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达
马世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6期9052-9057,共6页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长期发育断裂;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被断裂错断的水下扇砂体;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是早期伸展断裂构成的不整合面。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源内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沟通的洼中隆、断鼻和洼间隆是源内圈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2)源上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3)源侧被早期伸展断裂作为不整合面沟通的洼间隆上的基岩潜山是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4)源外被断裂错断水下扇砂体沟通的断阶带是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运移输导通道
油藏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玉萍
雷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和阿拉新;第3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由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区内萨二、三油层组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气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4条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油气富集程度受运移输导量控制,油气输导量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输导通道
油气藏
萨二
三油层
松辽盆地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达
马世忠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6期9052-9057,共6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7-03)
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060220002)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长期发育断裂;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被断裂错断的水下扇砂体;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是早期伸展断裂构成的不整合面。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源内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沟通的洼中隆、断鼻和洼间隆是源内圈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2)源上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3)源侧被早期伸展断裂作为不整合面沟通的洼间隆上的基岩潜山是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4)源外被断裂错断水下扇砂体沟通的断阶带是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
关键词
贝尔凹陷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运移输导通道
油藏
控制作用
Keywords
Berer sag source rocks traps spatial matching migration pathway reservoircontrolling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玉萍
雷琳
机构
大庆职业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基金
国家973重点研究项目"高效大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研究"(2001CB209104)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和阿拉新;第3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由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区内萨二、三油层组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气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4条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油气富集程度受运移输导量控制,油气输导量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关键词
运移输导通道
油气藏
萨二
三油层
松辽盆地西斜坡
Keywords
migration path
reservoir
s2+3 reservoirs
the western slope of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李达
马世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刘玉萍
雷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