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
1
作者 黄克剑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14-23,109,共11页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拓展阶段,二十年代主要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三十年代主要以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但由于二者都是对东西文化总体的比较,所以纵的时代坐标上的比较和横的民族坐标上的比较又总是相互渗透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研究 三十年代 民族精神 近代中西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比较 西文 中国文化 十九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2
作者 鲁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近代香港曾经是英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基地。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人文环境,客观上,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一、新式学校与西学的传播 1842年香港被割占以后,西方人蜂拥而至。传... 近代香港曾经是英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基地。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人文环境,客观上,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一、新式学校与西学的传播 1842年香港被割占以后,西方人蜂拥而至。传教士们也迅速将活动基地从南洋迁来,香港很快成为欧美传教士来华集散地,各种教会团体竞相成立。早期传教士主要通过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来传播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可以说,香港近代教育事业是由传教士开其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香港 欧美传教士 新式学校 理雅各 中国文化 《循环日报》 中国典籍 王韬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碧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61-69,共9页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西方传教士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教会学校 中国社会 裨治文 基督教新教 西方文明 中国丛报 马礼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体西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最佳”调和物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2期223-226,共4页
关键词 “中体西用” 近代中西文化 中西文化 传统文化 近代中国 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近代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畸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州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5
作者 陶飞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1-108,共8页
登州是山东一个不大的沿海城市,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非常的引人注目,这不仅仅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登州曾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西方开放,而是由于登州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潮流中,特别是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有过突出的地位,甚至直到今天,... 登州是山东一个不大的沿海城市,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非常的引人注目,这不仅仅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登州曾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西方开放,而是由于登州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潮流中,特别是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有过突出的地位,甚至直到今天,这种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仍使登州在海外世界有比较高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狄考文 基督教大学 教会学校 宗教 不平等条约 北长老会 基督教徒 神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龚书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13,共7页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时颇早。规模大的一次,是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其时欧洲有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输入某些近代科学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应该说是在1840年鸦片战...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时颇早。规模大的一次,是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其时欧洲有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输入某些近代科学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应该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避免误解,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有来有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文化 历史反思 中西文化的会通 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党人 维新人士 外来文化 民权 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沉思录——评汪澍白主编《文化冲突中的抉择》
7
作者 张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27-128,119,共3页
在鸦片战争后国门顿开、民族危机紧迫的形势下,围绕着中西文化冲突而展开的论争,逐步展现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从引进外来文化、批判和改造传统到实现中国文化的重构,至今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研究现实要借鉴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 在鸦片战争后国门顿开、民族危机紧迫的形势下,围绕着中西文化冲突而展开的论争,逐步展现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从引进外来文化、批判和改造传统到实现中国文化的重构,至今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研究现实要借鉴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者从不轻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 中国文化 抉择 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 历史经验 近代中西文化 文化心态 时代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的透视,辩证的思维——《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评介
8
作者 黄兴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由郑师渠、史革新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一书,是近年来文化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可喜的新成果. 中西文化论争,是近代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热"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对这一... 由郑师渠、史革新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一书,是近年来文化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可喜的新成果. 中西文化论争,是近代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热"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关于近代的中西文化论争,过去也有过不少探讨,但一般都比较具体,缺乏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反思》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论述了近代史上各个时期的有关论争,清晰地勾画出了此一论争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脉络,总结了其历史特点、思想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而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 著者在宏观把握这一论争发展线索的过程中,有三点尤具识力.一是在新文化运动阶段,强调和凸现了《新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论争 近代中西文化 宏观把握 文化运动 反思 完整系统 时代价值 历史特点 重要内容 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冲突的性质及其根源——兼论两种文化的价值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廷嘉 沈大德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5期37-42,共6页
古今中外之争,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中心议题之一。分析中西文化冲突,人们习惯于比较两者的特点,但重要的是应该深入到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性质及其根源的探讨。而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弄清中西文化特别是... 古今中外之争,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中心议题之一。分析中西文化冲突,人们习惯于比较两者的特点,但重要的是应该深入到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性质及其根源的探讨。而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弄清中西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内容和社会作用,辨析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三者之间的层次区别和系统联系。本着这种基本精神,本文拟从探析中西文化价值特征的角度,着重研讨中西文化冲突的性质及其根源,旨在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近代中西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中心议题 中国近现代 中国资产阶级 近代文化 资本主义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案与传教士之文化观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继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89-94,共6页
教案、反洋教斗争和传教士问题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教案与反洋教斗争,乃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制约... 教案、反洋教斗争和传教士问题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教案与反洋教斗争,乃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制约与影响下发生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酿造出教案与反洋教斗争的二重变奏;由士大夫、官吏、秘密会党和农民倡导并为主力的近代反洋教斗争,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爱国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杂揉和交融;而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是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担当了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的双重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反洋教斗争 近代中国社会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冲突 教案 文化 民族矛盾 基督教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化觉醒与《人境庐诗草》
11
作者 陈其泰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81-86,共6页
在文化史研究领域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著述作微观的剖析,将会使宏观概括更加全面中肯。基于此,本文试从近代文化觉醒的角度分析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一、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以抨击封建儒学的痼疾开篇,以预言20世纪帝制必定灭亡... 在文化史研究领域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著述作微观的剖析,将会使宏观概括更加全面中肯。基于此,本文试从近代文化觉醒的角度分析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一、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以抨击封建儒学的痼疾开篇,以预言20世纪帝制必定灭亡终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文化觉醒 近代文化 西方列强 文化思想 诗歌创作 民族主体意识 近代中西文化 新思想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与吴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嘉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 宁镇地区 诸子百家 多元一体 顾炎武 南京文化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孙中山文化思想演变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5-19,142,共6页
孙中山接受过西方国家13年正规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一生中有30余年在海外,“平生主张,颇有合于西洋治国安民之大径”,对西方文化和西方事事物物是“熟察”的,并偏爱西方。但是,待及晚年,他出人意料地将自己文化思想的渊源归续于传统文... 孙中山接受过西方国家13年正规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一生中有30余年在海外,“平生主张,颇有合于西洋治国安民之大径”,对西方文化和西方事事物物是“熟察”的,并偏爱西方。但是,待及晚年,他出人意料地将自己文化思想的渊源归续于传统文化的因袭,而有三民主义“首渊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同时还宣称“要恢复固有的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文化思想 思想演变 文化 近代中国 三民主义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国家 中华民族 社会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卫平教授和中国近代哲学研究
1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97-97,共1页
陈卫平教授,1951年6月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8年考取华东师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1981年获哲学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哲学系副主任。 陈牧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尤其是中... 陈卫平教授,1951年6月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8年考取华东师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1981年获哲学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哲学系副主任。 陈牧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哲学 近代中西文化 教授 中西文化比较 冯契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明清之际 哲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目录学的传入及其影响(1896—1949)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静雯 《图书情报知识》 1987年第4期31-32,共2页
由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得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目录学的传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由此,可将这一时期的目录学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6—1924,西方目录学对我国传统书目工作的冲击。第二阶段:1925—1936,西方目录学... 由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得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目录学的传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由此,可将这一时期的目录学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6—1924,西方目录学对我国传统书目工作的冲击。第二阶段:1925—1936,西方目录学思想的传入。第三阶段;1937—1949,中西目录学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目录学 目录学研究 书目工作 目录学思想 目录学家 中西目录学 书目方法论 近代中西文化 目录学理论 书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与国情》(提纲)
16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9-9,共1页
《历史与国情》这一教材已使用五年,期间虽曾作过较大幅度的修改(第二版),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以使该教材更趋完美。 此次修订,一要理顺该书的总体思路与体系,解决该书中自身重复和该书与其它课程教材之间的重复问题;二要... 《历史与国情》这一教材已使用五年,期间虽曾作过较大幅度的修改(第二版),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以使该教材更趋完美。 此次修订,一要理顺该书的总体思路与体系,解决该书中自身重复和该书与其它课程教材之间的重复问题;二要调整充实部分内容,既要注意必要的覆盖(中国革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传统文化 封建政治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中国革命史 新民主主义 近代中西文化 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体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