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地表散射波的叠后衰减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向宇 凌云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8,共8页
近地表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岩性变化可能引发近地表的散射波 ,这种次生干扰波在时距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都与反射波和绕射波相似 ,在记录上的识别和压制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散射波的波动特性 ,在叠后通过波场延拓使其聚焦成像 ,然后通过压... 近地表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岩性变化可能引发近地表的散射波 ,这种次生干扰波在时距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都与反射波和绕射波相似 ,在记录上的识别和压制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散射波的波动特性 ,在叠后通过波场延拓使其聚焦成像 ,然后通过压制强噪声的手段将其衰减 ,是我们对这种噪声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散射 叠后衰减 散射 次生干扰 波场延拓 偏移成像 中值滤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干涉测量法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基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10-1923,共14页
针对山地地震勘探数据低信噪比问题,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地震干涉测量法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将地震干涉测量理论和散射理论结合起来,导出了近地表散射波地震干涉测量表达式,分为互相关型和褶积型表达式,它们由实... 针对山地地震勘探数据低信噪比问题,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地震干涉测量法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将地震干涉测量理论和散射理论结合起来,导出了近地表散射波地震干涉测量表达式,分为互相关型和褶积型表达式,它们由实际波场和背景波场干涉测量构成.根据近地表散射波分离理论,结合陆上地震勘探实际观测系统,采用褶积和反褶积混合型地震干涉测量配置,用实际地震资料展示了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技术的应用效果.经过理论分析和砾石区实际资料试验,表明地震干涉测量不仅能分离测线上散射源产生的散射波,而且能分离部分侧面散射波.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它适应于起伏地形和不均匀近地表结构,并且不需要起伏地形和近地表速度信息.为了从实际资料中消除近地表散射波,本文采用多道匹配滤波自适应减法,在砾石区见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勘探 地表地震散射 地震干涉测量 互相关型地震干涉测量 褶积型地震干涉测量 反褶积型地震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地震资料上的近地表散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Fabian Ernst 陈玲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1期59-65,共7页
地震资料上存在的噪音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炮点本身所产生;另一种则是由于风、交通等外部因素所引起。后者具有随机性。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来自目标区还是来自其它区域波反射的震源噪音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炮点产生噪音的... 地震资料上存在的噪音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炮点本身所产生;另一种则是由于风、交通等外部因素所引起。后者具有随机性。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来自目标区还是来自其它区域波反射的震源噪音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炮点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区的近地表不均匀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近地表散射 地震数据 震源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边界元-体积元波动方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管西竹 符力耘 +1 位作者 陶毅 于更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57-2367,共11页
复杂近地表引起来自深部构造的地震反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异常变化,是影响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边界元体积元方法,通过求解含复杂地表的波动积分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复杂近地表构造中的传播.其中,边界元法模拟... 复杂近地表引起来自深部构造的地震反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异常变化,是影响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边界元体积元方法,通过求解含复杂地表的波动积分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复杂近地表构造中的传播.其中,边界元法模拟地形起伏和表层地质结构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体积元法模拟起伏地表下非均质低降速层的影响.与其他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其主要优点为几何上精确描述不规则地表界面,实现精确模拟自由表面对地震波的边界散射;显式应用近地表地层界面的连续边界条件,实现半解析的数值模拟;分区处理近地表复杂结构,有效模拟复杂地表下非均匀介质对地震波场的体散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地震波传播 波动积分方程数值模拟 边界元一体积元方法 近地表散射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线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何宝庆 谢小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0-511,483,共13页
宽线地震是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方法。本文从理论和数值实验两方面对宽线地震方法进行研究:先给出单频和宽带信号下宽线采集系统对来自地下不同方向地震信号的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对响应函数的影响;为模拟宽线地震数据... 宽线地震是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方法。本文从理论和数值实验两方面对宽线地震方法进行研究:先给出单频和宽带信号下宽线采集系统对来自地下不同方向地震信号的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对响应函数的影响;为模拟宽线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针对三维速度模型运用全波方法产生窄方位三维数据,经宽线方法叠加后做二维逆时偏移成像;在模型中设置水平反射面、倾斜反射面及浅部小尺度非均匀层,模拟对侧向反射信号和近地表散射干扰的压制作用;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的高度灵活性,在很大范围内改变速度结构和宽线采集参数,得到不同采集组合对噪声压制及成像质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线距、线数、孔径、信号频率等参数增强有效信号、压制侧向干扰及浅部散射噪声的机理。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200m孔径、3~5线的宽线接收系统最有利于压制侧向干扰,这为更高效地利用宽线地震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线地震采集 近地表散射 散射噪声衰减 地震成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