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志建 李团结 廖世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共8页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波浪和陆架水入侵等多种动力作用,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颗粒在北面最粗,南面次之,中间最细,东面略粗,西面略细;分选由中部向东、西两岸逐渐变好,但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伶仃洋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泥沙呈现出向西南输运的总趋势;内伶仃洋四周泥沙受各种力作用,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中心区域为最大浑浊带,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淇澳岛以南至澳门半岛以东海域受粉砂和黏土向西扩散影响,泥沙向西运移。大屿海峡及外伶仃岛附近海域为高盐水入侵通道,泥沙向西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伶仃洋 GST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尉建功 冯秀丽 +2 位作者 林霖 刘潇 刘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1,共6页
通过对辽东湾西南部秦皇岛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趋势。结果显示沉积物粒径呈现整体自岸及远增大、局部由西南向东北增... 通过对辽东湾西南部秦皇岛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趋势。结果显示沉积物粒径呈现整体自岸及远增大、局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大的趋势,既符合近海沉积的一般规律,同时表明该区沉积物的输运受地形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存在局部差异性;沉积物具有河砂的特点,岸滩沉积物以河流来沙为主;沉积物整体上离岸输运,在研究区西南部沉积物由西南向东北输运,沉积区普遍具有多动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运移趋势 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分布特征与运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冯利 冯秀丽 +2 位作者 宋湦 肖晓 田动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运用粒度参数分析、黏土矿物含量分析、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采自莱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黏土矿物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了该研究区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运移趋势。研究区由岸... 运用粒度参数分析、黏土矿物含量分析、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采自莱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黏土矿物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了该研究区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运移趋势。研究区由岸向海沉积物类型大致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黏土质粉砂,并且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在近岸区域呈现较为明显的平行岸线的条带状特征;同时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也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研究区黏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除伊利石分布大致为黄河三角洲近岸低,向研究区东北方向逐渐升高外,其余的黏土矿物都表现出了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且主要物源为黄河物质输入。Flemming三角图研究区所有采样点大部分分布在Ⅱ区,少部分分布在Ⅲ区,说明研究区整体水动力较强;采样点在A—E区均有分布,但在C、D两区分布最多,说明研究区沉积物粒径较集中。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由岸向海输运的趋势,具体来看,黄河沉积物入海后向北、向东、向南运移,研究区内沉积物的来源是黄河输沙以及周围入海的小河流的输沙和沿岸冲刷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粒度分析 黏土矿物 水动力 运移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及其运移趋势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永东 陈沈良 谷国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8,共8页
根据2008年10月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取样,结合水文观测和相关波浪资料,通过粒度分析以及粒径趋势矢量和掀沙动力等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其运移趋势。研究表明: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由岸向海呈"粗-... 根据2008年10月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取样,结合水文观测和相关波浪资料,通过粒度分析以及粒径趋势矢量和掀沙动力等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其运移趋势。研究表明: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由岸向海呈"粗-细-粗-细"的条带状分布,相应地形成了沿岸最粗、近岸次细、远岸次粗和外海最细的4个沉积区,呈现出沉积物由粗沉积区向细沉积区运移的趋势;引堤阻隔了两侧潮流运动和波浪传播的连续性,引起引堤-引桥连接部位水流的辐聚或辐散,对于来自NE向的常强浪,引堤北侧为迎波区,南侧为波影区,致使沿岸和近岸的局部水动力场改变,从而造成了引堤南北侧沉积物分布和运移的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沉积物在总体上呈离岸运移,与余流呈偏东向的离岸流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参数 运移趋势 东营港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现代沉积物运移趋势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玉中 陈沈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3-431,共9页
地形、物源和水动力条件是洋山港海域现代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粉粒和粘粒是现代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潮流是起动和搬运现代沉积物的主要动力,悬移是现代沉积物最主要的搬运方式,跃移是次要搬运方式,现代沉积物的起动和沉积过程交... 地形、物源和水动力条件是洋山港海域现代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粉粒和粘粒是现代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潮流是起动和搬运现代沉积物的主要动力,悬移是现代沉积物最主要的搬运方式,跃移是次要搬运方式,现代沉积物的起动和沉积过程交替频繁。研究区现代沉积物长期净运移趋势表明:研究区东部的黄泽洋向洋山港海域的输沙趋势显著;洋山港岛链峡道深槽的形成,系由峡道东部和西部的现代沉积物各向峡道两端分异运移所致;小洋山—唐脑山一线将是今后港区泥沙淤积的主要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洋山港 现代沉积物 运移趋势 峡道 崎岖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州湾南部海域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谷东起 吴桑云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1,共7页
重矿物组合、含量变化和特征矿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是沿海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廉州湾南部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发现该区重矿物分布以北海地角为界 ,其百分含量和特征矿物南北有别 ,可能分别代表不... 重矿物组合、含量变化和特征矿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是沿海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廉州湾南部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发现该区重矿物分布以北海地角为界 ,其百分含量和特征矿物南北有别 ,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来源区。其中廉州湾北部南流江流域来沙是该区主要物源 ,运移趋势为自 NE向 SW;地角西南岸段、岭南侧海岸侵蚀及银滩来沙也为该区提供了部分物源 ,运移趋势为绕过冠头岭沿海岸向 N方向运移。由于缺乏北海陆域陆相地层重矿物含量等相关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泥沙来源 运移趋势 廉州湾 海底表层沉积物 波浪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理统计应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探索——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许锦 席斌斌 +1 位作者 饶丹 张美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3,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综合分析原油运移趋势的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简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将样品中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诸多运移指标综合表征为一个参数———运移指数(Im),Im可以用来判断各取样点距离烃源灶的相... 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综合分析原油运移趋势的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简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将样品中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诸多运移指标综合表征为一个参数———运移指数(Im),Im可以用来判断各取样点距离烃源灶的相对远近;通过比较不同类别Im的标准差,定义了一个可信度参数(K),用于判断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分别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的22个原油样品的极性化合物的66个浓度数据、13个成熟度参数比值和15个极性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等3组数据的分析,得到3张Im等值线图;3组数据的K值比较后可知极性化合物浓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可信。其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运移方向是从东向西,从南往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运移趋势 奥陶系原油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极性化合物浓度分布及运移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锦 饶丹 +2 位作者 张梅珍 宋晓英 马媛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根据原油中的3类极性化合物(烷基咔唑类化合物、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类化合物)在运移过程中与固相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特征,探讨了这3种极性化合物与固定相通过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等作用力而被吸附,并导致原油中极性化合物... 根据原油中的3类极性化合物(烷基咔唑类化合物、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类化合物)在运移过程中与固相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特征,探讨了这3种极性化合物与固定相通过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等作用力而被吸附,并导致原油中极性化合物浓度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的现象。通过对塔河油田22个奥陶系原油样品中3类极性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其浓度具有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规律,指示出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的运移具有从南部和东部指向主体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原油 极性化合物 浓度 运移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志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8,共8页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义。结果表明: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和陆架环流等动力作用,表层沉积物颗粒呈现出研究区西南部及北部口门附近的泥沙较粗,中部和东部的泥沙较细。东部(即大鹏湾及大亚湾以南的陆架区域)和西南部的分选略好于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的分选又略好于研究区的中南部区域(万山群岛的东南面及担秆列岛以南的区域),但泥沙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不一致。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珠江河口及近岸区域(10 m以浅)泥沙主要向南和西南运移;外海陆架区泥沙主要向东运移;大亚湾和红海湾以南至60 m以浅区域的泥沙呈现向南运移的趋势。黄茅海北面的泥沙向西南运移;大襟岛和荷包岛以南及两岛之间是高盐陆架水入侵通道,泥沙整体向北运移;黄茅海中部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水平运移趋势不显著,只略微向西输运,故黄茅海河口湾中西部床面有淤浅的趋势。在(113.52E,21.76N)点附近存在一个巨大的泥沙辐聚中心,其东北、西北和南面泥沙均向该点运移辐聚;在万山岛至桂山岛周边区域泥沙呈现出逆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GSTA模型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山湾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永根 吴建政 +1 位作者 朱龙海 朱晓明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4期26-31,共6页
采用单宽输沙、沿岸输沙、海图对比及钻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乳山湾内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量变化两方面问题,蚀淤分析将乳山湾划分为:东汊、西汉、潮流通道和口门4部分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乳山湾以河流来沙为主,湾内泥沙主要被落潮流... 采用单宽输沙、沿岸输沙、海图对比及钻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乳山湾内泥沙运移趋势及蚀淤量变化两方面问题,蚀淤分析将乳山湾划分为:东汊、西汉、潮流通道和口门4部分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乳山湾以河流来沙为主,湾内泥沙主要被落潮流带出湾外,在口门附近沉降形成落潮流三角洲,湾外两侧岸段破波带泥沙主要向口门方向运移,而悬移质泥沙主要被涨潮流带向湾顶。淤积区域集中在东西两汊及口门附近,潮流通道以侵蚀为主,东汉淤积速率为0.4~13.2cm/a,口门附近淤积速率为6~20cm/a,潮流通道侵蚀速率在5.7~23c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泥沙来源 运移趋势 蚀淤分析 乳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岛东侧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运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湦 冯秀丽 +2 位作者 刘杰 权永峥 肖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共6页
为了对凤凰岛近岸海域的工程建设和岸滩防护提供支持,通过凤凰岛东侧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沉积环境及沉积物运移趋势。... 为了对凤凰岛近岸海域的工程建设和岸滩防护提供支持,通过凤凰岛东侧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沉积环境及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显示该区有5种沉积物类型,呈条带状分布,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体;研究区沉积物整体较细,分选较差,偏态多为正偏;研究区整体水动力较弱,表层沉积物中各级配泥沙分布与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关系密切。该区表层沉积物输运主要受潮流和波浪控制,北部区域沉积物运移主要受潮流控制,运移方向呈现由海向岸运输,南部区域沉积物运移受潮流波浪共同作用,运移方向呈现与岸线大致平行向东北方向运移,金沙滩、银沙滩沉积物动力过程主要受波浪控制,近岸处运移趋势呈现由岸向海运输,离岸处运移趋势由海向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运移趋势 凤凰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日月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运移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纪江 王平 +4 位作者 胡日军 郑兆勇 冷星 伊善堂 丁小雨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海南日月湾是典型的岬角弧形海湾,海岸类型多样,底质粒级较粗。基于实测的海流、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析了海南日月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计算了泥沙起动流速与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 海南日月湾是典型的岬角弧形海湾,海岸类型多样,底质粒级较粗。基于实测的海流、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析了海南日月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计算了泥沙起动流速与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整体以含砾砂为主,其次为砾质砂、砂、砂质砾和粉砂质砂,呈圆斑状零星分布;沉积物粒级组分从最细的黏土到最粗的砾均有分布,细颗粒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和西侧近岸海域,粗颗粒呈NS向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海域,呈现中部分选差、周边分选好的特征;研究区泥沙起动流速在近岸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在远岸自东北向西南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对泥沙起动流速的影响大于水深,靠近分界洲岛海域,单纯的潮流作用只能使部分颗粒发生再悬浮,表层沉积物平均日净输运通量介于0.04~3.7 kg m^(−1)d^(−1),净输沙方向总体呈SW向,平均日净输运通量在东北侧海域明显高于西南侧海域,涨潮段单宽输沙率略大于落潮段单宽输沙率(R4站位除外),涨、落潮段输沙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日月湾 分布特征 起动流速 运移趋势 输运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文良 郑世民 +1 位作者 朱龙海 胡日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1期12-17,共6页
根据2007、2014和2015年莱州湾西部海域238个表层沉积物取样和分析资料,利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分析了研究区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潮流和波浪对海底泥沙起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为多个沉积中心和侵蚀中心... 根据2007、2014和2015年莱州湾西部海域238个表层沉积物取样和分析资料,利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分析了研究区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潮流和波浪对海底泥沙起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为多个沉积中心和侵蚀中心;单纯潮流作用能起动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不能起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废弃黄河口西南侧近岸海域以及潍坊港东北侧海域;波浪作用下泥沙强烈活动水深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西部 表层沉积物 运移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和WNN的潮滩沉积物粒度与运移趋势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兴兴 张东 韩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8-1180,共13页
在淤泥质海岸,了解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粒径运移趋势,是认识潮滩水沙过程、冲淤演变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粒径趋势分析空间范围有限、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形式简单且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论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 在淤泥质海岸,了解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粒径运移趋势,是认识潮滩水沙过程、冲淤演变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粒径趋势分析空间范围有限、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形式简单且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论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遥感粒度参数驱动的潮滩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从HJ-1A多光谱遥感影像中提取反演因子,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NeuralNetwork,WNN)模型结合野外采样数据进行参数训练与建模,反演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然后以遥感粒度参数驱动GSTA(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实现了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运移趋势模拟。该方法在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的模型检验组数据10次运行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2Φ、0.15、0.4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2%、12.47%、14.59%;三个粒度参数的变异系数值变化范围较稳定。与已有的遥感模型相比,平均粒径反演精度接近,而且分选系数、偏态的反演精度有较大提高。遥感反演与实测粒度参数模拟的粒径运移趋势矢量相似性系数为0.67,矢量长度差小于0.4的矢量占80.74%,角度差小于90°的矢量占84.31%,两者有较高的相似性。在潮滩不同位置,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总体呈现不同的规律性特征,与当地水动力条件较为吻合。该方法基于遥感技术实现,为大范围的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与粒径运移趋势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且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沉积物 遥感 粒度参数 粒径运移趋势 小波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金及相关元素探讨新疆沙尔布拉克金矿矿液运移总体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文清 尹福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A01期92-99,共8页
沙尔布拉克金矿位于新疆富蕴县西南约30km处,长18km、宽2km。金矿为典型的沉积-热液型,储量大、质优且易于开采。其位于准噶尔褶皱带北缘,属于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的阿尔泰成矿带。一、地质背景本区出露地层主要... 沙尔布拉克金矿位于新疆富蕴县西南约30km处,长18km、宽2km。金矿为典型的沉积-热液型,储量大、质优且易于开采。其位于准噶尔褶皱带北缘,属于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的阿尔泰成矿带。一、地质背景本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蕴都喀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液运移 相关元素 勘探线剖面 运移趋势 趋势面图 断裂破碎带 趋势等值线 金矿 新疆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交界处大埕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运移特征及沉积动力环境分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纪江 王平 +4 位作者 余世维 栾虹 范哲南 牛建伟 郑兆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4,共12页
大埕湾位于闽粤交界处,是典型的岬角弧形开放型海湾,本文基于实测的海流、表层沉积物数据,分析了大埕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再悬浮通量与输运通量,结合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利用Flemming三角图示法对... 大埕湾位于闽粤交界处,是典型的岬角弧形开放型海湾,本文基于实测的海流、表层沉积物数据,分析了大埕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再悬浮通量与输运通量,结合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利用Flemming三角图示法对沉积动力环境进行分区并分析了泥沙输运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有砂质粉砂、粉砂、含砾泥和泥4种类型,沉积物颗粒较细,整体以粉砂和泥为主,砂质粉砂和含砾泥呈圆斑状零星分布;粒级组分含量和粒度参数平面分布分区明显,黏土组分、分选系数和偏态值呈现“东北小西南大”的特点,粉砂组分和峰态值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观测期间表层沉积物日再悬浮量为41.86 kg/m^(2),日净输运通量40.36 kg/m,逐时再悬浮通量值和单宽输沙率大小与潮流流速变化相关性较好,且涨潮段大于落潮段,净输沙指向涨潮方向,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输沙。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可划分为DⅡ、EⅡ和EⅢ3个分区,沉积物搬运以悬移为主,潮流和波浪是研究区泥沙起动及输运的主要动力,泥沙来源主要有近岸侵蚀供沙、东西两侧海域输沙以及少量短源季节性陆源碎屑补给3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输运通量 运移趋势 沉积动力分区 大埕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部靖海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和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杰 冯秀丽 +1 位作者 刘潇 林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通过对靖海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结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粒度分析、"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等的计算,探讨该区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有粉砂、黏土质粉砂、砂质粉... 通过对靖海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结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粒度分析、"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等的计算,探讨该区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有粉砂、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3种类型,其中粉砂和黏土质粉砂占绝大部分;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表明在泽库半岛前岛村南侧海域,沉积物整体有向岬角汇聚的趋势,鹅嘴西南侧海域,沉积物在-5m等深线以浅呈现顺岸的净输运趋势,-5m以深呈现向岸的输运趋势;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分析表明该海域的日平均单宽输沙通量较小,总体上呈现远岸大于近岸的趋势,净输沙方向为沿涨潮方向向岸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参数 运移趋势 输运通量 靖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与输运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晓 冯秀丽 +1 位作者 石要红 徐元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72,共8页
本文利用2006—2010年在广西沿岸海域获得的4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个站位的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的计算,探讨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输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 本文利用2006—2010年在广西沿岸海域获得的4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个站位的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的计算,探讨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输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为主,主要类型为泥、砂质泥、粉砂、泥质砂、砂、含砾泥质砂、含砾砂、砾质砂;中值粒径范围跨度较大;分选系数由岸向海逐渐变大;大部分区域呈极正偏态。研究区沉积物输运趋势整体上有向岸输运的趋势。在防城港南侧海域和雷州半岛西侧分别有一个汇聚中心,廉州湾附近沉积物向湾内堆积。潮流作用下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的研究表明,该海域的日平均单宽输沙通量较小,与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一致,净输砂方向受潮流流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参数 运移趋势 输运通量 广西沿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护后厦门香山-长尾礁海滩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惠美 蔡锋 郑勇玲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3,共10页
通过对厦门香山-长尾礁养护后海滩的地形地貌和沉积物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养护后海滩的演变特征,发现该海滩养护后第一年内海滩平面和剖面变化最剧烈,滩肩外缘线和0 m线蚀退量最大,滩肩外缘线平均蚀退20.0 m,最大蚀退量达30.0 m,0 m... 通过对厦门香山-长尾礁养护后海滩的地形地貌和沉积物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养护后海滩的演变特征,发现该海滩养护后第一年内海滩平面和剖面变化最剧烈,滩肩外缘线和0 m线蚀退量最大,滩肩外缘线平均蚀退20.0 m,最大蚀退量达30.0 m,0 m线平均蚀退8.0 m,最大蚀退量达12.8 m,海滩滩面变陡,坡度从初始的3.5°变成了6.4°,滩面沉积物从0.30~0.66 mm变粗到1.46mm,之后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提取香山-长尾礁海滩自2009年4月至2014年3月竣工后60个月内15次的剖面监测数据中的主要空间模态和时间模态信息来分析海滩剖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海滩有两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是滩肩剖面和沙坝剖面的转换,其贡献率为77.72%,第二模态表现为大潮高潮位的侵蚀性滩角,该模态贡献率为13.53%.采用GSTA模型进行泥沙净运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该海滩泥沙总体上呈向岸运移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养护后的海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海滩养护5a后,后滨填沙保存88%,养护后的海滩形态与预期的形态相近,养滩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人造沙滩 经验正交函数 空间模态 时间模态 运移趋势 演变 厦门 香山-长尾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红塘湾海域海床表层沉积物及泥沙运动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书华 谢华亮 +3 位作者 崔成 李怀远 吕彪 解鸣晓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8期18-23,共6页
根据红塘湾海域不同时期海床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研究该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与泥沙运动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近岸海床表层泥沙颗粒较粗,主要以中粗砂和粗中砂为主;5~10m等深线之间,底质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10~12 m等深线附近以细砂为主,... 根据红塘湾海域不同时期海床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研究该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与泥沙运动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近岸海床表层泥沙颗粒较粗,主要以中粗砂和粗中砂为主;5~10m等深线之间,底质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10~12 m等深线附近以细砂为主,12m等深线以外底质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类;底质泥沙颗粒从岸向海逐渐变细。在波流共同作用下,当地泥沙较易起动,波浪对泥沙运动起到关键性作用;该岸段沿岸输沙量级不大,而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输沙性质与弧形海岸的动力环境和地形特征相一致。目前各段海岸泥沙运动近似于动态平衡,没有大规模的冲刷和堆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红塘湾 表层沉积物 泥沙运动 运移趋势 沿岸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