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监测近地表细颗粒物多元回归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贾松林 苏林 +3 位作者 陶金花 王子峰 陈良富 尚华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573,共9页
对地基监测PM2.5和气象数据、MODISAOD卫星数据与NCEP FNL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在与一元简单线性模型(模型1)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遥感监测近地面颗粒物(PM2.5)浓度的多元线性(模型2)和非线性(模型3)回归模型,... 对地基监测PM2.5和气象数据、MODISAOD卫星数据与NCEP FNL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在与一元简单线性模型(模型1)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遥感监测近地面颗粒物(PM2.5)浓度的多元线性(模型2)和非线性(模型3)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验证和遥感监测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模型1,2,3分别能够解释PM2.5 32.5%,56.1%,62.7%的变异.反演的PM2.5浓度与站点监测值相关性分别为0.5488(R2=0.3012),0.7449(R2=0.5549),0.7431(R2=0.5523).对于站点监测PM2.5浓度63.1652μg/m3的均值,反演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3.5562,35.3321,36.8450μg/m3.模型2和3中气象因子分别能够解释PM2.5 23.6%和12.6%的变异,说明了气象因子影响北京地区春季PM2.5-AOD关系的显著性.3种模型整体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颗粒物浓度(pm 2 5 ) 卫星遥感监测 多元回归模型 气象要素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 5)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气溶胶粒径分布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新春 陈红娜 +2 位作者 赵克蕾 钟玉婷 闫景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5-613,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气象局和黑山头气溶胶数浓度分布趋势一致,0.25~0.28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最大;整体趋势表现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0.30~0.35μm之间,峰值分别为467.0和455.4 particle·cm^(-3);第2峰出现在4.0~5.0μm之间,峰值较小;粒径小于2.5μm的粒子数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9.88%;在粒径0.25~0.45μm范围内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45μm范围内秋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25~1μm范围内夏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在粒径>1μm范围内冬季数浓度最低;0.25~0.5μm粒径段内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冬>春>夏>秋;0.8~2.5μm之间不同粒径段的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夏>秋>春>冬;PM_(2.5)数浓度小时变化采暖期表现为双峰型,非采暖期为不太明显的三峰型。(2)观测期间气象局和黑山头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1.77,43.42μg·m^(-3),日平均值超标率分别是30.81%和16.44%。采暖期气象局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呈现单峰,在19:00─21:00出现峰值;黑山头则呈现双峰,在6:00-8:00出现峰值,20:00出现一个不太明显的小峰;非采暖期气象局与黑山头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双峰型。两个站点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气象条件是导致PM_(2.5)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颗粒物(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控制技术集成应用及“近零排放”特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树民 张翼 刘吉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6-1263,共8页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物的深度控制.结果表明:三河电厂通过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后,4台燃煤机组先后实现ρ(烟尘)、ρ(SO_2)和ρ(NO_x)分别低于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各自排放限值(5、35和50 mg/m^3).其中,1~3号机组排放ρ(烟尘)分别为5、3、2 mg/m^3,截至2016年3月15日,4号机组ρ(烟尘)连续265 d在1 mg/m3以下.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技术后,4号机组除尘效率由99.86%升至99.89%,同时可凝结颗粒物前驱物SO_3的脱除效率从25.88%升至46.12%;3号机组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后,100%负荷下协同除尘效率从34.29%升至87.66%以上,全负荷运行下吸收塔出口ρ(烟尘)稳定在3 mg/m^3左右;1号、2号、4号机组在100%负荷下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分别为77.87%、88.82%、83.60%,2号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_(2.5)、PM_(10)和SO_3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8.37%、97.31%和4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零排放” 颗粒物控制 pm2.5 pm 10及SO3脱除 湿式静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物(PM_(2.5))主要组分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成华 刘保献 +5 位作者 鹿海峰 张大伟 洪姗姗 刘康 常淼 杜泽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为明确NH_4^+、 NO_3^-、SO_4^(2-)及金属等组分在水溶性提取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照PM_(2.5)样品提取液浓度,模拟配制与3级以上PM_(2.5)样品提取液中主要组分: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相同浓度的溶液,同时选取与PM_(2... 为明确NH_4^+、 NO_3^-、SO_4^(2-)及金属等组分在水溶性提取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照PM_(2.5)样品提取液浓度,模拟配制与3级以上PM_(2.5)样品提取液中主要组分: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相同浓度的溶液,同时选取与PM_(2.5)可溶性提取液发光抑制率相关性较强的铅、锌,配制不同浓度级别模拟溶液,测试各单一组分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及其混合溶液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了混合体系联合影响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3~6级PM_(2.5)可溶性提取液中硫酸氨、硫酸氢氨、硝酸氨、硫酸锌和硝酸铅浓度相同的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PM_(2.5)主要组分混合体系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混合溶液中,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均为硫酸氢氨的独立作用,硫酸锌与硝酸铅的混合体系,锌和铅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表现为协同,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与硫酸锌、硝酸铅的多元混合体系呈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2.5) 联合影响效应 发光抑制率 组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被引量:162
5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2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浓度 pm10 TSP 颗粒物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街道交通高峰期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利容 王新明 +3 位作者 何秋生 丁翔 李龙凤 王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广州市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颗粒 pm2.5 质量浓度 大气污染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对重污染过程PM2.5浓度预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韩丽娜 唐晓 +7 位作者 陈科艺 周慧 孔磊 张佩文 黄树元 吴倩 曹凯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针对北京市2016年12月16~21日的重污染过程,基于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预报系统(NAQPMS),面向气象驱动模式WRF中7类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单扰动和组合扰动方式构建了51组不同的WRF模式运行配置,对比分析不同方案配置下NAQPMS对这次... 针对北京市2016年12月16~21日的重污染过程,基于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预报系统(NAQPMS),面向气象驱动模式WRF中7类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单扰动和组合扰动方式构建了51组不同的WRF模式运行配置,对比分析不同方案配置下NAQPMS对这次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PM2.5)浓度预报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时段,组合扰动优化方案在城中心站点和城郊站点的PM2.5浓度预报精度都显著高于基准参数化方案配置下的预报结果,特别是能显著改进基准方案下模式对重污染过程结束时间的预报误差问题,显著减小12月21日存在的预报偏差。从统计指标来看,城中心站点在组合扰动优化方案下预报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在0.7以上;从预报均方根误差来看,组合扰动优化方案误差最小。城郊站点同样是在组合扰动优化方案下预报相关性最高,与观测之间的偏差更小。从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来看,组合扰动优化方案比基准方案能更好再现污染时段的气象要素变化,预报的风速更小、相对湿度更高,从而有利于12月21日北京高浓度PM2.5的维持和累积。本文结果表明气象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不确定性是重污染预报的关键不确定性来源,选择合适的参数化方案可以减小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的模拟偏差,并可进一步提高重污染时段的PM2.5浓度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2.5)浓度预报 气象参数化方案优选 大气重污染过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PM_(2.5)浓度年均降5% 被引量:1
8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4-1784,共1页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北京市积极响应,日前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到2017年,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μg/m^3左右.其中,怀柔、密云、延庆3个区县空气中...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北京市积极响应,日前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到2017年,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μg/m^3左右.其中,怀柔、密云、延庆3个区县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50μg/m^3左右;顺义、昌平、平谷3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55μg/m^3左右;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6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60μg/m^3左右;门头沟、房山、通州、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65μg/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pm2 5 浓度 空气 经济技术开发区 颗粒物 大气污染防治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子稀释EDR技术测定大气PM_(2.5)中22种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正 王晓玮 +1 位作者 张荣 汪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0-555,共6页
PM_(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与疾病负担评估的特征指标[1]。PM_(2.5)中所含元素几乎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金属、非金属及过渡性元素[2],且浓度水平分布范围宽,痕量元素(铍、汞、铀、钒... PM_(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与疾病负担评估的特征指标[1]。PM_(2.5)中所含元素几乎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金属、非金属及过渡性元素[2],且浓度水平分布范围宽,痕量元素(铍、汞、铀、钒、镉等)与高含量元素(钾、钠、钙、镁、铁、锌等)浓度常相差4~5个数量级[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元素周期表 痕量元素 颗粒物 浓度水平 特征指标 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发布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PM_(2.5)超过国家标准1.45倍,城市下游河道污染严重
10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5-1415,共1页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发布《201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85.9μg/m3,同比下降4%,但仍然超过国家标准1.45倍.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处长刘贤姝介绍说,2014...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发布《201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85.9μg/m3,同比下降4%,但仍然超过国家标准1.45倍.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处长刘贤姝介绍说,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公报》称,201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了9.35%、9.24%、5.40%和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状况公报 pm2.5 北京市环保局 《公报》 化学需氧量 颗粒物 污染物浓度 年平均浓度 空气质量 下游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降水天气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红斌 傅瑜 +6 位作者 张靖萱 何阳 濮文耀 夏葳 赵繁盛 周德平 张殿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5-664,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大连市2015年11月16日一次污染过程的降水(降水量为5mm)天气特征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果表明,天气形势场为典型的大连秋、冬季的高空槽降水,而大气层结无论是在污染前期,还是污染后期的降水阶段均为稳定层结,有逆温层存在... 本文分析了大连市2015年11月16日一次污染过程的降水(降水量为5mm)天气特征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果表明,天气形势场为典型的大连秋、冬季的高空槽降水,而大气层结无论是在污染前期,还是污染后期的降水阶段均为稳定层结,有逆温层存在;空气上升运动于降水前持续了较长时间(近十几小时),表明近地面细颗粒物(PM_2.5)随着上升气流会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空,其中部分颗粒物转化为云中冰核,补充了降雨云中冰核数;同时,对本次污染降水过程及大连近两年秋、冬季另外三次小雨(降水量<5mm)降水过程的云中液态水含量、地面降水量和PM_2.5的小时观测值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分析发现,当PM_2.5浓度较低时,降雨云中的冰核数缺乏,地面降水较小,适合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增加云中冰核及地面降水,当PM_2.5浓度较高,特别是出现大气污染时,降雨云中的冰核数会相对增加(甚至过量),地面降水较充分(或出现消减雨情况),此时人工影响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小作业剂量,或减少作业。此外,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大连市大气污染源有两种,一为本地源,二为外来源;一定程度的降水对本地源大气污染能起到沉降作用,对外来源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降水过程 天气特征 颗粒物(pm2.5)浓度与降水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