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女子教育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女性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兰萍
-
机构
广东省社科院中山所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91-96,共6页
-
文摘
近代女子教育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女性李兰萍中国在走向近代文明过程中,产生了女子教育,为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提供了机遇,并奠定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的基础。而知识女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一系列活动,也折射出近代女子教育的一些特点。(一)教育的目的是立人。...
-
关键词
近代女子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
女知识分子
知识女性
辛亥革命前后
教会女校
中国近代
妇女解放
近代女学
女子学校
-
分类号
D44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教会女校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及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范牡丹
-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3-125,共3页
-
基金
渭南师范学院2006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6ykz007)
2006年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编号:SJJYB06299)
-
文摘
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殖民"的性质,但是客观上教会女校在中国的创办打破了中国传统教育上的女禁,并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职业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不可小觑的一页。
-
关键词
中国
教会女校
近代女子职业教育
社会影响
-
Keywords
China
missionary school for girls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women in modem times
social influence
-
分类号
G719.29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简析中外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闫广芬
冀海银
-
机构
河北大学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3期53-54,共2页
-
文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实现了男女教育数量上的平等。而此时的中国女子文盲率却在90%以上。考察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起步与发展的实际,我们发现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即生产性、人本性和主体性。与之相比较,中国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则突出表现为政治推动力是其力量源泉;国家权力、封建传统文化等因素则一直困扰着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步伐。
-
关键词
近代女子义务教育
中国
西方
男女平等
教育数量
教育发展
女子文盲率
-
分类号
G6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突破与局限:近代宁波女子职业教育历史演进
- 4
-
-
作者
谢秀琼
-
机构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6-80,共5页
-
基金
2017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近代宁波职业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启示”(2017YZD030),主持人:谢秀琼
-
文摘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端于宁波,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反复激荡的语境下,近代宁波女子职业教育历经了发轫期、转型期、快速发展期、渐趋稳定期四个阶段,考察其在教育观念变迁、女校创办实践、女性职业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突破与局限,不仅可以丰富近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而且可以为当下女性人力资源的提升提供借鉴。
-
关键词
近代女子职业教育
宁波
历史考察
-
Keywords
vocational women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Ningbo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
分类号
G719.29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近代学堂女生的入学要求及人文素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肖国华
-
机构
通辽职业学院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9,共5页
-
文摘
近代女子教育是在一种充满拼搏感的氛围里发展起来的,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已深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因此实行女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也是对旧制度与旧文化的致命冲击.
-
关键词
近代女子教育
人文素质
入学要求
女生
学堂
中国封建社会
意识形态领域
思想意识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贤妻良母与英雄豪杰——晚清时期男女异路的女权运动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沈倩
-
机构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信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
文摘
本文透过“性别视角”观察问题 ,探讨男女两性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目标差异及相互对抗与冲突 ,揭示近代第一次女权运动中存在的内部紧张关系 :女性的女权运动与男性的女权运动间的对抗与争夺。通过论证 ,本文认为在两性通力合作的近代女子教育事业中 ,男性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人为地构建成一体 ,女性先觉者的呐喊被压抑 ,被扭曲 ;而男性群体的成功则掩藏了其面对未来的忧惧与无措。强国强种的梦想有效地掩盖着两性间本能的隔膜与现实的冲突 ,促成了这场男女异路的女权运动。
-
关键词
贤妻良母
英雄豪杰
晚清
女权
女权运动
女性
男性
男女异路
近代女子教育
女学生
中国女学堂
女学
-
分类号
D44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