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对金鱼运输胁迫下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许议丹 黄璞祎 +2 位作者 王惟珺 王丹 李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为探究水中添加芦荟(Aloe vera)提取物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体质量为2.15 g±0.62 g)运输胁迫下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运输时长下(2、4、6、12、24 h)金鱼的死亡率和行为变化,方面比较了芦荟提取物的抗应激效果... 为探究水中添加芦荟(Aloe vera)提取物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体质量为2.15 g±0.62 g)运输胁迫下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运输时长下(2、4、6、12、24 h)金鱼的死亡率和行为变化,方面比较了芦荟提取物的抗应激效果,确定了最佳给药浓度。结果表明:运输6 h以上金鱼在运输完成96 h内出现死亡,随着运输时间延长金鱼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设置对照组和50、100 mg/L组(分别在水中添加0、50、100 mg/L芦荟提取物),运输6 h,与对照组相比,50、100 mg/L组金鱼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运输完成0 h时50 mg/L组金鱼血清中血糖、皮质醇含量和100 mg/L组金鱼背部肌肉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50 mg/L组金鱼鳃中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运输完成24 h时50 mg/L组金鱼肝中SOD含量和100 mg/L组金鱼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50 mg/L组金鱼肝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50 mg/L组相比,100 mg/L组金鱼运输完成0 h时鳃中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运输完成24 h时血清中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中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运输完成0 h相比,50 mg/L组金鱼运输完成24 h血清中血糖和鳃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中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100 mg/L组金鱼运输完成24 h背部肌肉乳酸和黏液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能够改善运输胁迫下金鱼的应激并提高抗应激能力,建议添加浓度为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芦荟 运输胁迫 鱼类行为 鱼类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胁迫下日本黄姑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鹏 柴学军 +3 位作者 尹飞 胡则辉 朱云海 王跃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研究了运输胁迫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防御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处理前水平(P<0.05),之后逐渐下降到与... 研究了运输胁迫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防御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处理前水平(P<0.05),之后逐渐下降到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在处理后也有所升高,但一直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中维生素C(VC)含量在处理后1 h显著性升高,以应对氧化压力;而自由基含量先升在胁迫0.5 h后快速降低并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在处理后0.5 h达到最高值,然后快速恢复并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运输胁迫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日本黄姑鱼造成影响,在胁迫应激反应中SOD和CAT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指示剂用于胁迫状态的检测;同时,日本黄姑鱼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能较快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并调整鱼体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运输胁迫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奇奇 温久福 +2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 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运输胁迫 肝脏 脾脏 组织损伤 抗应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胁迫对大菱鲆生理免疫影响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壮 田涛 +6 位作者 吴忠鑫 杨军 刘敏 高东奎 黄帅 卫力博 史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4期74-83,共10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鱼种,为研究运输胁迫对大菱鲆生理免疫的影响,并确定大菱鲆的优选运输方案,采用体长为4.65±1cm(幼体组)和14.50±1cm(成体组)2种规格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运输条...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鱼种,为研究运输胁迫对大菱鲆生理免疫的影响,并确定大菱鲆的优选运输方案,采用体长为4.65±1cm(幼体组)和14.50±1cm(成体组)2种规格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运输条件,分析其非特异性免疫、呼吸排泄及死亡率变化,并探究活鱼苗运输的优选方案,结果显示:(1)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呈现降低趋势并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模拟运输中温度的升高、密度的增加和震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丙二醛(MDA)呈现升高趋势并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模拟运输中温度的升高、密度的增加和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2)大小2种规格的大菱鲆在运输胁迫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免疫能力,幼体组中的GOT、GPT、SOD、MDA的表现优于成体组,成体组中的CAT、AKP、LZM优于幼体组;(3)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模拟运输中温度的升高、密度的增加和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幼体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升高程度要低于成体组;(4)实验结束后的幼体组与成体组大菱鲆死亡率均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实验结束时的死亡率极低,而在0~24h死亡率达总死亡率的50%以上,24~48h内的死亡率又开始下降。随着模拟运输中温度的升高、密度的增加和震动强度的增加,2种规格的大菱鲆的总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体组的总死亡率的升高程度要低于幼体组;(5)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法得出综合考虑成本及运输效果前提下,幼体组与成体组大菱鲆的优选运输方案均为A1B1C2,即温度为15℃、密度为ind·L^-1、震动强度为200R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非特异性免疫 运输胁迫 温度 密度 震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肝脏响应运输胁迫的转录组学分析
5
作者 刘绩昌 康玉军 +3 位作者 权金强 朱利瑞 宋国林 刘哲 《西北农业学报》 2025年第9期1573-1582,共10页
为探究虹鳟响应运输胁迫的生理机制,通过模拟活鱼运输,进行了运输胁迫试验,之后分别采集对照组(运输0 h组)和处理组(运输8 h组)虹鳟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鉴定出4389个DEGs,其... 为探究虹鳟响应运输胁迫的生理机制,通过模拟活鱼运输,进行了运输胁迫试验,之后分别采集对照组(运输0 h组)和处理组(运输8 h组)虹鳟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鉴定出4389个DEGs,其中上调2526个,下调1863个。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DEGs主要与转移酶活动、催化活动等分子功能相关,主要富集在细胞代谢过程、胞内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条目。KEGG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在能量代谢和免疫相关通路中。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 kinase,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c)、细胞凋亡通路中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和抑凋亡基因(BCL2 like 1,bcl-xl)及FOXO信号通路中抑凋亡基因(B-cell lymphoma 6,bcl-6)的表达量在运输胁迫8 h后显著上调,而类固醇合成通路中胆甾烯醇δ-异构酶(Cholestenol Delta-isomerase,ebp)、角鲨烯单加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elta24-sterol reductase,dhcr24)和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arnesyl-diphosphate farnesyltransferase 1,fdft 1)基因的表达量则显著下调。为了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关通路中7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其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转录组 运输胁迫 糖脂代谢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黑鲷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丹丹 陈丕茂 +3 位作者 朱爱意 袁华荣 冯雪 王文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9-1446,共8页
【目的】研究密度胁迫对黑鲷鱼苗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运输密度,为黑鲷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长9.0~11.7 cm的健康黑鲷鱼苗490尾,共设5个密度组(D1、D2、D3、D4和D5),每袋对应装入黑鲷鱼苗10、15... 【目的】研究密度胁迫对黑鲷鱼苗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运输密度,为黑鲷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长9.0~11.7 cm的健康黑鲷鱼苗490尾,共设5个密度组(D1、D2、D3、D4和D5),每袋对应装入黑鲷鱼苗10、15、20、25和30尾,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方式,运输时间2 h 45 min,分别于运输后0、6、12、24和48 h共5个时间点取样检测,对比不同密度运输后黑鲷幼鱼鳃丝Na+/K+-ATPase酶(NKA)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总蛋白(TP)、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方式,各密度组的黑鲷鱼苗存活率均为100%,运输后恢复48 h的存活率仍为100%。经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2 h 45 min后,各密度组黑鲷鱼苗鳃丝组织中的NKA活性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下同),肝脏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但三者均在恢复12 h后达到峰值;肝脏组织中的MDA含量整体上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除D1组外其他密度组的MDA含量均在恢复6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恢复48 h后D1、D2、D3和D4组的MDA含量基本恢复到运输前水平;肝脏组织中的TP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恢复48 h后其含量明显升高,但仍低于运输前水平;肝脏组织中的LDH活性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D1、D2和D3组的LDH活性整体上呈逐渐降低趋势,D4和D5组的LDH活性则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密度胁迫对黑鲷鱼苗运输存活率无影响,但其免疫酶活性及代谢能力均受影响,需在运输后暂养48 h才开始或基本恢复到运输前水平。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且运输时间不超过3 h时,以每袋装20~25尾9.0~11.7 cm规格的黑鲷鱼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运输密度胁迫 存活率 免疫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期间维生素浸泡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赵慧妍 王庆奎 +1 位作者 邢克智 陈丽君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6-61,共6页
运输操作会对鱼类造成应激胁迫,口服B族维生素、维生素C有助于鱼类缓解应激胁迫,但用上述维生素药浴是否有助于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在体重为(23.8±3.8)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运输期间(持续30 min),... 运输操作会对鱼类造成应激胁迫,口服B族维生素、维生素C有助于鱼类缓解应激胁迫,但用上述维生素药浴是否有助于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在体重为(23.8±3.8)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运输期间(持续30 min),用维生素B2(10 mg/L)、维生素C(3.4g/L)药浴,对照组在运输期间不加维生素。在运输结束后第一、三、五和七天取血液和组织,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维生素组相比,对照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L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显著升高(P<0.05),脾SOD、CAT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MDA显著升高(P<0.05),维生素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肌肉LZM、LDH变化显著(P<0.05),且对照组波动更大。结论:在30 min的运输过程中用上述维生素浸泡,有助于维持红鳍东方鲀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对稳定,缓解运输对其造成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运输胁迫 维生素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黑鲷幼鱼生理指标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鹏 姜亚洲 +1 位作者 周永东 徐开达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0-718,共9页
为探讨养殖密度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生理指标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分析了4种养殖密度:0.164 kg·m^(-3)(A组)、0.328 kg·m^(-3)(B组,对照组,近似实践中苗种养殖密度)、0.492 kg·m^(-3)(C组)和0.656 kg... 为探讨养殖密度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生理指标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分析了4种养殖密度:0.164 kg·m^(-3)(A组)、0.328 kg·m^(-3)(B组,对照组,近似实践中苗种养殖密度)、0.492 kg·m^(-3)(C组)和0.656 kg·m^(-3)(D组)条件下黑鲷的生长、存活和应激相关指标变化,并通过运输操作检验了应激状态下各组黑鲷的适应差异。结果显示,经过60 d的实验,各密度组黑鲷生长和存活存在差异,其中A组黑鲷终末全长、体质量、增重率和存活率等均显著高于C、D两个高密度组(P<0.05)。生理生化分析显示,各组黑鲷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D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D两组黑鲷体内葡萄糖含量较A、B两组显著升高,乳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A组黑鲷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运输后,A组黑鲷皮质醇含量在2 h时显著升高(P<0.05),之后又快速回落,而C、D高密度组的皮质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D两组黑鲷体内葡萄糖含量在运输后变化基本不显著,乳酸含量在运输48 h时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A组黑鲷体内葡萄糖含量变化较大。此外,C、D组SOD活力较运输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不仅影响黑鲷的生长,还可通过影响鱼体能量代谢、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可减少黑鲷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升群体的抗应激能力,从而提升其放流后苗种在自然水体中的适应力和放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养殖密度 应激反应 运输胁迫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