近红外回归模型。采用光谱附加散射校正(MSC)、微分处理(Derivative)、直接正交信号校正(DOSC)等预处理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GA)的有效波段选择方法来消除果皮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去皮前后苹果硬度的近红外回归模型。采用光谱附加散射校正(MSC)、微分处理(Derivative)、直接正交信号校正(DOSC)等预处理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GA)的有效波段选择方法来消除果皮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果皮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有很大影响,但仅通过常规的光谱预处理方法(MSC、Derivative)很难有效消除。文章提出的遗传算法结合直接正交信号校正(GA-DOSC)方法能有效消除果皮的影响,不但使所建模型的波长点和最佳主因子数分别由1 480和5降到36和1;其相关系数r由0.753提高到0.805,更重要的是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RSDp从16.71%显著下降到12.89%,并接近采用苹果果肉建模的预测性能(12.36%),达到了对苹果硬度的近红外无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苹果 硬度 果皮 遗传算法 直接正交信号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品质检测的可见-近红外激光漫反射光谱图像法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庆兆坤 籍保平 +3 位作者 史波林 朱大洲 屠振华 ZUDE Manuel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3-1277,共5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激光漫反射光谱图像法及化学计量学方法检测了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为了消除苹果形状对品质检测的影响,分析了5个不同波长的激光(680,780,880,940和980 nm)照射在富士苹果果面形成的光斑图像,并通过一系列图... 利用可见-近红外激光漫反射光谱图像法及化学计量学方法检测了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为了消除苹果形状对品质检测的影响,分析了5个不同波长的激光(680,780,880,940和980 nm)照射在富士苹果果面形成的光斑图像,并通过一系列图像处理方法得出了的苹果形状修正算法。分别利用修正前后的光谱图像参数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78和0.80分别提高到0.87和0.89。为了消除果面镜面反射对苹果内部品质检测的影响,文章提出了象素强度频率检测法,并比较了利用果面光斑图像中光强均值和不同强度对应的象素强度频率建立的苹果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PLSR模型效果,得出象素强度频率的模型效果更好。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PLSR模型中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从1.28°Brix和8.23 N.cm-2降低到0.84°Brix和6.17 N.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 激光反射光谱图像法 象素强度频率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富士苹果 修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敬小丽 唐杰 +3 位作者 王雪梅 刘阳 杨雯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rog波段选择结合Auto-scaling预处理后PLS建模后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R^2为0. 99,交叉验证集R^2为0. 94,预测集R^2为0. 96。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实现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快速检测,为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及监管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饮片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二氧化硫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丙氨酸手性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冰 李相玲 +2 位作者 敬小丽 李涛 姚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PLS-DA)建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预测判别准确率为100%。定量分析上,16个不同比率的L-/D-丙氨酸二元混合粉末样的光谱经波长选择、光谱数据预处理后,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R)和支持向量回归法(SVR)建模,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最优决定系数(R2)均在0.99和0.98以上,绩效偏差率(RPD)值远高于2。研究表明,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应用于手性固态丙氨酸的快速、无损分析,并有望于运用到手性药物的质量检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总酚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付饶 辛广 +4 位作者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王宝刚 冯晓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189,共4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570~1848nm光谱区域内,建立了软枣猕猴桃总酚定量数学模型。实验将贮藏分三个阶段(采收阶段,贮藏12d,贮藏24d)进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建模方法得到软枣猕猴桃总酚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570~1848nm光谱区域内,建立了软枣猕猴桃总酚定量数学模型。实验将贮藏分三个阶段(采收阶段,贮藏12d,贮藏24d)进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建模方法得到软枣猕猴桃总酚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数处理和反相多元离散校正处理所建软枣猕猴桃总酚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定标集样本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为0.893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1.6734mg/100g;预测集样本的相关系数(RP)为0.862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6.7690mg/100g。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软枣猕猴桃总酚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模型精度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软枣猕猴桃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慢性牙周炎早期诊断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微 栾秀玲 +1 位作者 秦艳利 尚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DCS)技术测量正常、炎症状态时牙龈组织的相对血流量变化,为早期诊断慢性牙周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0名门诊患者,应用DCS技术研发的流量仪,测量牙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上前牙唇侧近、远中部位龈... 目的: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DCS)技术测量正常、炎症状态时牙龈组织的相对血流量变化,为早期诊断慢性牙周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0名门诊患者,应用DCS技术研发的流量仪,测量牙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上前牙唇侧近、远中部位龈乳头的相对血流量,并同时做牙周探诊检查及常规临床治疗。结果:不同时期牙龈的相对血流量,健康牙龈组(129.73±10.70)高于慢性牙龈炎组(95.51±11.83),慢性牙龈炎组高于慢性牙周炎组(67.84±13.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和1个月牙周指数均降低,牙龈相对血流量亦显著增加。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与相对血流量具有相关性(r=-0.902,r=-0.893)。结论:DCS能无创性测量牙龈炎症不同时期牙龈组织的相对血流量变化,期望成为慢性牙周炎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DCS) 慢性牙周炎 牙龈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梨果实口感指数无损检测研究
10
作者 武新 刘京威 付兴兰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口感指数(TI)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可滴定酸(TA)含量的比值表示,用于衡量梨的口感、成熟度和风味。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梨果实的TI,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通过微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采集195份雪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 口感指数(TI)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可滴定酸(TA)含量的比值表示,用于衡量梨的口感、成熟度和风味。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梨果实的TI,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通过微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采集195份雪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并对TI值进行全局数值变换。使用遗传算法(GA)、连续投影算法(SPA)、自举软收缩(BOSS)算法及蒙特卡洛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选取特征波长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GA-BOSS选取的22个特征波长建立的PLSR模型表现出较高的性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c和Rp)分别为0.971和0.983,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和预测准确度。该方法实现了梨果实TI的快速、无损检测,为梨品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梨 口感指数 近红外反射光谱 遗传算法 自举软收缩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声振信号与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的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家辉 赖丽思 +1 位作者 王凯 张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9-267,共9页
针对单一方法对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和声振技术的异源信息融合方法,以提升对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能力。针对近红外光谱信号,首先分析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完成光谱特征波段... 针对单一方法对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和声振技术的异源信息融合方法,以提升对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能力。针对近红外光谱信号,首先分析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完成光谱特征波段的选择。针对声振信号,利用YSV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软件和Pearson相关系数优选7个时域特征。随后,通过特征拼接将光谱特征波段与时域特征组成融合特征向量,分别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CNN-LSTM基于单一源特征和融合特征构建判别模型。通过模型性能分析,融合了近红外透射光谱15个特征波段与7个时域特征的CNN-LSTM组合模型对于轻度霉心病的判别性能最优,测试集的准确率、召回率、特异性和F1分数分别达到了98.31%、97.06%、97.06%和97.90%。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与声振信号特征融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声振信号 苹果霉心病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肉品新鲜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4
12
作者 侯瑞锋 黄岚 +2 位作者 王忠义 丁海曙 徐志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93-2196,共4页
挥发性盐基氮一直以来是评定肉品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其测定依据是半微量凯氏定氮法,这难以满足当前肉品快速非破坏性的检测要求。文章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IRS)建立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光谱... 挥发性盐基氮一直以来是评定肉品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其测定依据是半微量凯氏定氮法,这难以满足当前肉品快速非破坏性的检测要求。文章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IRS)建立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分类处理。结果表明当猪肉样品中TVB-N含量超过11.6 mg.(100g)-1时,可以判定该肉品为次鲜肉,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肉品的新鲜程度非破坏性、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新鲜度 挥发性盐基氮 近红外反射光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香梨类别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马本学 饶秀勤 +2 位作者 应义斌 沈飞 樊玉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88-3290,共3页
基于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库尔勒香梨中的脱萼果和宿萼果进行了自动化判别试验研究。用对不同波段范围、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MSC、SNV、微分光谱)和不同主成分因子数对香梨类别判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 基于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库尔勒香梨中的脱萼果和宿萼果进行了自动化判别试验研究。用对不同波段范围、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MSC、SNV、微分光谱)和不同主成分因子数对香梨类别判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香梨类别的定性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判别分析(discri mant analysis,DA)方法在9091~4000cm-1范围结合原始光谱建立的DA判别模型最优,该方法对校正集正确分类率达100%,预测集正确分类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反射光谱 香梨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和维生素C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杜德国 孙素琴 +2 位作者 周群 梁曦云 杨显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76,共3页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维生素C 定量分析 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39
15
作者 黄倩倩 潘瑞乐 +2 位作者 魏建和 吴严巍 张录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5-2428,共4页
文章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对黄芩苷含量在12.24%~21.34%,总黄酮含量在16.08%~26.52%范围内的61个不同产地的黄芩,选择在8000-4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吸收... 文章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对黄芩苷含量在12.24%~21.34%,总黄酮含量在16.08%~26.52%范围内的61个不同产地的黄芩,选择在8000-4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和最小最大归一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别为黄芩苷和总黄酮最优预处理建模方法。黄芩苷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02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1.01,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8764;总黄酮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527,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785,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5211,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黄芩 黄芩苷 总黄酮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土壤锌含量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富荣 潘涛 +2 位作者 张甘霖 潘贤章 刘登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92,共7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全谱400~2500nm,400~1100nm,1100~1900nm,1900~2500nm,580~900nm等5个波段,每个波段分别采用原谱、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共建立了15个定标模型。同时调整SG平滑点数和PLS因子数,每个模型分别进行PLS数值实验,按照预测效果进行优选。结果显示,采用1900-2500nm波段一阶导数谱的模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P)、RMSEP、RRMSEP分别为0.806,31.0mg/kg和19.96%。这些结果表明,1900-2500nm波段可以代替全谱波段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为设计专用土壤近红外光谱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近红外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川产黄柏中小檗碱含量 被引量:33
17
作者 周旻 王天志 +3 位作者 叶利明 陈聪 黄果 吴严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7-1530,共4页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产中药黄柏中指标成分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对小檗碱含量在2.155%-8.245%范围的不同来源的黄柏,根据其在12 500-3 600 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谱不同...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产中药黄柏中指标成分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对小檗碱含量在2.155%-8.245%范围的不同来源的黄柏,根据其在12 500-3 600 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谱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校正结果的影响。当采用二阶导数处理方法时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的信息,此时校正集相关系数(r2)为0.922 1,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337,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251。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中药指标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黄柏 小檗碱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NDF与ADF含量 被引量:44
18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3 位作者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DetergentFiber,ADF)含量的稳定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和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均为7502~5450cm-1和4601~4247cm-1,所建立的NDF与ADF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4,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6,各项误差(RMSEE,RMSECV和RMSEP)为149%~181%。该结果对青贮玉米秸秆材料快速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NDF ADF 生长发育时期 中性洗涤纤维 青贮玉米 NIRS 近红外反射光谱 含量 首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霉心病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判别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顺峰 张丽华 +1 位作者 刘兴华 李光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为了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苹果霉心病的可行性,将健康苹果和霉心病苹果的近红外光谱经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将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对苹果霉心病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光谱经矢量归一化处理后提取到的2... 为了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苹果霉心病的可行性,将健康苹果和霉心病苹果的近红外光谱经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将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对苹果霉心病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光谱经矢量归一化处理后提取到的20个主成分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率最高,性能稳定,建模集正确判别率为89.9%,对检验集正确判别率为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霉心病 近红外反射光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粉掺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嘉 刘嘉 +2 位作者 马雅钦 祝诗平 赵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研究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比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光谱建模区间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光谱采... 研究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比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光谱建模区间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光谱区间选择在962~1 389 nm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Rp2)达0.994 5,均方根误差2.298 7%,相对分析误差13.56,平均回收率99.89%(n=9,RSD=2.96%),这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能对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葛粉 掺假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