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近代教育事业发展概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5-82,共8页
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又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地摇撼着封建政权岌岌... 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又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地摇撼着封建政权岌岌可危的腐朽统治。在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表现为“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的斗争,西学与中学之争。”①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云南的近代教育事业也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它经历了一个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近代教育事业 留学生 教育事业发展 半封建半殖民地 资产阶级 师范学堂 新式教育 学校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被引量:4
2
作者 贾平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64-71,共8页
戊戍变法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以出版业和教育事业最突出。出版业以商务印书馆为首户,代表了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其贡献也最显著。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又和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 戊戍变法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以出版业和教育事业最突出。出版业以商务印书馆为首户,代表了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其贡献也最显著。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又和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仅就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关系,阐述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中的历史作用。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江西路德昌里。1902年,商务印书馆始设编译所,蔡元培任所长。1903年,张元济接任编译所所长,确立以编辑新式学校教科书为主要业务,迎接中国近代教育的新潮流,从而使商务印书馆由单纯的印刷业发展为以出版业为主的出版印刷业,并迅速地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近代大出版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小学教科书 中国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事业 出版业 张元济 深远影响 教育制度 蔡元培 编辑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近代教育发展概述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鹤鸣 《安徽史学》 1986年第3期35-43,共9页
安徽近代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安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极为动乱,历届统治者又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因此,安徽近代教育十分落后,智力资源异常贫乏,影响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 安徽近代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安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极为动乱,历届统治者又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因此,安徽近代教育十分落后,智力资源异常贫乏,影响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对安徽近代教育事业,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需要作定量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有关统计资料,对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安徽大学 近代教育事业 国民党 近代经济 二十世纪初 发展缓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十九世纪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王韬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置书英国事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正平 叶哲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6,共7页
在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王韬是一位先驱性人物。他于1867-1870年间在西欧的游历被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视为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游历本身也是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事件。然而,在事后的文本叙述中,王韬夸大了游历中个别事件的意义... 在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王韬是一位先驱性人物。他于1867-1870年间在西欧的游历被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视为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游历本身也是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事件。然而,在事后的文本叙述中,王韬夸大了游历中个别事件的意义;后世的研究者受王韬叙述的引导暗示,再加上考证困难、习惯思维的影响等因素,也往往放大了这些事件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历史意义。本文即以王韬曾置书英国的事件为例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试图还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义 王韬 中外文化教育交流 “置书英国事件” 近代教育事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瞻远瞩 勇于开拓——走向世界的一代杰出教育家容闳
5
作者 黄英 吴洪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 ,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 ,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
关键词 容闳 近代教育事业 留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6
作者 周月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7-22,共6页
兴办近代教育,是张謇的重要业绩。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多年里,张謇以通州师范学校为基地,从普及小学入手,由初等学校到高等学校,又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使南通初步形成了一个近代教育体系。张謇还积极参与上海、南京等地的教育事业,成为... 兴办近代教育,是张謇的重要业绩。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多年里,张謇以通州师范学校为基地,从普及小学入手,由初等学校到高等学校,又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使南通初步形成了一个近代教育体系。张謇还积极参与上海、南京等地的教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位开创者,以资产阶级教育家而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张謇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分析和探讨张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正确评价他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吸取其有益的成份,为当前的教育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基本特点 师范学校 近代教育事业 普通教育 教育救国 近代中国教育 正确评价 教育体系 办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 被引量:5
7
作者 姚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9,共9页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法政学堂 法政教育 中国 近代教育事业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