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探究及当代启示 |
崔发展
廖璐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从香港史看西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刘蜀永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3
|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 |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0 |
0 |
|
4
|
浅析《中国农村》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迁 |
朱映红
|
《云梦学刊》
|
2017 |
2
|
|
5
|
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与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 |
侯且岸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6
|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 |
刘会军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7
|
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东北乡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评《近代中国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 |
刘春玲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8
|
中国近代史分期之我见——兼谈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 |
唐建增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1989 |
1
|
|
9
|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评《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
周少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
费雅君
|
《青海教育》
|
1998 |
0 |
|
11
|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赵清善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12
|
论中国近代伦理道德转型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局限 |
张怀承
|
《船山学刊》
|
1999 |
2
|
|
13
|
中国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郭长春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4
|
李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 |
郎廷建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
2015 |
0 |
|
15
|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选择的五条道路 |
刘瑛
|
《滨州学院学报》
|
1992 |
0 |
|
16
|
略论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形成 |
王德锋
|
《山东体育科技》
|
1990 |
1
|
|
17
|
透过硝烟的沉思——中国近代战争文学三谈 |
喻季欣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89 |
1
|
|
18
|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倪廉洁
任天义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9
|
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的起点应该更高 |
马鸿谟
|
《浙江金融》
|
1985 |
0 |
|
20
|
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 近代中国三位伟大人物的救国方案论略 |
吴廷桢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