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深水区混凝土半潜型浮式风机一体化计算与耦合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嘉豪 高一帆 +2 位作者 尹梓炜 郑灿 曲晓奇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索10 MW级半潜型浮式风机的一体化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在40~50 m近海深水区的耦合动力响应特性。[方法]以10 MW混凝土半潜型浮式风机为例,构建一体化时域数值计算模型,统计分析其额定发电和极端工况下的平台动力响应和系... [目的]文章旨在探索10 MW级半潜型浮式风机的一体化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在40~50 m近海深水区的耦合动力响应特性。[方法]以10 MW混凝土半潜型浮式风机为例,构建一体化时域数值计算模型,统计分析其额定发电和极端工况下的平台动力响应和系泊张力特征。[结果]平台水平运动主要受波浪荷载、风荷载和系泊刚度特性的影响,最大水平运动和系泊张力发生在生存工况,垂向运动主要受波浪荷载影响,摇摆运动的均值主要受风荷载影响,上述浮式风机动力响应均满足设计指标。[结论]一体化数值计算方法较好地考虑浮式风机耦合动力特性,由于水深限制,近海深水区的海上漂浮式风机对水平运动约束和系泊非线性问题的优化更为重要,响应极值主要发生在极端工况,上述结论为此类漂浮式海上风机基础结构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深水区 海上浮式风机 一体化 系泊 极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上风电岩土勘察船只平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华安 王占华 +2 位作者 郑文成 周川 邓锡斌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加速演变,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稳定开发期。目前,国内多个省份近岸海上风电开发已接近完成,海上风电逐步向近海深水区开发并将大规模发展。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对海洋岩土勘察技术的要求更高,海洋岩土勘察船只和... [目的]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加速演变,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稳定开发期。目前,国内多个省份近岸海上风电开发已接近完成,海上风电逐步向近海深水区开发并将大规模发展。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对海洋岩土勘察技术的要求更高,海洋岩土勘察船只和设备要求趋于专业化。国内大型专业海洋岩土勘察平台数量有限,其主要服务于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和科考工作,用于海上风电岩土勘察较少,且勘察费用高昂。传统改造海洋工程(货)船搭配常规钻机设备的海洋勘察模式已不适用于近海深水区作业,也不适用于海洋短窗口期的勘察作业。为此,需对海洋岩土勘察平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海洋岩土勘察船只平台和勘探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对其适用水深、抗风浪能力、作业效率、勘察质量等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针对海上风电岩土勘察特征和其开发利用海域海况,提出了适用于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开发的海洋岩土勘察平台建设思路和方案。[结果]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勘察实践证明,文章提出的海洋岩土勘察平台建设方案,可适用于近海深水区作业,并可充分利用海洋勘察24~48 h窗口期。[结论]提出的海洋岩土勘察平台方案合理,可有效提高勘察效率,保证项目勘察进度,降低勘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 海洋岩土勘察 船只和设备 对比分析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中的集电海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崔东岭 江春 +2 位作者 史忠秋 刘玢 孙宏达 《南方能源建设》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海上风电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近海浅水区风电场开发的趋于饱和,近海深水区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即将开始。在整个海上风电的设计过程中集电海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连接风机与升压站的集电线路通过合理的... [目的]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海上风电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近海浅水区风电场开发的趋于饱和,近海深水区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即将开始。在整个海上风电的设计过程中集电海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连接风机与升压站的集电线路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减少项目初始投资,提高运行的可靠性。针对海上风电从常规化向大型化的转变,集电海缆的设计亦需要同步做出调整。[方法]基于此,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述了在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中采用66 kV集电海缆的可能性。[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当风机容量达到10 MW及以上,风电场整体装机容量达到1000 MW时,66 kV集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明显好于目前采用的35 kV系统。[结论]虽然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领域暂无66 kV集电海缆投运的实际案例,但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容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海上风电的集电系统势必会像英国、德国一样,向着更高电压等级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深水区 大型海上风电 集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