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的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华军 刘云 +5 位作者 王亚宁 邱勇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营养元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gSO_40.8g·L^(-1)、(NH_4)_2HPO_4 16g·L^(-1)、蔗糖25.98g·L^(-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营养元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gSO_40.8g·L^(-1)、(NH_4)_2HPO_4 16g·L^(-1)、蔗糖25.98g·L^(-1)、酵母浸粉12g·L^(-1),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5.0,最适通风量为3.0L·min^(-1),在此条件下,菌体量比优化前提高110%。该研究为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 生长特性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中羰基还原酶双水相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伟 刘云 +3 位作者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粗酶液中羰基还原酶的工艺,考察了无机盐种类、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羰基还原酶纯化倍数的影响。确定...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粗酶液中羰基还原酶的工艺,考察了无机盐种类、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羰基还原酶纯化倍数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双水相萃取条件为:(NH4)2SO4质量分数15%、PEG1000质量分数19%、萃取温度16℃、萃取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羰基还原酶的纯化倍数可达6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中羰基还原酶在手性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 羰基还原酶 PEG/(NH4)2SO4 双水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
3
作者 刘云 王伟 +6 位作者 郭金玲 任立伟 罗华军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接模拟和催化转化实验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对芳环取代乙酮类底物的光学选择性优于脂环取代乙酮类底物,对氨基苯乙酮的光学选择性最... 通过对接模拟和催化转化实验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对芳环取代乙酮类底物的光学选择性优于脂环取代乙酮类底物,对氨基苯乙酮的光学选择性最高,与模拟对接预测的结合能大小一致;从催化剂周转数来看,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对氯苯乙酮=邻氯苯乙酮>1-萘乙酮>对氨基苯乙酮>环戊基乙酮>环己基乙酮>邻氨基苯乙酮>1-(1H-茚-4-基)乙酮>苯乙酮>环丙基乙酮,与对接模拟预测有一定差距。说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的催化能力除了与结合能有关外,还与细胞的渗透性、反应溶剂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 乙酮类底物 底物适应性 催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婷 王帅静 +4 位作者 汪沉 吕育财 罗华军 郭金玲 龚大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4,共7页
通过构建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ACYC Duet-1-cpcr,表达带有His标签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基因,并采用Ni-Agarose亲和层析对重组酶CpCR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重组酶CpCR的... 通过构建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ACYC Duet-1-cpcr,表达带有His标签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基因,并采用Ni-Agarose亲和层析对重组酶CpCR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重组酶CpCR的基因序列全长1107 bp,含有36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在41 kDa左右,比酶活力为20 U/mg;该酶在4~33℃的温度范围稳定性较好,相对酶活力在80%以上,T 50值为37℃;该酶的pH适宜范围在6.2~7.5,在中性条件下稳定性最好;Cu^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1 mmol/L条件下,相对酶活力下降30%,在5 mmol/L条件下,相对酶活下降50%;该酶对底物苯甲醛、正丁醛亲和能力强于4-氯-3-酮基-丁酸乙酯(4-chlor-3-keto-butyrate-ethyl ester,COBE),对苯甲醛或正丁醛的催化效率是对COBE的20倍左右;该酶是一种NADPH依赖型的羰基还原酶。本研究为羰基还原酶CpCR分子改造和催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羰基还原酶CpCR 重组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均质破碎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 杨锟 +4 位作者 梅子龙 余华顺 戴秋红 任立伟 龚大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8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的高压均质破碎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考查了均质温度、酵母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酵母细胞破碎得到的酮基还原酶的酶活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均质压力>酵母质量分数>均质温度... 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的高压均质破碎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考查了均质温度、酵母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酵母细胞破碎得到的酮基还原酶的酶活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均质压力>酵母质量分数>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其中均质压力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破碎的显著性因素,最佳破碎工艺为均质温度6℃,酵母质量分数20%,均质压力180MPa,均质次数为3次。经过验证试验,采用高压均质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可得到粗酶液酶活1.572U/mL,比优化前提高1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均质 破碎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突变体酶的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龚大春 王德林 +4 位作者 万里 刘润 吕育财 罗华军 宋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蛋白质理性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在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基础上,构建5个突变体酶A98N、S307N、G262N、S216N和S258N,考察了有机溶剂、温度、剪切力、氧气、辅酶NADPH浓度对突变体酶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A98 ... 通过蛋白质理性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在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基础上,构建5个突变体酶A98N、S307N、G262N、S216N和S258N,考察了有机溶剂、温度、剪切力、氧气、辅酶NADPH浓度对突变体酶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A98 N在磷酸盐(potassium phosphate,PB)缓冲溶液中比酶活力提高10%,而S307 N没有酶活力,其他3个突变体比酶活力均有降低;A98 N和G262 N在PB/甲基叔丁基醚的双相体系中界面稳定性比原始酶wtCpCR分别提高1.7和1.4倍;4个突变体酶的耐热特性略有下降,T_(50)值介于31~36℃;在100、200 r/min条件下,4个突变体耐剪切力均增强,在300 r/min条件下G262 N突变酶的耐剪切稳定性比wtCpCR增强1.3倍;G262 N突变酶在有氧条件下的稳定性更好,比野生酶提高1.4倍,半衰期(t_(1/2))达到11.87 h;辅酶浓度为0~0.4 mmol/L时,G262 N突变酶更加稳定。该研究为该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多点突变进一步改善酶稳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可提高该酶在双相体系生物催化工艺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羰基还原酶 理性设计 定点突变 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及其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潘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及水果中分离出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YPD培养基培养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及水果中分离出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YPD培养基培养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为547 bp,与Gen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同源率在98.5%~100%之间,进化分析表明与C.parapsilosis(EF193067)、C.parapsilosis UOA/HCPF(FJ872013)属于一单独分支中,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培养成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分离 鉴定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发酵产甘露醇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文婷 张涛 +2 位作者 江波 沐万孟 缪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从甘蔗汁中筛选出1株利用葡萄糖产甘露醇的菌株,经鉴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研究其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200 g/L葡萄糖,30 g/L酵母膏,0.05 g/L CaCl2·2H2O,0.02... 从甘蔗汁中筛选出1株利用葡萄糖产甘露醇的菌株,经鉴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研究其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200 g/L葡萄糖,30 g/L酵母膏,0.05 g/L CaCl2·2H2O,0.02 g/L FeCl3·2H2O,0.5 g/L MgSO4·7H2O,此条件下摇瓶培养甘露醇产量为61.7 g/L。进行30 L发酵罐扩大培养,根据发酵曲线得知72 h时甘露醇最大产量为80.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平滑酵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和产油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5 位作者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油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ITS序列长度为479 bp,与Gen 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相比较同源率接近100%,形态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该菌在0~12 h期间菌体数量稳定增长,糖氮消耗明显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发酵适应期;12~48 h,此时菌种快速繁殖,糖氮消耗非常显著,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对数期;48~120 h,菌体数量保持稳定基本不再增长,糖氮消耗稳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稳定期;120 h以后,菌体数量减少,糖氮基本消耗完毕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衰退期;在120 h左右胞内油脂积累达到最大值,油脂产量为4.5g/L,含油率约为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为主,并含有少量棕榈酸和亚油酸。因此,该菌作为油脂菌株生产生物柴油具有一定前景,为以后调整培养基含量来增加菌种油脂产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分离鉴定 产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D-阿拉伯醇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优化
10
作者 郑思梦 张涛 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21-126,共6页
D-阿拉伯醇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戊糖醇,在食品、制药和化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提高D-阿拉伯醇产量,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产D-阿拉伯醇的近平滑假丝酵母SK26.002为原始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通过摇瓶发酵筛选、遗传稳定性验证获得突变... D-阿拉伯醇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戊糖醇,在食品、制药和化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提高D-阿拉伯醇产量,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产D-阿拉伯醇的近平滑假丝酵母SK26.002为原始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通过摇瓶发酵筛选、遗传稳定性验证获得突变株D137,D-阿拉伯醇产量由21.64 g/L提高至27.29 g/L。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0 g/L,酵母提取物5 g/L,尿素25 g/L,FeCl3·6H2O 0.1 g/L,CaCl2 0.02 g/L,此条件下摇瓶培养D-阿拉伯醇产量为87.58 g/L。进行3 L发酵罐扩大培养,D-阿拉伯醇产量在120 h达到最大为96.68 g/L。结果表明,菌株诱变和发酵优化对提高D-阿拉伯醇产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拉伯醇 诱变 发酵 平滑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补糖发酵及糖氮代谢对产甘露醇的影响
11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5 位作者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为了探究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生长及代谢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并设定一个空白对照组和四个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实验组各时期生物量和甘... 为了探究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生长及代谢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并设定一个空白对照组和四个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实验组各时期生物量和甘露醇产量。结果表明,在72 h时进行补糖为最佳时期,甘露醇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0.28 g/L,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高出19.82%。通过补糖工艺的研究,在氮源和碳源耗尽时,补糖可以促进甘露醇的产生。本文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营养代谢 补糖发酵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母猪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3型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病例报告
12
作者 薛少华 吕紫欣 +8 位作者 张鑫杰 魏梅蕊 黄紫芯 林新龙 黄思琼 华贤通 戴爱玲 杨小燕 俞国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3期80-84,共5页
2022年6月福建省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陆续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的膝关节轻微肿大,不愿久站,甚至站立困难。为查明发病原因,对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并采集血液和膝关节积液样品,分别用于生猪常见疫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微生物的分... 2022年6月福建省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陆续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的膝关节轻微肿大,不愿久站,甚至站立困难。为查明发病原因,对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并采集血液和膝关节积液样品,分别用于生猪常见疫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结果显示:病理剖检未发现主要脏器的明显病变;血液样品的核酸检测显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为阳性,未检出其它主要病原体;膝关节积液样品的微生物培养产物的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有酵母样真菌,经培养产物的PCR扩增和DNA测序表明:该酵母样真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rapsilosis)。结论:该病例为猪圆环病毒3型(PCV-3)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混合感染。根据文献查询,这是世界首例有关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导致生猪膝关节深部感染并从膝关节积液中成功分离到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猪圆环病毒3型 平滑酵母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鸣皋 丁进亚 +1 位作者 徐娟 孙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42例患者血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42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47.62%),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6株,38.1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9.52%)、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4.76%)。来源科室主要为:急诊监护病房(EICU,11株)、泌尿外科(9株)、心胸外科(8株)等。37例(占88.10%)患者静脉导管与血标本培养出相同的假丝酵母菌,留置静脉导管至血培养阳性和导管培养阳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47 d和33.18 d;导管和血培养阳性比例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75.00%~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不同菌种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0~87.50%)。结论该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与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平滑酵母 抗真菌药物 血流感染 药敏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还原型谷胱甘肽酵母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艾丽静 饶志明 +2 位作者 沈微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1,共4页
从自然界筛选出98株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酵母菌,发酵30h,分别测定胞内GSH含量,其中2053#菌株的GSH产量最高。初步发酵实验结果表明,2053#酵母菌株在发酵28h时菌体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11.55g/L,而胞内GSH含量在发酵30h时达到... 从自然界筛选出98株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酵母菌,发酵30h,分别测定胞内GSH含量,其中2053#菌株的GSH产量最高。初步发酵实验结果表明,2053#酵母菌株在发酵28h时菌体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11.55g/L,而胞内GSH含量在发酵30h时达到最大值49.74mg/L。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rDNA序列分析表明2053#与Candidaparapsilosis(近平滑假丝酵母)的相似性达99.75%,为Candidaparapsilosis的1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还原型谷胱甘肽 发酵 平滑酵母 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仿生涂层修饰聚合物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淑婧 曾祥冰 +6 位作者 孙西同 陈晓艺 李苗 王添誉 李岩 李佥 李宪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酶催化体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载体,利用贻贝仿生技术——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进行修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所得材料,并研究其固定化近平滑假丝酵母CICC 33470...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酶催化体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载体,利用贻贝仿生技术——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进行修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所得材料,并研究其固定化近平滑假丝酵母CICC 33470所产脂肪酶的表征及酶学性质。最佳酶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温度为30℃,固定化pH为7.0,固定化时间为5 h,初始酶活为337.76 U/mL,载体添加量为0.2 g。固定化酶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8.0,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最优条件下固定化酶酶活为484.42±5.97 U/g-载体。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明显提高,重复使用8次后,固定化酶仍有39.22%的初始酶活。进一步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乙酰丙酸与十二醇的酯化反应,转化率可达75.94%,充分证明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经修饰后是固定化脂肪酶的优良载体,为未来扩大脂肪酶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固定化脂肪酶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 平滑酵母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真菌血症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淑婷 黄维清 +4 位作者 刘新晖 李强 马金霞 杨志明 高喜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真菌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真菌血症早... 目的了解早产儿真菌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真菌血症早产儿42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2例(占5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例(占30.95%),克柔假丝酵母菌3例,其他4例。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组,分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和白假丝酵母菌组。白假丝酵母菌组母亲泌尿生殖系感染率、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均为27.27%,高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分别为7.69%、0.00%),白假丝酵母菌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率低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22.73%vs 69.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白假丝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母亲孕期生殖系感染易导致白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白假丝酵母菌血症早产儿更易患真菌性脑膜炎;PICC置管更易导致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血小板的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真菌血症 酵母 平滑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原位吸附促进高浓度底物不对称氧化还原合成(S)-苯基乙二醇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荣仕 穆晓清 +1 位作者 徐岩 聂尧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24-1428,1434,共6页
以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全细胞为催化剂,考察了添加吸附树脂对不对称氧化还原外消旋苯基乙二醇制备(S)-苯基乙二醇(S-PED)的影响。通过树脂吸附性能考察,筛选出一种对底物有较快吸附速率和较大吸附量的树脂NKAⅡ,在反... 以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全细胞为催化剂,考察了添加吸附树脂对不对称氧化还原外消旋苯基乙二醇制备(S)-苯基乙二醇(S-PED)的影响。通过树脂吸附性能考察,筛选出一种对底物有较快吸附速率和较大吸附量的树脂NKAⅡ,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NKAⅡ树脂,可以显著降低底物和产物对反应过程的抑制,提高反应的初始底物浓度。结合树脂对底物的吸附量和菌体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建立了树脂添加量随底物浓度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此公式添加树脂将溶液中底物产物总浓度控制在最适水平,从而实现高初始浓度底物、快速度反应。在40 g/L初始底物浓度转化体系中加入0.74 g树脂,平衡2 h后,反应108 h,产物S-PED的ee值和产率分别为98.1%和88.5%,产物浓度达到35.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酵母 底(产)物抑制 吸附树脂 不对称氧化还原 (S)-苯基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昕 范宇斌 +3 位作者 何荣伶 孟婕 余再新 谢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56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乏力、纳差、发热1年余,再发2个月并突发左侧肢体抽动10 d"入院。2017年患者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活检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术后患者规律服药,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后停药。2018... 56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乏力、纳差、发热1年余,再发2个月并突发左侧肢体抽动10 d"入院。2017年患者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活检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术后患者规律服药,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后停药。2018年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并发多器官梗死,血培养再次分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提示真菌性心内膜炎可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复发,赘生物脱落可栓塞各个器官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以及后续维持抗真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平滑酵母 赘生物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合物微球固定化发酵液中脂肪酶
19
作者 郭俊宏 王添誉 +6 位作者 孙西同 李佥 陈晓艺 李苗 曾祥冰 黄帆 李宪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1-148,共8页
脂肪酶是一类功能多样且应用广泛的酶,但是由于游离酶活性易损失且难以分离回收,通常不适合实际应用。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游离脂肪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较差的问题,首先使用近平滑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脂肪酶,然后合成了聚酰胺-胺树枝状... 脂肪酶是一类功能多样且应用广泛的酶,但是由于游离酶活性易损失且难以分离回收,通常不适合实际应用。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游离脂肪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较差的问题,首先使用近平滑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脂肪酶,然后合成了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接枝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Fe_(3)O_(4)@poly(methyl methacrylate)/polyamidoamine,Fe_(3)O_(4)@PMMA/PAMAM],并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将Fe_(3)O_(4)@PMMA/PAMAM作为载体用于固定化脂肪酶,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用量0.6 mL、固定化时间5 h、固定化pH 8.0、固定化温度35℃,所得的固定化脂肪酶活性为864 U/g,酶活力回收率为74.29%。与发酵液中的游离脂肪酶相比,固定化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明显增强。在连续循环使用10次后,固定化脂肪酶仍能维持72.23%的酶活性。4℃下贮存30 d后,固定化脂肪酶仍能保留71.44%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树枝状接枝 固定化脂肪酶 酶学性质 平滑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明月 肖伟强 +2 位作者 常彦敏 屈元晔 许青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3-51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评估肿瘤患者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的临床显著性差异。并对白假丝酵母菌血症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通过该类分析,及时开展干...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评估肿瘤患者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的临床显著性差异。并对白假丝酵母菌血症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通过该类分析,及时开展干预,尽量避免易感因素,进而改善真菌血症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32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比分析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非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差异。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念珠菌常见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分离病原体中,最常见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7.15%(120/323),而白假丝酵母菌占34.37%。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述因素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相关,即肠外营养(P<0.001)、粒缺(P<0.001)、化疗(P<0.001)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P<0.001),同时肠外营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83,95%CI:0.098~0.340;P<0.001)。结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超越白假丝酵母菌为患者念珠菌血症主要病原体。通过评估患者念珠菌血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期加强和制定感染控制策略,从而预防念珠菌血症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肿瘤 酵母 平滑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