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衍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0-74,共5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田家职能的划分和国家目的等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臻成熟,著名政论家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国家观 梁启超 伯伦知理 卢梭 国家主权 国民 社会契约论 开明专制 民约论 大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国家观: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衍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1-74,共4页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的新民学说,体系极为完备,别具特色,不仅构成为他整个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他在亲手创办的《新民丛报》上,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主张“...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的新民学说,体系极为完备,别具特色,不仅构成为他整个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他在亲手创办的《新民丛报》上,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主张“新民之道”当在“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之后他又写出洋洋十余万言的《新民说》,猛烈抨击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深刻剖析专制政体下中国人的奴隶主义劣性,号召国人彻底“破坏”封建旧政体,培养公德、自由、自治、自尊、进步、毅力、尚武、进取冒险、权利义务等现代国民新品质新道德,建设新的国民政体国家。这种新民思想使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耳目全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思想 近代国家观 理论基础 专制政体 国民 独立人格 开民智 《新民说》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新政府成立前日本近代化国家观的发端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晓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日本开国后到明治政府成立前,由于受欧美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近代化国家观念以较为隐晦、朦胧的形式逐渐发端。它主要包含对国家制度的近代性认识、否定传统政治体制和封建等级观念、对即将出现的新国家体制的设想等。这种新观念... 日本开国后到明治政府成立前,由于受欧美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近代化国家观念以较为隐晦、朦胧的形式逐渐发端。它主要包含对国家制度的近代性认识、否定传统政治体制和封建等级观念、对即将出现的新国家体制的设想等。这种新观念尽管存在局限,但对明治政府成立后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近代化新思想的大规模宣传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国家 政府本质 公议思想 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王朝观的深刻反思与批判——19世纪90年代国家观变化研究之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松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7-101,共5页
19世纪 90年代 ,在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所肢解瓜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秋 ,为了回应救亡图存、变法谋强的现实社会之迫切需求 ,中国国家观亦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王朝观开始向近代国家观转变。反映这种变化的鲜明标志 ,就是对... 19世纪 90年代 ,在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所肢解瓜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秋 ,为了回应救亡图存、变法谋强的现实社会之迫切需求 ,中国国家观亦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王朝观开始向近代国家观转变。反映这种变化的鲜明标志 ,就是对传统王朝观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这些反思与批判主要围绕“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朕即国家”、“国家是君主一家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90年代 传统王朝 近代国家观 反思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论中国人的“国民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宝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7-50,共4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陈独秀在思想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不过,今人在探索其思想时,多侧重于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内容,而论述其“国民性”主张的文章尚不多见。为弥补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陈独秀在思想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不过,今人在探索其思想时,多侧重于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内容,而论述其“国民性”主张的文章尚不多见。为弥补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随后,他以此为主要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详论国民性衰败的种种表现,并探索其根源及救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 初步探讨 国民素质 近代国家观 思想建设 新青年 根源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基雅维里对文艺复兴史学的贡献
6
作者 朱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0,共7页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修辞派史家史学实践中出现的危机,使得历史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密切,开创了文艺复兴史学中的政治学派;他注重从人性的角度解释历史,继承了中世纪史学中萌发的进步史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历...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修辞派史家史学实践中出现的危机,使得历史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密切,开创了文艺复兴史学中的政治学派;他注重从人性的角度解释历史,继承了中世纪史学中萌发的进步史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历史循环论;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则使得他在继承早期人文主义者意大利整体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意大利近代民族国家观,开创了近代民族史研究的先例;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历史相对主义论、从多种角度解释历史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自古代以来存在的一元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史学 政治学派 历史循环论 近代民族国家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