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玉喜
庞雄奇
+3 位作者
汤良杰
姜振学
周瑞年
蒋武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界残余厚度变化规律、新生代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平面形态特征等 ,认为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形成于前新生代 ,新生代以来在近南北向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成为统一构造系统。第...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界残余厚度变化规律、新生代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平面形态特征等 ,认为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形成于前新生代 ,新生代以来在近南北向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成为统一构造系统。第三纪近南北向断裂活动以汇聚型右行走滑方式为主 ,形成近南北向走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变换带 ,作为深部边界约束条件而影响着第三系变形。近南北向构造对柴西地区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 ,已发现油田与其关系密切。近南北向走滑带发育地区是寻找第三系优质裂缝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近南北向构造
系统
汇聚型右行走滑
构造
变换带
第三系
变形
油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的踪迹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德良
李振生
+1 位作者
吴小奇
陶士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31,共8页
为厘清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确认了以反转断层及相关褶皱为主导的挤压型构造是塔里木近南北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发生发展于大陆内部,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和等距性、延伸的线性...
为厘清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确认了以反转断层及相关褶皱为主导的挤压型构造是塔里木近南北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发生发展于大陆内部,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和等距性、延伸的线性和断续性、纵深的陡倾性和穿透性、主断面的逆冲等特征。它的发育通常是基于先存的NS(—NNE)向张裂带和NNW(—NW)或NNE(—NE)向剪裂带,前者多演化为大、中型南北向构造,而后者多演化为中、小型南北向构造。近南北向构造的反转断层呈现为伸展—走滑—挤缩的演化顺序;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其驱动力主要源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西的推挤动力。近南北向反转构造是种复合型的封闭性构造,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南北向构造
反转
构造
横跨
构造
塔里木盆地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玉喜
庞雄奇
汤良杰
姜振学
周瑞年
蒋武明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摘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界残余厚度变化规律、新生代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平面形态特征等 ,认为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形成于前新生代 ,新生代以来在近南北向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成为统一构造系统。第三纪近南北向断裂活动以汇聚型右行走滑方式为主 ,形成近南北向走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变换带 ,作为深部边界约束条件而影响着第三系变形。近南北向构造对柴西地区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 ,已发现油田与其关系密切。近南北向走滑带发育地区是寻找第三系优质裂缝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图 5参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近南北向构造
系统
汇聚型右行走滑
构造
变换带
第三系
变形
油气藏形成
Keywords
western Qaidam basin
near S N tectonic system
dextral convergent strike slip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zone
Tertiary
deformation
reservoir formatio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的踪迹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德良
李振生
吴小奇
陶士振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3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07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编号2001CB209133)资助的成果。
文摘
为厘清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确认了以反转断层及相关褶皱为主导的挤压型构造是塔里木近南北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发生发展于大陆内部,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和等距性、延伸的线性和断续性、纵深的陡倾性和穿透性、主断面的逆冲等特征。它的发育通常是基于先存的NS(—NNE)向张裂带和NNW(—NW)或NNE(—NE)向剪裂带,前者多演化为大、中型南北向构造,而后者多演化为中、小型南北向构造。近南北向构造的反转断层呈现为伸展—走滑—挤缩的演化顺序;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其驱动力主要源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西的推挤动力。近南北向反转构造是种复合型的封闭性构造,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近南北向构造
反转
构造
横跨
构造
塔里木盆地
太平洋板块
Keywords
nearly north-south structures
reversal structures
cross structures
Tarim basin
Pacific plate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李玉喜
庞雄奇
汤良杰
姜振学
周瑞年
蒋武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的踪迹
刘德良
李振生
吴小奇
陶士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