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葫芦岛东部表层结构调查及速度建模 被引量:5
1
作者 葛利华 姜弢 +2 位作者 徐学纯 贾海青 杨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9-1047,共9页
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 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成为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由该工区实验点多种表层调查方法对比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工区表层调查工作方式:以井中微测井方法为主,在满足小折射地表条件的区段辅以成本较低的小折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对留作微测井的生产井进行岩性录井。基于以上方法,分析了表层调查野外施工的难点和对策,确定了微测井采集参数。本次表层调查工作测线长度16.9 km,设计了8口微测井,根据微测井解释成果得到如下结果:该测线表层分2~3层;低速层厚度为1.68~4.33 m,速度为350~1000 m/s;降速层厚度为5.00~12.00 m,速度为1000~2800 m/s;高速层主要为岩性致密的花岗岩,速度为2800~4900 m/s。根据井中微测井结果及层间相似系数,建立了该测线的表层模型,设计激发井深13.00~15.00 m,并获得静校正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 表层调查 近地表建模 地震勘探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地震信号直达波波形反演建模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光辉 张固澜 +5 位作者 孙思宇 李勇 杨金龙 段景 何红兵 詹熠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17-4824,共8页
高铁地震信号由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与铁轨挤压形变后产生,具有频带宽、低频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如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进行地下介质重构,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全波形反演建模技术是目前地球物理领域建模精度较高的方法之一,但其需要低频... 高铁地震信号由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与铁轨挤压形变后产生,具有频带宽、低频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如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进行地下介质重构,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全波形反演建模技术是目前地球物理领域建模精度较高的方法之一,但其需要低频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收敛,因此利用全波形反演对高铁地震信号进行近地表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和灾害预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高铁地震信号的分析,研究了高铁地震的理论震源信号和基于桥墩的离散震源信号,并通过模型测试实现了利用高铁地震信号的全波形反演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全波形反演 震源估算 近地表建模 属性变化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快速扫描法的多尺度近地表层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杰雄 王静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827,863,共10页
复杂山地近地表速度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快,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偏移成像质量。初至波层析反演是解决复杂近地表速度建模的有效手段,但面临着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均需提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快速扫描法的多尺度近地... 复杂山地近地表速度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快,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偏移成像质量。初至波层析反演是解决复杂近地表速度建模的有效手段,但面临着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均需提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快速扫描法的多尺度近地表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分别从正演和反演两个方面提升初至波层析反演精度。在正演方面,提出基于改进快速扫描法的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应用双线性插值技术,在保持快速扫描算法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精度;在反演方面,利用改进散射积分法求解层析矩阵,并通过多尺度层析策略提高反演精度。将提出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应用于丁山工区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改进快速扫描法使得正演计算量大幅度减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尺度层析策略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高,偏移成像剖面与原始剖面相比,近地表范围内同相轴连续性更好,为后续中深层速度建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速度 初至波 快速扫描法 走时计算 层析矩阵 改进的散射积分法 多尺度层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浅层纵波速度调查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峰 石一青 +1 位作者 符伟 李博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32,共15页
微测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近地表纵波速度调查方法,在场地条件和施工成本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到的速度解释剖面常存在横向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利用静力触探法布设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关联地层阻力... 微测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近地表纵波速度调查方法,在场地条件和施工成本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到的速度解释剖面常存在横向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利用静力触探法布设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关联地层阻力和地层波速的方法,以期通过少量实测微测井实现大范围纵波速度结构的有效预测。该方法的实施流程如下:(1)两两配对静力触探和微测井数据以生成控制点位,以岩性变化为网络分裂条件,输入层神经元接收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深度数据,输出层神经元接收纵波速度,在中间设置多个全连接隐藏层;(2)通过前馈训练机制更新隐藏层神经元参数;(3)将非控制点位的静力触探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全区近地表纵波速度结构剖面。在苏北某场地进行方法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证实岩性分层的精细度和训练样本量是决定模型表现的两个关键因素。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浅层纵波速度的准确率超过90%,在可靠性、分辨率以及鲁棒性方面都超越了现有的经验公式法,可以辅助判断地下虚反射界面和低降速带分布范围,是提高地震勘探浅层速度调查精度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地表层速度调查 数据融合算法 静力触探 微测井调查 近地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庆辉 尚新民 +3 位作者 腾厚华 金昌昆 赵胜天 宋桂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3,I0007,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表黄土层和砾石层的速度、时深关系等;其次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求证了黄土与砾石厚度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优选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黄土和砾石厚度模型,利用黄土底界和砾石底界与地表的相似系数对该厚度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建模精度;最后提出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均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黄土砾石区 近地表建模 时深关系曲线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初至波多信息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建明 董良国 王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47-2460,共14页
地震初至波中包含着丰富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信息,如何分阶段、分尺度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近地表速度建模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速度反演的不同阶段,综合利用初至波中的不同信息(如走时、包络和波形等)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地降低... 地震初至波中包含着丰富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信息,如何分阶段、分尺度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近地表速度建模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速度反演的不同阶段,综合利用初至波中的不同信息(如走时、包络和波形等)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地降低反演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反演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统一基于波动方程正演引擎的初至波多信息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同时匹配观测和模拟的初至波走时、包络和波形信息.在不同的反演阶段选择不同的权重因子调节不同信息的权重,这样不仅降低了反演对初始速度模型的依赖,而且自然地实现了多尺度反演.在每轮反演迭代中,一次正演模拟的波场同时应用于初至波走时、包络和波形匹配,无需额外的射线追踪.同时,联合反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串联反演中目标函数漂移问题,提高了近地表速度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建模 目标函数 多尺度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初至波多参数走时反演敏感核分析及反演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明 董良国 +1 位作者 王建华 汪燚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8-4046,共19页
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信息建立近地表模型是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由于近地表模型普遍呈现各向异性特征,常规的各向同性近地表建模无法满足地震数据近地表校正和地下成像的需要,因此,发展各向异性介质的初至波走时多参数反演方法具有重要的... 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信息建立近地表模型是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由于近地表模型普遍呈现各向异性特征,常规的各向同性近地表建模无法满足地震数据近地表校正和地下成像的需要,因此,发展各向异性介质的初至波走时多参数反演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基于Fomel群速(慢)度近似公式,推导得到了声波VTI介质中16种参数化模式的走时多参数反演敏感核的解析解,并详细分析了4种参数化模式下多参数敏感核随角度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多参数的敏感核和多参数之间的耦合效应,提出了在全方位和地表两种观测方式下最优的参数化方式和有效的多参数反演策略,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反演策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参数化 敏感核 耦合 反演策略 近地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的初至旅行时层析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振波 孙鹏远 +3 位作者 李培明 任晓乔 钱忠平 唐博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64,576,485,共9页
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近地表建模方法。按照反演中正演算子的不同,可将基于射线理论的层析反演方法分为基于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两类。本文分别从理论及数值测试上对两种方法在反演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 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近地表建模方法。按照反演中正演算子的不同,可将基于射线理论的层析反演方法分为基于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两类。本文分别从理论及数值测试上对两种方法在反演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方法可在统一的反演框架下推导得到,两者主要的差别均是由反演中正演算子的不同引起的;②两者具有相似的反演精度,由于后者的核函数是带限的,在复杂地区的层析反演中更加稳定;③前者的计算效率、内存占用等依赖于检波点个数,后者则依赖于模型大小,检波点稀疏时优选前者,否则优选后者;④前者具有射线密度等质控手段,后者缺少类似的质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 射线追踪 程函方程 近地表建模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巨厚弱成岩覆盖区地震勘探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9
作者 崔宏良 王瑞贞 +4 位作者 王伟 袁胜辉 王金宽 汪关妹 程展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河套盆地由于快速堆积、欠压实作用等原因,4000~5000m以上均为弱成岩覆盖,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巨厚弱成岩引起的勘探难题,开展了基于目的层响应特征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设计、基于多信息约束的精细近地表建模及全深度Q值... 河套盆地由于快速堆积、欠压实作用等原因,4000~5000m以上均为弱成岩覆盖,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巨厚弱成岩引起的勘探难题,开展了基于目的层响应特征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设计、基于多信息约束的精细近地表建模及全深度Q值补偿、基于大地坐标的近地表类型分区去噪、基于平面属性的断层解释等技术的应用,资料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层频带拓宽了10Hz左右,断面清楚,断点清晰干脆,能够满足地震解释需求,探明了吉兰泰和巴彦两个油田。通过针对性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该区域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复杂构造区成像精度差、储层难以预测等关键难题,可以指导类似地区的勘探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巨厚弱成岩 地震勘探成像 激发信号 近地表建模 分区去噪 断层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信息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奕铭 桑运云 +3 位作者 姚雪峰 张凯 李振春 许鑫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准确获取复杂近地表表层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对西部复杂山前带而言,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中深层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质量。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可适应复杂近地表条件的初至波走时层析算法非常重要。...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准确获取复杂近地表表层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对西部复杂山前带而言,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中深层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质量。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可适应复杂近地表条件的初至波走时层析算法非常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Tikhonov正则化方法多信息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的优化策略,通过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MSFM)解程函方程计算网格单元走时,用迭代反演方法线性化计算非线性逆问题,避免大规模Frechet矩阵的求取和存储,提升了计算效率;根据微测井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视慢度等先验信息对层析反演目标函数进行约束,采用Tikhonov正则化来解决最小化数据差和模型平滑度的反问题,降低了目标方程的病态性,从而提高反演精度。起伏地表模型和西部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对初至走时和走时偏移距曲线联合拟合有效适应复杂地表条件,解决了三维地震资料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出现的“高速异常体”问题,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速度 复杂地表 初至波 走时层析反演 视慢度 正则化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