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高校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
韩东
冉飞云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2
|
吕金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贡献 |
陈友强
|
《艺海》
|
2024 |
0 |
|
3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述》书评 |
冯曦瑶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4
|
我们的“抽屉”里有些什么?——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 |
陈聆群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32
|
|
5
|
补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华俄侨音乐家及其活动 |
王亚民
吴睿睿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7 |
2
|
|
6
|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某些专题史研究之审视 |
田可文
留生
戴嘉枋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两个传统并存与古今衔接问题 |
冯文慈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29
|
|
8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 |
张静蔚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4 |
22
|
|
9
|
用宽宏的目光看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 |
戴嘉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3 |
11
|
|
10
|
应还近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下) |
黄旭东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5
|
|
11
|
当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理论研究综述 |
周烨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5 |
3
|
|
12
|
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音乐简史——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评介 |
刘嵘
|
《艺术探索》
|
2006 |
2
|
|
13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若干问题 |
王婧怡
|
《黄河之声》
|
2017 |
1
|
|
14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课程中的“红色资源” |
包为为
|
《当代音乐》
|
2023 |
0 |
|
15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协调、贯通的研究、实践 |
陈宗花
|
《昌吉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6
|
浅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读本的雏形、撰写与修订过程 |
廖双双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7
|
关于学习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一点思考 |
唐雪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8
|
近十年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成果综述 |
郑于湄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9
|
谈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为例 |
于兰
|
《北方音乐》
|
2012 |
1
|
|
20
|
应还近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黄旭东
|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998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