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布置方法研究
1
作者 解嘉豪 韩刚 +3 位作者 姚锐 曹京龙 赵乾 刘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共8页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被保护层内工作面的位置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位置的量化确定问题,以葫芦素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半无限平面体受垂向载荷模型,理论分...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被保护层内工作面的位置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位置的量化确定问题,以葫芦素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半无限平面体受垂向载荷模型,理论分析了被保护层煤体高应力区分布特征,将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方案问题简化为工作面最佳水平错距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思想的最佳水平错距优选方法,即:构建最佳水平错距的AHP结构模型,求解各因子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矩阵,建立FLAC2D数值模型并求解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加权计算得到取值范围内的最佳水平错距。研究结果表明:①被保护层煤体存在一侧采空煤体区、两侧采空遗留煤柱区以及应力恢复区3处高应力区,以及2处呈对称分布的应力降低区;②对主要巷道掘进、维护及工作面回采有利的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分别为50~75 m、80~140 m和40~100 m;③基于AHP分析方法,确定对主要巷道的掘进、维护以及工作面回采综合有利的水平错距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矿井 距离煤 工作面布置 保护 水平错距 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全岩保护层开采煤矸井下分选及充填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创业 王晓川 +2 位作者 刘庆军 黄煜萱 李振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结合平煤十二矿深部突出矿井的地质特点,针对己15突出煤层需要卸压开采但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的问题,提出了近全岩保护层开采理论,将仅含煤线厚夹矸的全岩或近全岩层设计为保护层;针对高夹矸煤一次采全高设备损坏率高的难题,通过硬岩辅助... 结合平煤十二矿深部突出矿井的地质特点,针对己15突出煤层需要卸压开采但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的问题,提出了近全岩保护层开采理论,将仅含煤线厚夹矸的全岩或近全岩层设计为保护层;针对高夹矸煤一次采全高设备损坏率高的难题,通过硬岩辅助预裂爆破软化处理工艺实现了煤岩快速截割。其次,鉴于近全岩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矸石产量大的问题,平煤十二矿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合理高效地布置了煤矸井下分选系统,研发了适用于千米深地煤矿井下洗选一体化设备,实现了矿山灾害防治和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最后,采用阻化剂对矸石进行阻化处理,研究了井下充填工艺与方法,形成了深部突出矿井的安全、绿色开发模式,对我国同类矿井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突出矿井 保护 煤矸石处理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 瓦斯涌出源精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镭 崔聪 《中国煤炭》 2021年第10期38-44,共7页
长岭煤矿属于近距离煤层群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为了精准分析回采工作面不同时期瓦斯涌出来源及涌出量,以C 5b煤层152105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现场测试及数值软件模拟方法开展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开采层瓦... 长岭煤矿属于近距离煤层群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为了精准分析回采工作面不同时期瓦斯涌出来源及涌出量,以C 5b煤层152105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现场测试及数值软件模拟方法开展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开采层瓦斯涌出量、邻近层瓦斯涌出量、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及邻近工作面漏风规律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煤 一次采 瓦斯涌出 回采工作面 采空区 工作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裂隙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荣柱 涂庆毅 +1 位作者 程远平 刘庆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研究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的裂隙时空演化特征,以平煤五矿为例(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平均层间距为8 m),利用3DEC软件模拟不同开采距离下伏煤(岩)裂隙发育及分布特征,统计被保护层穿层斜交卸压瓦斯钻孔的抽采数据并对保护层开采效... 为研究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的裂隙时空演化特征,以平煤五矿为例(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平均层间距为8 m),利用3DEC软件模拟不同开采距离下伏煤(岩)裂隙发育及分布特征,统计被保护层穿层斜交卸压瓦斯钻孔的抽采数据并对保护层开采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保护层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底板岩层内裂隙逐步发育并向深部延伸;从回采8 m开始,被保护层己16-17煤层已出现裂隙发育,当回采18 m时,己16-17煤层内横向裂隙和垂向裂隙发育明显;然而,当回采24 m时,由于采空区上覆岩体的垮落压实作用,底板岩层内的裂隙将发生闭合现象。沿着水平方向,底板岩层裂隙依次可以分为原始状态区、高强度卸压增透区和重新压实区。随着卸压效果越来越明显,被保护层月瓦斯抽采量由2014年6月至11月逐渐增大,最大值达到每月174 400 m3;之后,由于被保护层裂隙闭合,每月瓦斯抽采量开始降低,并逐渐稳定在每月50 000 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上保护 裂隙发育 煤()变形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水平上保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邓玉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0,共4页
为确保近水平高瓦斯松软低透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以大湾煤矿西井X109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上保护层开采覆岩的应力变化规律、破坏情况以及被保护层的变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开展了保护效果考察认证。... 为确保近水平高瓦斯松软低透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以大湾煤矿西井X109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上保护层开采覆岩的应力变化规律、破坏情况以及被保护层的变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开展了保护效果考察认证。结果表明:采场周围覆岩在整个开挖过程中经历了由原始应力区转化为应力集中区、卸压区、稳定区和重新压实区的变换过程;上保护层开采所形成的卸压区域随工作面的推进从"V"形过渡至"U"形逐渐增大。经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可达12.2mm(相对膨胀变形4.52‰),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了覆岩"三带"分布和底鼓分布;结合现场保护效果考察得知,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煤体得到了充分保护,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为矿井安全高效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煤 保护 破坏 松软低透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近距离极薄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协同开采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志旭 邓五先 +3 位作者 吕有厂 张创业 马晓红 吴岩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3-89,共7页
针对深部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高地应力、高瓦斯、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煤体的开采、抽采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复杂条件保护层开采—煤矸分选—瓦斯综合治理"的协同开采技术。在平顶山矿区十二矿进行了工程实践,建立了井下煤... 针对深部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高地应力、高瓦斯、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煤体的开采、抽采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复杂条件保护层开采—煤矸分选—瓦斯综合治理"的协同开采技术。在平顶山矿区十二矿进行了工程实践,建立了井下煤矸分选系统,实现了煤矸分选与矸石井下回填;同时建立了瓦斯立体抽采系统、地面瓦斯发电系统和瓦斯发电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瓦斯高效抽采及清洁利用。结果表明:协同开采技术在十二矿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煤与瓦斯安全高效绿色共采,为地质条件相似的矿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保护 瓦斯综合治理 煤矸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高承压水双层结构底板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昂 周永根 +4 位作者 杨宇轩 于振子 牟谦 王满 张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219,共13页
平煤矿区首次开采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用于解放其上部受瓦斯突出威胁的己组煤炭资源,近千米埋深开采近全岩层势必加大底板破坏深度,一旦扰动隔水层内L5弱富水性含水层形成寒灰水间接补给通道,影响工作面底板安全稳定。为此首先建立双... 平煤矿区首次开采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用于解放其上部受瓦斯突出威胁的己组煤炭资源,近千米埋深开采近全岩层势必加大底板破坏深度,一旦扰动隔水层内L5弱富水性含水层形成寒灰水间接补给通道,影响工作面底板安全稳定。为此首先建立双层结构底板塑性滑移线场理论模型,推导出三种工况下双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解析解;然后通过自主设计的孔隙水压力(弹簧)和地层有效应力(千斤顶)协同工作的相似模拟试验平台,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模拟分析了采场顶底板变形形态和破坏特征;最后使用钻孔应变测量方法在平煤十二矿己_(15)-31040近全岩工作面开展底板破裂发育形态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双层结构底板塑性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出己_(15)-31040近全岩工作面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6.59 m;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底板破坏集中于开切眼及工作面两端,具有明显滞后破坏特征,最大破坏深度为17.8 m,工作面推进159.9 m进入充分开采后,底板应力逐渐恢复;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底板岩体在工作面前方7.9 m出现压剪滑移破坏,工作面推过钻孔前后底板分别表现出压剪和拉剪破坏,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介于16.5~18 m。现场实测与理论计算和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大埋深、高承压煤岩层开采底板水害防治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全岩下保护层工作面 千米埋深 寒武系灰 底板水害 相似模拟 钻孔应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