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近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1
作者 刘爱文 李沙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对利用强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时,空、强三个完整的震源参数。文中给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记录的P波初动到时和S波震相到时的算法,根据新近发表的Wood-Anderson地震仪器的最新参数,修正唐山地区量规函数。利用唐山数字强震... 本文对利用强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时,空、强三个完整的震源参数。文中给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记录的P波初动到时和S波震相到时的算法,根据新近发表的Wood-Anderson地震仪器的最新参数,修正唐山地区量规函数。利用唐山数字强震观测台阵得到的近场加速度数据,计算了10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强震台网测定的震源参数与地震台网给出的震源参数相比较,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用近场加速度记录得到震中位置更接近实际的断层,采用P波初动到时并结合使用强震记录的S_P数据,可以得到较好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加速度记录 震源参数 自动识别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场地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文波 彭克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1,共8页
本文对如何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我国所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存在着系统偏差,并用回归现有观测资料的方法修正了这种系统偏差。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计算的M_L值同微震台网所测... 本文对如何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我国所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存在着系统偏差,并用回归现有观测资料的方法修正了这种系统偏差。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计算的M_L值同微震台网所测定的值符合得较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震 震级 近场加速度记录 量规函数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数字强震仪记录误差分析与零线校正方法 被引量:53
3
作者 于海英 江汶乡 +3 位作者 解全才 杨永强 程翔 杨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共12页
本文对数字强震仪记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国家强震动台网入网的5种型号数字强震仪系统作了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了该系统加速度记录积分后速度和位移时程零线漂移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漂移校正方法和校正准则。为了印证... 本文对数字强震仪记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国家强震动台网入网的5种型号数字强震仪系统作了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了该系统加速度记录积分后速度和位移时程零线漂移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漂移校正方法和校正准则。为了印证零线校正方法的可靠性,对振动台试验中强震仪记录到的加速度两次积分得出位移时程与试验时记录到的绝对位移进行比较,计算位移和振动台绝对位移完全一致;对2008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和1999年台湾9.21集集7.6级地震现场加速度记录两次积分后得出永久位移与两次大地震的GPS同震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地震近场仪器墩会发生倾斜或产生永久位移时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校正有明显效果,可以给出加速度积分后的速度和位移并符合校正准则。本文方法解决了对大地震近场地面运动的研究停留在对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研究阶段的困惑,满足了结构抗震对地面永久位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强震仪 近场加速度记录 零线校正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