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程良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为研究现代大学精神提供了依据;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经过碰撞和摩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推进"专"、"通"相融的人才培养观形成;发展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异质化是高校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观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德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和变化,与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逐步向培养近代工商业、民主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各种专...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和变化,与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逐步向培养近代工商业、民主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各种专门人才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性质、内容和形式上的近代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日本因素
3
作者 邵宝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1年第1期208-209,共2页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学堂的兴办。在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可以说,日本是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最大的国家。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进行论述。
关键词 近代高等教育 日本因素 留日学生 日本教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京大学导师制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
4
作者 杨燕 《山东高等教育》 2017年第5期35-40,共6页
燕京大学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现状和学科自身需要出发,向牛津大学取经导师制,创办了"导师制社会科学研究科",简称"导师制"。导师制是以法学院为依托,本科层次的,以社会科学为范围的学科人才教育制度。导师制... 燕京大学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现状和学科自身需要出发,向牛津大学取经导师制,创办了"导师制社会科学研究科",简称"导师制"。导师制是以法学院为依托,本科层次的,以社会科学为范围的学科人才教育制度。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读书讨论,以及引进Modern Greats课程。虽然导师制改革存在诸多问题,但对燕京大学探索近代高等教育本土化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燕京大学 近代高等教育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与“西方移植”的高等教育理念之碰撞与融合
5
作者 王楠 国兆亮 《山东高等教育》 2014年第1期79-86,共8页
中国自古就有大学,但是我国近代大学并不是从古代大学逐步演变而来的,而是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国人对西方大学的理念与模式的模仿和移植。本文以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轨迹为线索,分析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初... 中国自古就有大学,但是我国近代大学并不是从古代大学逐步演变而来的,而是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国人对西方大学的理念与模式的模仿和移植。本文以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轨迹为线索,分析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初期在模仿和移植西方大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念与模式,并讨论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为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 近代高等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范源廉高等教育思想
6
作者 张绍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100-101,共6页
范源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民国时期担任过教育部总长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范源廉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办大学的动机在于兴国雪耻和祛科举之弊,高等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二是校长最好由系主任轮流担任... 范源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民国时期担任过教育部总长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范源廉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办大学的动机在于兴国雪耻和祛科举之弊,高等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二是校长最好由系主任轮流担任;三是学生管理上厉行严格主义;四是学生培养上兼重常识与专长,强调文科生不仅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科生不仅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五是营造良好的师友情谊,包括营造良好的教职员工之间的同事情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职员与学生之间的情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范源廉高等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曾受到过范源廉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源廉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管理 师生情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正元 杨克贵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2-20,共9页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新教育制度建立,《癸卯学制》公布,安徽大学堂改名安徽高等学堂,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相当校长)。一九○六年,在安庆建立省立政法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一九一○年又创办了高等农业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安徽高校 安徽大学 十七年 高等教育事业 工业专科学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全面反映——略谈《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的特点
8
作者 喻岳青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分册(下简称《高教》)由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并得到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它是整部《教育大辞典》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册,收词800余条,约35万字。收词范围包括高等教育的一般概念、教学和科学... 《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分册(下简称《高教》)由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并得到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它是整部《教育大辞典》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册,收词800余条,约35万字。收词范围包括高等教育的一般概念、教学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学校 相对独立 科学研究 高等院校 近代高等教育 自由教育 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与中国近代大学体制的创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立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7,92,共6页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为中国创建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作为中国近代大学创制时期的重要文献,不仅为山东大学堂的创办提供了规章依循,而且对中国近代大学体制的创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作为第一所...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为中国创建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作为中国近代大学创制时期的重要文献,不仅为山东大学堂的创办提供了规章依循,而且对中国近代大学体制的创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作为第一所由传统书院改制的近代大学,山东大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现代转圜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既体现了兴学救国的使命担当,也达成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与近代国家意识的完美结合;"中西融通"的办学理念既是对"中体西用"办学理念的实质性突破,也是对"西学体用"办学理念的必要矫正。山东大学堂以其折中调和的办学理念和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开创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山东大学堂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产生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文成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2-24,4,共4页
教会大学出现于中国近代社会激烈变动的复杂环境下,它的产生,不单是宗教教育在我国近代发展演变的产物,而且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状况的影响。本文遵循以上思路具体分析教会大学的产生动因。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教会大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相伯的教育理念:文理并重,全人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有国 《教育家》 2016年第2期65-,共1页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马相伯将中西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教育等理念充分交汇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著名的震旦大学(1903年)、复旦大学(1905年)、辅仁大学(1923年)。马相伯文理并重、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对近代中...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马相伯将中西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教育等理念充分交汇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著名的震旦大学(1903年)、复旦大学(1905年)、辅仁大学(1923年)。马相伯文理并重、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相伯 教育理念 近代高等教育 辅仁大学 近代中国 两种文化 启迪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辞典编辑的实践中提高——《教育大辞典》编辑得益谈
12
作者 袁彬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3-67,共5页
参与编辑一部辞典特别是编辑大型辞典,对提高一个青年编辑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确实大有裨益。几年的《教育大辞典》编辑工作,使我对此颇有感触。
关键词 职业修养 外国教育 业务素质 近代高等教育 学术修养 语言文字修养 青年编辑 比较教育 编辑工作 专科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办学经费述评
13
作者 王海燕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年第3期61-63,74,共4页
民国初期,经费严重匮乏是困扰高校办学的一大难题。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期间,在经费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多方筹措经费,优先保障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关键词 蔡元培 北京大学 办学经费 学科建设 校长 中国 近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大学
14
《中国成人教育》 2020年第21期2-2,共1页
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 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近年来,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 近代高等教育 育人理念 文化古都 一所 中西合璧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最早的大学文凭
15
作者 钱安进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4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毕业文凭 修业证书 近代高等教育 科学文化 毕业生 课程设置 北洋大学堂 青年学生 版面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大学
16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 大学区制 北洋工学院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天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
17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3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调整 近代高等教育 综合性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工学 一所 校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根同源 各色绽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比
18
作者 刘俊豪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2年第5期48-50,共3页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浪潮中,有这样一些高校:她们曾同根同源,现各自绽放;她们共享校名,却坐落异地;她们拥有一致的学科评估结果,却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本期我们的主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浪潮中,有这样一些高校:她们曾同根同源,现各自绽放;她们共享校名,却坐落异地;她们拥有一致的学科评估结果,却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本期我们的主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便是这样的两所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根同源,其前身是1953年设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分立为两所独立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特色 学科评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同根同源 独立高校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绽放 校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