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晚清近代化的两个阶段——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守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5期21-27,共7页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清政府所搞的近代化运动,虽然这两次运动都没有成功,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但以往人们很少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一、洋务运动是当时把中国引向近...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清政府所搞的近代化运动,虽然这两次运动都没有成功,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但以往人们很少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一、洋务运动是当时把中国引向近代化的可行之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时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中国近代化 清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政改革 洋务派 近代化运动 资本主义近代化 帝国主义侵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缨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2期46-51,45,共7页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张缨19世纪中叶台湾地区的近代化道路是特殊的,它是“内地化”、“西化”与“台湾特色”的结合“;在政治近代化方面,以“内地化”为先导,仿照大陆建立起秩序的政治统治结构,政治民主...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张缨19世纪中叶台湾地区的近代化道路是特殊的,它是“内地化”、“西化”与“台湾特色”的结合“;在政治近代化方面,以“内地化”为先导,仿照大陆建立起秩序的政治统治结构,政治民主化的内容相对缺乏;在经济近代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早期近代化 台湾社会 刘铭传 经济近代化 近代化运动 台湾民众 洋务派 社会价值观 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 被引量:2
3
作者 戚其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3-99,79,共8页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中,李鸿章地位之重要,作用之巨大,这是众所公认的。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提出了许多创见,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李鸿章全盘否定的一边倒局面。但是,李鸿章在中国近代政坛上活跃的时间特别...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中,李鸿章地位之重要,作用之巨大,这是众所公认的。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提出了许多创见,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李鸿章全盘否定的一边倒局面。但是,李鸿章在中国近代政坛上活跃的时间特别长,又是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历史人物,要想对他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殊非易事。本文拟就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略述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近代化运动 近代化思想 六十年代 纲领 林则徐 中国近代 师夷 左宗棠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元典精神与近代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天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称中国古老而又影响深远的典籍——《诗经》、《易经》、《尚书》、《春秋》、三《礼》等为“中华文化元典”,着意探索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与元典包藏的基本精神的内在关系。一、“记忆”联系着古与今 笔者之所以讨论“元典精神与近代... 本文称中国古老而又影响深远的典籍——《诗经》、《易经》、《尚书》、《春秋》、三《礼》等为“中华文化元典”,着意探索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与元典包藏的基本精神的内在关系。一、“记忆”联系着古与今 笔者之所以讨论“元典精神与近代化的相互关系”这样一个历史跨度极大的课题,乃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古今贯通的“记忆动物”,能够继承过往时代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必象动物那样,一代又一代在本能轨迹内徘徊。动物从脱离母体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精神 中国近代化 后发国家 中世纪 近代化运动 “记忆” 中华文化 近代化进程 反应模式 工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不副实的主干载体——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在近代化中的角色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54-61,共8页
1 近代化与现代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现代化(modemisation)系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迁。大体说来,它发源于十六世... 1 近代化与现代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现代化(modemisation)系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迁。大体说来,它发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运动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 十八世纪 现代化 十六世纪 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工业化 清政府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科学与中国近代化
6
作者 胡维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1-14,共4页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五四时期,五四人物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深沉反思,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向了最高峰。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并没有取得最后成功。中国近代化的出路在哪里?五...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五四时期,五四人物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深沉反思,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向了最高峰。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并没有取得最后成功。中国近代化的出路在哪里?五四人物把这一巨大历史课题留给了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运动 近代化历程 民主与科学 民主科学 洋务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近代化观念变革比较研究
7
作者 许苏民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40-45,共6页
十五世纪在西欧各国开始的世界近代化的历史运动,携带着它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武器,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向着古老的东方世界猛袭。西方文化的外在冲击和本民族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象两只强有力的巨手,将中国和俄国推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至第一... 十五世纪在西欧各国开始的世界近代化的历史运动,携带着它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武器,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向着古老的东方世界猛袭。西方文化的外在冲击和本民族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象两只强有力的巨手,将中国和俄国推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的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占42%,中国的近代工业至解放前夕也已达到占国民经济的10%的水平。与两国的经济近代化运动相伴而行的近代化观念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变革 近代化运动 俄国 资本主义萌芽 十九世纪 马克思主义 比较研究 西欧文化 近代工业 十五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元典精神的近代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天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7期9-14,共6页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在一种特定的国际一国内环境里,中国开始卷入世界性近代化过程,前后大体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三个发展阶段。有一种解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论叫做“冲击—反应”论,认为中国社会本是一个封闭自足体系...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在一种特定的国际一国内环境里,中国开始卷入世界性近代化过程,前后大体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三个发展阶段。有一种解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论叫做“冲击—反应”论,认为中国社会本是一个封闭自足体系,只是受到西方冲击以后,方被动反应,勉强走上近代化历程,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唯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精神 近代意义 十九世纪 近代化运动 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 近代化进程 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化 西方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立架构 别开生面——《中国近代史记》读后小议
9
作者 何若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徐泰来同志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分上中下三册,共158万余言,已于1989年秋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巨著,不仅在体例上与众不同,在分量上创新纪录,而且更突出的是在〈史〉的叙述上另立架构,别开生面.读后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关键词 中国近代 立架 读后 小议 地主阶级 权术 创新纪录 近代化运动 阶级斗争 助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破旧格局的第一部中国近代史巨著——评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
10
作者 董方奎 雷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由徐泰来主编、国内几十名专家学者参加撰写的《中国近代史记》(以下简称《史记》)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同行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与好评,它是建国40余年来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冲破旧格局的第一部巨著,从体例、体系到内容,无不以崭新的面貌展... 由徐泰来主编、国内几十名专家学者参加撰写的《中国近代史记》(以下简称《史记》)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同行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与好评,它是建国40余年来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冲破旧格局的第一部巨著,从体例、体系到内容,无不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一、体例上的创新。《史记》吸收古今中外史学体裁的优点,采用纪传体与章节体相结合的方式,把全书分为:史8章、志15章、44表、209传。4个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近代史体系,既能具体把握历史的脉络、规律,又不显得臃肿、重复。在“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史记》 近代化运动 格局 资本主义近代化 半殖民地化 清政府 阶级斗争 预备立宪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代社会集团的研究应不断深化──《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前言
11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51,共4页
对近代社会集团的研究应不断深化──《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前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淮系集团研究中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变动最激烈,色彩最斑斓的,要数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社会。随着天朝自大的迷梦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对近代社会集团的研究应不断深化──《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前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淮系集团研究中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变动最激烈,色彩最斑斓的,要数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社会。随着天朝自大的迷梦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整个19世纪下半叶乃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研究 李鸿章 近代社会 系集 近代化运动 集团政治 政治集团 甲午战争 清政府 北洋水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与19世纪后期的中日外交
12
作者 王鹤鸣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9,共5页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日外交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日本政府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中日两国 近代化运动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风俗史研究的新尝试——读严昌洪著《西俗东渐记》
13
作者 长弓 《理论月刊》 CSSCI 1992年第6期48-48,共1页
严昌洪同志的近著《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章开沅主编《中外近化比较研究丛书》之一,湖南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下简称《西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社会风俗史著作。《西俗》从社会风俗变迁的角度探寻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严昌洪同志的近著《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章开沅主编《中外近化比较研究丛书》之一,湖南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下简称《西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社会风俗史著作。《西俗》从社会风俗变迁的角度探寻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轨迹,揭示出改革传统生活习俗,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让中国也跨入近代文明的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里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探讨对于扩展史学研究的视野,打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旧格局具有一定意义。“西俗东渐”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从近代以至今天,人们对这种现象作过各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代化运动 中国社会 比较研究 现代生活方式 史学研究 生活习俗 近代文明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14
作者 何志龙 蔡礼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29-129,共1页
今年是戊戌变法一百周年。1998年5月22日,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历史学会在西北大学举办了“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陕西省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新闻出版部门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历史学会... 今年是戊戌变法一百周年。1998年5月22日,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历史学会在西北大学举办了“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陕西省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新闻出版部门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彭树智教授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学术讨论会 一百周年 维新运动 刘古愚 中国近代化道路 近代中国社会 社会科学联合会 救亡与启蒙 近代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黄山市举行
15
作者 杨凯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4-,69,共2页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一、关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传统分法大都按照中国史或日本史的分期来划分,有些学者过去曾对此提出异议,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分期观点。与会代表扬正光认为,按照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期的观点较为可取,并据此提出应把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作为中日关系史的古代和近代的分期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术讨论会 黄山市 分期问题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中日文化交流 安徽省 近代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