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河口区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东义 陈坚 +2 位作者 汪亚平 王爱军 杨旸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9,共12页
现场试验表明,三角架观测系统稳定性良好,获取了边界层内多层位、连续的温、盐、流速、浊度同步观测数据,适用于浅海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高分辨率观测及物质输运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边界层内存在向陆的余流,并呈现逐渐减小的趋... 现场试验表明,三角架观测系统稳定性良好,获取了边界层内多层位、连续的温、盐、流速、浊度同步观测数据,适用于浅海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高分辨率观测及物质输运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边界层内存在向陆的余流,并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主要由涨、落潮流的不对称造成,大风天气和密度环流亦是影响余流强弱的重要因素;观测期间多数时刻底部切应力大于起动切应力,底质沉积物可产生明显的搬运甚至再悬浮;悬沙浓度对沉积动力的响应在涨、落潮,大、小潮阶段均有各自的特点,水动力的变化、潮流加/减速时间的长短、床面泥沙的供应量、上部水体泥沙的沉降是导致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底部边界层内,涨、落潮期间不对称输沙导致潮周期内悬沙净向河口湾内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架 近底部边界层 悬沙 再悬浮 泥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长江口南槽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圣 李占海 +1 位作者 汪亚平 贾建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3,共6页
2017年10月在超强台风"兰恩"发生期间,使用三脚架坐底观测系统在长江口南槽进行了15个潮周期的大潮-小潮的连续观测,获得高精度的盐度、波浪和近底部沉积动力数据。分析表明:台风期间的浪流联合作用控制着南槽的沉积动力过程... 2017年10月在超强台风"兰恩"发生期间,使用三脚架坐底观测系统在长江口南槽进行了15个潮周期的大潮-小潮的连续观测,获得高精度的盐度、波浪和近底部沉积动力数据。分析表明:台风期间的浪流联合作用控制着南槽的沉积动力过程,实测最大波高为2.1 m,波浪对提高底床切应力有显著贡献;波浪存在明显的涨落潮变化,涨潮阶段有效波高是落潮的1.5~2.7倍,导致涨潮时波浪切应力显著大于落潮;台风对南槽的潮流过程和盐淡水混合程度有明显影响,西北风会抑制涨潮流速并增强水体层化;台风使南槽悬沙浓度显著提高,台风后期近底悬沙浓度高达10 kg/m^(3),底床上出现厚度超过1.15 m的浮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近底部边界层 浪流联合作用 悬沙浓度 浮泥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湍流剖面的观测与分析
3
作者 田静 张凡 +5 位作者 李任之 高超 吴昊 邢飞 高建华 汪亚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5-1307,共13页
小尺度湍流过程对河口物质输运与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受传统观测方法的限制,河口浅水区域的剖面观测资料至今较为匮乏,进而限制了湍流过程的研究。为此,采用新型5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Nortek Signature 1 000 kHz AD2CP)在长江口开... 小尺度湍流过程对河口物质输运与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受传统观测方法的限制,河口浅水区域的剖面观测资料至今较为匮乏,进而限制了湍流过程的研究。为此,采用新型5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Nortek Signature 1 000 kHz AD2CP)在长江口开展湍流剖面观测,获取高频、低噪的高质量湍流剖面数据,并与声学多普勒点式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s,ADV)同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AD2CP与ADV获得的近底部边界层摩阻流速u*、拖曳系数C_(d)、雷诺应力S_(R)等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底摩擦与波浪能量为河口区域湍动能的主要输入源。湍流垂向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局地平衡,即温盐等斜压作用引起的浮力通量、对流项以及强波浪作用影响的脉动压力做功、黏性输运等因素可能为长江口湍流非局地平衡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近底部边界层 湍动能平衡 水体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