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近代戏曲批评观念的嬗变轨迹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占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00,共5页
近代戏曲批评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方法,而且以迥异于往昔的崭新视角观照、阐释中国传统戏曲;既对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论述、著录进行了肯綮评价与充分总结,又对近现代... 近代戏曲批评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方法,而且以迥异于往昔的崭新视角观照、阐释中国传统戏曲;既对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论述、著录进行了肯綮评价与充分总结,又对近现代戏曲学的启动、构建给予了积极思考与主动尝试;还自觉将中国传统戏曲置于亲身感受过的世界戏剧文化氛围,为现当代戏曲批评的发展壮大开辟了无与伦比的广阔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戏曲 批评观念 嬗变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传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3,161,共6页
1840-1949年的近代百年戏曲史,可以19世纪末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花雅之争"的决胜期,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戏曲胜出并代替"雅部"昆曲主导戏曲舞台;后期是以"新剧"为参照的改革期,戏曲... 1840-1949年的近代百年戏曲史,可以19世纪末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花雅之争"的决胜期,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戏曲胜出并代替"雅部"昆曲主导戏曲舞台;后期是以"新剧"为参照的改革期,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舞台艺术面貌均有新变。反帝反封、救亡图存的精神特质,对悲剧美的有限接纳,以板式变化体为主的形式特征等是近代戏曲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戏曲 戏曲 戏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曲变革 被引量:6
3
作者 左鹏军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95-101,共7页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基本走向,对中国戏曲变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理论经验和创作教训。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卓越建树一道,构成了一座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戏曲创作中国近代戏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传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65,共5页
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曲视为近代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 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曲视为近代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必分为近、现代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近代、现代的含义并无严格区别,在英语中则是同一词汇,"近代"一词能指称1840—1949年的戏曲。有人将近代戏曲分为1840—1911、1912—1937、1938—1949三个阶段,这一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据的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近代戏曲发展的阶段性,以20世纪初为界将近代戏曲分为前后两期比较符合近代戏曲史的实际。研究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和分期问题,既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但又要注意到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用社会革命史的进程来代替戏曲史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戏曲 跨度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戏曲活动的思考
5
作者 许艳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认为,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在近代曾引起诸多思想家、剧作家和革命宣传家的关注和重视,他们有的严肃思考,有的潜心研究,有的积极创作,使中国戏曲文化在中国近代产生过社会影响,对于民众的教育感化、宣传爱国思想... 本文认为,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在近代曾引起诸多思想家、剧作家和革命宣传家的关注和重视,他们有的严肃思考,有的潜心研究,有的积极创作,使中国戏曲文化在中国近代产生过社会影响,对于民众的教育感化、宣传爱国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文化 近代戏曲活动 教化 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悲剧”观的引入、形成与日本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7-202,共6页
无论作为一种美学概念还是一种艺术类型,悲剧都是转道日本进入中国的。王国维的悲剧学说是在日本的"中介"作用下提出和建构的,推动和深化了悲剧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哀情小说"的流行、大量悲剧作品出现在近代戏剧表... 无论作为一种美学概念还是一种艺术类型,悲剧都是转道日本进入中国的。王国维的悲剧学说是在日本的"中介"作用下提出和建构的,推动和深化了悲剧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哀情小说"的流行、大量悲剧作品出现在近代戏剧表演中,表明近代国人审美趣味上的重要变化和对悲剧艺术的接受和认可。日本在促进近代中国悲剧理论的传播和悲剧艺术表演形式的确立中起到了触媒性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 王国维 哀情小说 春柳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直接的、变异的西方影响--清末“戏曲改良”与日本关系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9,130,共7页
本文尝试探讨"戏曲改良"中的日本影响。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了高潮。当时西方思潮主要是经过日本,而不是直接从欧美涌入中国。与留学欧美者不同,留日生学以致用的倾向较为明显。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某些功利化... 本文尝试探讨"戏曲改良"中的日本影响。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了高潮。当时西方思潮主要是经过日本,而不是直接从欧美涌入中国。与留学欧美者不同,留日生学以致用的倾向较为明显。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某些功利化的文艺观及艺术实践的直接影响,梁启超、陈独秀、蒋观云等人,通过当时中国新兴的传媒——报刊,宣传改良戏曲的主张。他们极力彰显当时戏曲所具有的大众传媒功能,希望能够以其作为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工具。"戏曲改良"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中国知识精英群体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传统戏曲所作出的第一次重要的关注和反应,但是其直接的刺激和借鉴却是来自维新(向西方学习)成功后的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改良 近代戏曲 梁启超 陈独秀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风采
8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赵山林,江苏邗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戏曲学会副会长等。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参加学术... 赵山林,江苏邗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戏曲学会副会长等。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或发表学术演讲,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专著《中国戏曲观众学》、《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是从独特视角研究戏曲的开创之作:《中国戏剧学通论》是系统研究中国戏剧学的自成体系之作。另著有《诗词曲艺术论》、《中国古典戏剧论稿》、《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中国近代戏曲编年》、《戏曲纵横论》等。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戏曲 优秀成果奖 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戏曲 香港中文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