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VK空穴传输层对Ndq_3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义鹏
辛传祯
+5 位作者
罗程远
王丽师
葛林
张晓松
徐建萍
李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893,共6页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观察到了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Nd3+的4F3/2→4I9/2、4F3/2→4I11/2和4F3/2→4I13/2能级跃迁。与参考器件对比分析认为,PEDOT∶PSS高的导电性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了器件的工作电流;PVK与PEDOT∶PSS共同降低了空穴的注入势垒,实现了Ndq3发光层区域的载流子的注入平衡并改善了器件的发射强度。此外,PVK有效降低了ITO电极表面粗糙度,也是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8-羟基喹啉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被引量:
11
2
作者
邬金闽
黄得财
+2 位作者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半高宽达到170 nm。在此基础上,通过Yb 3+共掺,有效提升了其发光性能,其中发射峰半高宽拓宽到223 nm,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由14%提升至35%,发光热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基于荧光粉的发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发光热稳定性等数据分析,发现Yb^(3+)共掺杂对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改善主要源于Cr^(3+)与Yb^(3+)之间的高效能量传递,并且Yb^(3+)在基质材料中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LSB∶Cr^(3+),Yb^(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6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输出功率达16 mW。以上结果表明,LSB∶Cr^(3+),Yb^(3+)荧光粉是一种潜在的近红外LED用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荧光粉
Cr^(3+)/Yb^(3+)共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
荧光粉转换
发光
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Zn^(2+)共掺提高Cr^(3+)掺杂钙铌镓石榴石热稳定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楼哲
何坤
+3 位作者
梁思思
刘乐
吴会杰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s)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_(3)Nb_(1.6875)Ga_(3.1875)O_(12):Cr^(3+)(CNGG: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s)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_(3)Nb_(1.6875)Ga_(3.1875)O_(12):Cr^(3+)(CNGG: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可以产生650~1000 nm宽带近红外发射,峰值波长为770 n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谱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Cr^(3+)在CNGG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度等参数。通过引入Zn^(2+),显著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将CNGG∶Cr^(3+)荧光粉与460 nm蓝光芯片结合,封装成近红外pc-LED,并展示了其在夜视和血管成像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荧光粉
宽带发射
近红外
荧光粉转换
发光
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SP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被引量:
5
4
作者
宋立新
于伏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9-522,550,共5页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构建了以ICETEK-DM6437-B模块为核心、以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和以电荷耦合器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提出了以人脸区域定位为检测主体的、在PER-CLOS方法原理基础上...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构建了以ICETEK-DM6437-B模块为核心、以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和以电荷耦合器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提出了以人脸区域定位为检测主体的、在PER-CLOS方法原理基础上改进的PER-NOFACE方法结合多种简单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的疲劳检测方案,可有效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为了保证系统检测的实时性,在DM6437达芬奇处理器上对疲劳检测算法进行了代码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状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检测
达芬奇处理器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疲劳检测方案
代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VK空穴传输层对Ndq_3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义鹏
辛传祯
罗程远
王丽师
葛林
张晓松
徐建萍
李岚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物理研究所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89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7035
60907021)
+1 种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00300)
科技创新体系及条件平台建设计划(10SYSYJC28100)资助项目
文摘
以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聚合物PVK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8-羟基喹啉钕(Ndq3)/Al的近红外OLED,研究了PVK与PEDOT∶PSS功能层对器件I-V特性和EL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L光谱中的905,1 064,1 340 nm处均观察到了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Nd3+的4F3/2→4I9/2、4F3/2→4I11/2和4F3/2→4I13/2能级跃迁。与参考器件对比分析认为,PEDOT∶PSS高的导电性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了器件的工作电流;PVK与PEDOT∶PSS共同降低了空穴的注入势垒,实现了Ndq3发光层区域的载流子的注入平衡并改善了器件的发射强度。此外,PVK有效降低了ITO电极表面粗糙度,也是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8-羟基喹啉钕
Keywords
near-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hole injection layer
hole transport layer
neodymium tris-(8-hydroxyquinoline)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被引量:
11
2
作者
邬金闽
黄得财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363)资助项目。
文摘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半高宽达到170 nm。在此基础上,通过Yb 3+共掺,有效提升了其发光性能,其中发射峰半高宽拓宽到223 nm,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由14%提升至35%,发光热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基于荧光粉的发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发光热稳定性等数据分析,发现Yb^(3+)共掺杂对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改善主要源于Cr^(3+)与Yb^(3+)之间的高效能量传递,并且Yb^(3+)在基质材料中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LSB∶Cr^(3+),Yb^(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6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输出功率达16 mW。以上结果表明,LSB∶Cr^(3+),Yb^(3+)荧光粉是一种潜在的近红外LED用发光材料。
关键词
近红外
荧光粉
Cr^(3+)/Yb^(3+)共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
荧光粉转换
发光
二极管
Keywords
near-infrared phosphor
Cr^(3+)/Yb^(3+) co-doping
energy transfer
near-infrared phosphor-converted LED(NIR pc-LED)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Zn^(2+)共掺提高Cr^(3+)掺杂钙铌镓石榴石热稳定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楼哲
何坤
梁思思
刘乐
吴会杰
朱浩淼
机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35004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J01214)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CXZX-2022-GH11)。
文摘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s)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_(3)Nb_(1.6875)Ga_(3.1875)O_(12):Cr^(3+)(CNGG: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可以产生650~1000 nm宽带近红外发射,峰值波长为770 n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谱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Cr^(3+)在CNGG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度等参数。通过引入Zn^(2+),显著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将CNGG∶Cr^(3+)荧光粉与460 nm蓝光芯片结合,封装成近红外pc-LED,并展示了其在夜视和血管成像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近红外
荧光粉
宽带发射
近红外
荧光粉转换
发光
二极管
Keywords
near infrared phosphor
broadband emission
near-infrared phosphor-convered light-emitting diodes(pc-LEDs)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SP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被引量:
5
4
作者
宋立新
于伏亮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9-522,550,共5页
文摘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构建了以ICETEK-DM6437-B模块为核心、以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和以电荷耦合器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提出了以人脸区域定位为检测主体的、在PER-CLOS方法原理基础上改进的PER-NOFACE方法结合多种简单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的疲劳检测方案,可有效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为了保证系统检测的实时性,在DM6437达芬奇处理器上对疲劳检测算法进行了代码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疲劳状态检测。
关键词
疲劳检测
达芬奇处理器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疲劳检测方案
代码优化
Keywords
fatigue detection
DaVinci processor
near-infrared LED
fatigue detection scheme
cod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P39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VK空穴传输层对Ndq_3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陈义鹏
辛传祯
罗程远
王丽师
葛林
张晓松
徐建萍
李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邬金闽
黄得财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Zn^(2+)共掺提高Cr^(3+)掺杂钙铌镓石榴石热稳定性
楼哲
何坤
梁思思
刘乐
吴会杰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DSP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宋立新
于伏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