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当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理论研究综述 |
周烨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5 |
3
|
|
|
2
|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历史缩影——重读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修订版)有感 |
崔慧子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0 |
|
|
3
|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某些专题史研究之审视 |
田可文
留生
戴嘉枋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4
|
我们的“抽屉”里有些什么?——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 |
陈聆群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33
|
|
|
5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 |
张静蔚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4 |
23
|
|
|
6
|
用宽宏的目光看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 |
戴嘉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3 |
11
|
|
|
7
|
近现代音乐的和声复合运动 |
曾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0 |
|
|
8
|
抗战音乐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蒋快安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9
|
2009年5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专题讲座暨音乐会剪影 |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0 |
|
|
10
|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 |
夏滟洲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1
|
“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高层论坛”综述 |
汪亚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18 |
0 |
|
|
12
|
音乐带动灵魂的震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赏析 |
刘美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3
|
积极推进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近现代、当代音乐分会的研讨侧记 |
王欣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6 |
1
|
|
|
14
|
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 |
阮弘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
15
|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
曾凡广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
16
|
一九八八年音乐学术文献要目(一) 部分现代作曲技术理论论文索引 |
晨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17
|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
明言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
18
|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 |
冯长春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3 |
11
|
|
|
19
|
关于无调性音乐视唱训练的设想——试用序列原则训练无调性视唱 |
冯坚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
20
|
近代中国音乐史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