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近代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
作者 梁文艺 李金宝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93-94,共2页
矿产资源近代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梁文艺,李金宝(西安地质学院资源系710054)未来找矿预测工作的发展必将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手段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各类信息定量化。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和模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判断... 矿产资源近代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梁文艺,李金宝(西安地质学院资源系710054)未来找矿预测工作的发展必将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手段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各类信息定量化。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和模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判断和选择有利成矿的地段和勘探靶区,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近代研究 发展趋势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为中心
2
作者 刘江 张敏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可以看出,2024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国内学界的具体研究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关注宏大叙事,促进政治外交法律史研究的重新繁荣;跨学科研究促进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纵深发展;社...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可以看出,2024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国内学界的具体研究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关注宏大叙事,促进政治外交法律史研究的重新繁荣;跨学科研究促进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纵深发展;社会众生相的多面推展;西学传入下思想文化近代化转型的多维探索;重回“大人物”研究。2024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表现为:宏大叙事的回归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再探讨;数字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助力;学术评述的缺少及流于程式;努力探索中国自主的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研究 宏大叙事 跨学科研究 “大人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的变迁:喜龙仁摄影对近代中国园林研究的形塑
3
作者 谷久文 史元丰 贾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摄影术作为中国园林记录的新方法,对园林研究影响至深,但对二者交互关系的研究较少,摄影作为一种新的理解和观看园林的方式,探究摄影驱动园林研究发生转向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喜龙仁的中国园林摄影图像为研究对象,... [目的]摄影术作为中国园林记录的新方法,对园林研究影响至深,但对二者交互关系的研究较少,摄影作为一种新的理解和观看园林的方式,探究摄影驱动园林研究发生转向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喜龙仁的中国园林摄影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两条路径展开研究:1)以摄影技术、摄影图像为切入点,进行摄影图像影调阈值分析,以显现喜龙仁摄影的特殊性;2)基于喜龙仁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文本展开比对研究,探究图像技术对园林记忆和园林理解的反向形塑。[结果]通过分析喜仁龙的中国园林摄影图像,发现喜龙仁在拍摄过程中通过运用大画幅相机、中焦距镜头,以及与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类似的技术理念,增加了图像影调的密度,对细节进行了深描,并对空间进行了压缩。[结论]喜龙仁巧妙地解决了摄影术受技术条件制约的问题,这也是其作品区别于早期常见园林摄影,成为价值卓越的艺术作品的原因。园林摄影图像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这种叙事能力反向影响了园林研究的视角——多重细节叠加而空间压缩的视角、空间主角与空间叙事转化的视角,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园林研究的走向。这种影响与西方空间研究杂糅,形成了极为常见的园林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龙仁 园林摄影 近代园林研究范式 中国园林 园林叙事 摄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举行
4
作者 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11月16日,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桂苑宾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历届所友、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共同回顾和展望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辉煌历程与未来愿景。... 2024年11月16日,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桂苑宾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历届所友、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共同回顾和展望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辉煌历程与未来愿景。校党委书记夏立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作主题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 校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未来愿景 研讨会 主题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范式探讨——评《张之洞评传》
5
作者 黄俊棚 张静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4,共2页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经典论断,可以说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源头当追溯至1923年蔡元培的《近五十年中国之哲学》;而这距离1902年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从而引领中国近代史...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经典论断,可以说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源头当追溯至1923年蔡元培的《近五十年中国之哲学》;而这距离1902年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从而引领中国近代史研究风尚也不过相距20余年。无论是中国近代历史抑或思想史的研究,其起源均处于现在公认的“中国近代史”范畴内,使得每一位研究者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梳理及分析,在不觉间均带上了自己的时代标签与社会关怀。如今阅读冯天瑜先生于近40年前成书的《张之洞评传》,此种感觉更为强烈;对这本传记进行评价,不免带上对其成书时的学术背景及作者所用史观的分析,进而谈及冯天瑜先生这一代学人的关怀所在,并站在如今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研究 中国近代历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 张之洞 冯天瑜 社会关怀 当代史 克罗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历史流变——评《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
6
作者 谭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结合日本近代由弱到强进而走向侵略扩张的社会背景,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流变历程、特征、作用、历史地位及影响因素,反思其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化。研究认为:日本近代...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结合日本近代由弱到强进而走向侵略扩张的社会背景,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流变历程、特征、作用、历史地位及影响因素,反思其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化。研究认为: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并非单纯的体育教育活动,它是近代教育的重要构项,是日本推进文明开化的场域之一,在改善国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军国主义的蔓延,学校体育逐渐与军事捆绑,逐步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既违背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学校体育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历史流变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吾国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夏鼐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3,178,共14页
接受考古专业训练之前,夏鼐求学过程几经转折。由国难刺激而激发的忧患意识以及渴望获取历史知识,是他择定转入清华历史系的主要原因。他侧重研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和经济史,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均有新意。他不仅强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 接受考古专业训练之前,夏鼐求学过程几经转折。由国难刺激而激发的忧患意识以及渴望获取历史知识,是他择定转入清华历史系的主要原因。他侧重研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和经济史,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均有新意。他不仅强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要性,并重视利用新材料、综合比照中外资料以求得较准确结论,希望将中国史学特别是近代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夏鼐专攻中国近代史并有研究心得,可视为蒋廷黻主持清华历史系期间培养史学人才的成效。这一学术训练,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考古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中国近代研究 外交史 鸦片战争 蒋廷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与拓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路径之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大华 刘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60,共7页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社会文化史、抗战史、台湾史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选载了五位学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现代化史等角度,在回顾三十多年来各相关领域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反省,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历来注重职官制度,老一辈学者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和年代学视为治史之钥匙,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数甚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制度变迁也未尝不重要。我们常说近代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又称过渡... 中国古代史研究历来注重职官制度,老一辈学者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和年代学视为治史之钥匙,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数甚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制度变迁也未尝不重要。我们常说近代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又称过渡转型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职官制度 变迁 中国近代研究 古代史研究 历史地理 研究成果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访虞和平研究员 被引量:3
10
作者 虞和平 王天根 《社会科学家》 2001年第2期5-9,共5页
关键词 近代研究 改革开放 现代化 民族化 人口史研究 社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心态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利 王晓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心态史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长时段的社会现象 ,弥补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只注重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缺憾 ,从而加强对社会广大民众心态的研究 ,使一些问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社会心态 历史研究 研究方法 社会史 心态史 中国 近代社会研究 农民运动 自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学人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从罗家伦、蒋廷黻到郭廷以、邵循正、费正清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初始阶段,清华因与哥大的特殊渊源而扮演了重要角色。蒋廷黻在中国首开原创性的近代史研究,并以近代史为抓手,率先推动新史学的体制化。在罗家伦、蒋廷黻等人推动下,清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迅速崛起...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初始阶段,清华因与哥大的特殊渊源而扮演了重要角色。蒋廷黻在中国首开原创性的近代史研究,并以近代史为抓手,率先推动新史学的体制化。在罗家伦、蒋廷黻等人推动下,清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迅速崛起,该校亦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界的策源地,并赢得了国际声誉。其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孕育了一批力作;优质的人才培养为国内外学术机构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其在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亦贡献卓著。邵循正、郭廷以及费正清等后起之秀,继承并发展了罗、蒋的学术传统,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人物,对该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人群 中国近代研究 蒋廷黻 邵循正 费正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的学术观照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正英 路雪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153,共12页
近代以来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是古代研究的继续。近代仍围绕着"春秋笔法"理论、"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等展开,多持肯定态度,呈现出从单一研究走向综合研究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超... 近代以来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是古代研究的继续。近代仍围绕着"春秋笔法"理论、"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等展开,多持肯定态度,呈现出从单一研究走向综合研究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前代。研究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课题精神实质和理论价值探讨的突破上,而广度则主要体现在对司马迁文学意识、传记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思想、美学思想整体研究的开辟上。但对具体问题研究的系统性还有欠缺,新开辟课题的研究还有待理论提升和向纵深发展,更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有机完整的思想体系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文学思想 近代以来研究 学术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开沅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108,共5页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碎片化问题"在我国产生了回响;近年来,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当代著...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碎片化问题"在我国产生了回响;近年来,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当代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讨论,作出了积极地理论贡献。第一,在对历史研究的深切理解基础上,旗帜鲜明,坚持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第二,以一种对于史学研究的职业热爱,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判错误,在是非判断上有一种正直的老知识分子的担当,指出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第三,以辩证法的精妙艺术将对立的两个极端调和在史学研究的有机体内,避免极端,力戒偏执,具有史学方法论意义;第四,将史学界关于"碎片化"问题的讨论,站在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理论观照,提出运用历史过程论、历史整体论检讨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使研究偏差在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开沅 中国近代研究 碎片化 法国年鉴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玉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5,60,共8页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社会文化史、抗战史、台湾史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选载了五位学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现代化史等角度,在回顾三十多年来各相关领域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反省,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史料型数据库建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鹏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8,32,共7页
新世纪以来,大批具有强大阅读和检索功能的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不断涌现,为学术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它们的广泛运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文献查阅方式、丰富了研究手段、拓展了研究课题。同时,由于数据库设... 新世纪以来,大批具有强大阅读和检索功能的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不断涌现,为学术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它们的广泛运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文献查阅方式、丰富了研究手段、拓展了研究课题。同时,由于数据库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学者自身学识和治学态度的影响,数据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者反思和警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中国近代研究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的传承和开拓者--林家有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家有 张金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2,共9页
此篇访谈主要是林家有教授忆述自己的学术经历及治学体会。林教授认为,学术拓展是学术研究的使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与正确掌握评判、衡量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成败的基础。问题意识、资料的积累以及研究问题的立场、... 此篇访谈主要是林家有教授忆述自己的学术经历及治学体会。林教授认为,学术拓展是学术研究的使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与正确掌握评判、衡量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成败的基础。问题意识、资料的积累以及研究问题的立场、思维和方法是学术研究成败的关键。学术成果是时代和特殊条件下的思想产物,学术研究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力求做到真实,给人以正确的导引。广大青年学子要树立永不停步的奋斗精神和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 传承 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与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中国史学界也开始迎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史学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精神对中外历史上的宏观与微观问题进行研究,愈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越来越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中国史学界也开始迎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史学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精神对中外历史上的宏观与微观问题进行研究,愈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就中国近代史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并非万丈高楼平地起或历史断裂之后的重起炉灶,而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历史连续性和时代缘由。总括言之,历史学者主要充分运用了四个方面的优长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其一,继承中国古代史学传统。这是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史学来源和重要动力。其二,接续清末民国学者的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代史学者改变了过去对清末民国时期一边倒的认识,而是将这一时期的近代史研究成果作为新时期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滋养源,甚至在某些具体成果上有直接承继的关系。其三,有选择地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十七年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十七年,与改革开放之后的研究是距离最近的。对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虽然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如何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的又一渊源。其四,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史学研究的方法。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史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的引入,是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最新、恐怕也是力量最强的来源。当然,这四个方面的史学资源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更是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有的是改革开放之前就有的,有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新出现的,并由此呈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开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近代研究 基础 推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提升与外缘扩展双向互动:拓展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再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先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60,共6页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社会文化史、抗战史、台湾史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选载了五位学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现代化史等角度,在回顾三十多年来各相关领域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反省,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8,共9页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角度对这些近代史著述的特点作出总结,知人论世,可以窥见20年代近代史研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研究 近代史著述 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