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运转稳定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丽文 闫丽 朱瑞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阐述了带滚轮、连杆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运转稳定性问题,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证明了它在运转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拍打”,说明了此种闸门能够保持其稳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水流流态的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闸门“拍打”现象。
关键词 运转稳定性 水力自动闸门 翻板 抬打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雷 宋鹏 +3 位作者 杜宝国 隆武强 冯立岩 刘爱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3-587,共5页
为研究燃料组分变化对煤层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一台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煤层气发动机运转稳定性试验研究,探明了稀燃极限以及燃料当量比、煤层气各组分混合比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及运转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掺氢燃烧的方式研究了掺氢... 为研究燃料组分变化对煤层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一台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煤层气发动机运转稳定性试验研究,探明了稀燃极限以及燃料当量比、煤层气各组分混合比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及运转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掺氢燃烧的方式研究了掺氢量对煤层气发动机稀燃极限及循环变动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煤层气中CO_2含量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及运转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随着CO_2含量的升高,有效热效率逐渐下降、并在较高CO_2含量时急剧恶化,发动机的循环变动系数增加;掺氢能够有效拓展稀燃极限,随掺氢量的升高煤层气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即使在较低当量比条件下采用较高的H_2含量仍能获得较理想的循环变动系数(COV_(IMEP)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火花点火发动机 运转稳定性 稀燃极限 CO2稀释 有效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不宜低速长时间运转的原因
3
作者 叶发兴 《贵州农机化》 2012年第4期32-32,共1页
在油价上涨的今天,有些驾驶员为了节省燃油而让柴油机长时间在低速运转,却不知带来了机件严重损坏的后果。一、从柴油雾化质量良好方面考虑:喷油器喷油雾化质量好坏主要与喷油压力、喷油孔直径和凸轮轴转速有关。由于喷油孔尺寸一般已... 在油价上涨的今天,有些驾驶员为了节省燃油而让柴油机长时间在低速运转,却不知带来了机件严重损坏的后果。一、从柴油雾化质量良好方面考虑:喷油器喷油雾化质量好坏主要与喷油压力、喷油孔直径和凸轮轴转速有关。由于喷油孔尺寸一般已固定不变,因此柴油雾化质量好坏就决定于喷油压力和凸轮转速。喷油压力越高及凸轮轴转速越快,喷油雾化质量越好。而凸轮轴转速是由曲轴转速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长时间 运转稳定性 发动机 凸轮轴转速 雾化质量 喷油器 喷油压力 柴油雾化 曲轴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磁力轴承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军 刘小英 +1 位作者 胡业发 柴苍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轴向磁力轴承为研究对象 ,给出了它的数学模型 .介绍了新型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响应速度快 ,具有较好的控制稳定性和运转稳定性。
关键词 磁力轴承 数字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控制稳定性 运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捆机旋转切割喂入装置设计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普 张云 +1 位作者 季邦 高利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3,52,共6页
打捆机旋转切割喂入装置是打捆机械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工艺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秸秆物料的揉切及成捆效果。因此,分析旋转切割喂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优缺点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旋转切割喂入装置主要部件的研究设计... 打捆机旋转切割喂入装置是打捆机械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工艺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秸秆物料的揉切及成捆效果。因此,分析旋转切割喂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优缺点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旋转切割喂入装置主要部件的研究设计、理论计算,可以有效提高加工设计工艺;对主要部件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对部件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机械的品质,减少二次改进带来的不必要资金投入。该装置结构简单、切碎效果良好,可为同类机具改进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捆机 旋转切割喂入装置 运转稳定性 运行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对中偏差探讨
6
作者 黄祥君 徐万年 +1 位作者 吴粉山 陈军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6-468,共3页
首先通过建立适当的力学模型后求出由于轴系对中偏差而产生的轴承静载荷的变化,进而求出轴承的有关动特性,评估轴系运转的稳定性,还进行了轴系对中偏差所产生的应力的计算,校核了转子疲劳强度和连接螺栓剪切强度,从而确认轴系的对中偏... 首先通过建立适当的力学模型后求出由于轴系对中偏差而产生的轴承静载荷的变化,进而求出轴承的有关动特性,评估轴系运转的稳定性,还进行了轴系对中偏差所产生的应力的计算,校核了转子疲劳强度和连接螺栓剪切强度,从而确认轴系的对中偏差是否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中偏差 轴系运转稳定性 失稳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