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近代园林史研究范式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周向频
王妍
-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近代公共园林空间演变研究"(编号2014JG008-BLS1321)资助
-
文摘
中国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史学研究热点的近代转向被重新关注,30余年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批判自省地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与讨论,有利于准确认知近代园林在历史语境中的定位,衍生新方法、新理论,促进研究体系的完善。整理了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成果,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总结了近代园林史研究的嬗变路径和分期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园林史
研究范式
回顾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odern garden history
research paradigm
review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三个重要标志特征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刘秀晨
-
机构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4-55,共2页
-
文摘
中国的近代可分为辛亥革命前的后清阶段和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阶段。这期间,中国的园林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各种时代的烙印。分析了中国近代园林史上3个重要标志:一是北京皇家园林1860年和1900年经历的2次罹难,以及慈禧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二是租界和洋务运动带来的西方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同中国的嫁接、融合,出现了一大批西式的特别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庭院园林,其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和艺术特征都带有鲜明的所谓民国味。三是城市公园开始批量显现。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园林史
颐和园
中西合璧
城市公园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odern landscape history
the Summer Palace
Chinese and Western combined
city park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三个重要标志特征研究
- 3
-
-
作者
闵筱筱
-
机构
信阳农林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期30-31,共2页
-
文摘
众所周知,从辛亥革命前期至国民阶段,我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中,饱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辱与打压。期间我国传统文化在打压中又与外来文化融合,最为突出的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给当时的外来侵略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近现代园林史上的3个重大标志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简述我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历程。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园林史
标志
特征
-
分类号
TU-098.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中山纪念与市政改良: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创建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二维历史图像三维重建的清末岭南私园空间形态与构成规律研究”(编号51978271)资助。
-
文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回溯中山公园创建的缘起,并从筹建与选址、空间的建构及功能多样化三方面论述其营建特征。研究表明:1)中山公园经历了从中山纪念到与市政治理结合的过程;2)中山公园在筹建方式上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它们多选址山水形胜处,且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3)中山公园通过空间建构积极推广了孙中山符号,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内涵;4)中山公园采取了功能化的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营建逻辑及岭南园林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思路。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近代园林史
岭南园林
中山公园
市政改良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garden
Lingnan garden
Zhongshan Park
municipal improvement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城园互动:上海近现代城市化中公共园林转型机制研究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段建强
张桦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港区分院建筑四所
-
出处
《风景园林》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
文摘
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
关键词
城园互动
上海
公共园林
城市更新
转型
范式
比较研究
近代园林史
-
Keywords
interactions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Shanghai
public park
urban renovation
transformation
paradigm
comparative study
modern history of landscape and gardens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