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晓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7-45,共9页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张之洞、王闿运的精心规划和整饬,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蜀学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张之洞、王闿运的精心规划和整饬,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蜀学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尊经书院为中心,是准确把握近代蜀学特质的基本途径,必须由此出发,许多问题才可能获得满意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经书院
近代蜀学
张之洞
王闿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萐父先生与近代蜀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齐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补之属性,其特色在于:传统学术的根底厚实,特别是深通经史之学,而又堂庑宽广、心态开放、兼容并包、不囿成法,在表达上颇具诗性特质,做到哲诗互济,在人格上追求完美,仁智双彰。百多年来,学界多以欧洲文明作为唯一判准评论中华文明,有很多不相应的方面,亟需重识重估。中华文明源头孕育之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的诸多属性仍未被我们所认识。萧先生的近代蜀学研究,启发我们发掘中华文明及其进程的独特性,不可本末倒置,丢掉中华文明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近代蜀学
蒙文通
刘咸炘
唐君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
学
院
四川存古
学
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晓宇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7-45,共9页
文摘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张之洞、王闿运的精心规划和整饬,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蜀学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尊经书院为中心,是准确把握近代蜀学特质的基本途径,必须由此出发,许多问题才可能获得满意的解释。
关键词
尊经书院
近代蜀学
张之洞
王闿运
Keywords
Zunjing academy
modem shu school
Zhang Zhidong
Wang Kaiyun
分类号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萐父先生与近代蜀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文摘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补之属性,其特色在于:传统学术的根底厚实,特别是深通经史之学,而又堂庑宽广、心态开放、兼容并包、不囿成法,在表达上颇具诗性特质,做到哲诗互济,在人格上追求完美,仁智双彰。百多年来,学界多以欧洲文明作为唯一判准评论中华文明,有很多不相应的方面,亟需重识重估。中华文明源头孕育之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的诸多属性仍未被我们所认识。萧先生的近代蜀学研究,启发我们发掘中华文明及其进程的独特性,不可本末倒置,丢掉中华文明之根。
关键词
萧萐父
近代蜀学
蒙文通
刘咸炘
唐君毅
Keywords
Xiao Jiefu
Modern Chinese Shu School
Meng Wentong
Liu Xianxin
Tang Junyi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书愚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基金
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清末存古学堂研究"(2082704134016)
文摘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关键词
四川国
学
院
四川存古
学
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Keywords
Sichuan Institute for Chinese Classical Learning
Sichuan School for Ancient Learning
preserving national heritage
Government-Gentry Cooperation
modern academic studies in Sichuan
分类号
G649.29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
李晓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萧萐父先生与近代蜀学
郭齐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