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颗粒对活塞环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孟凡明 张优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利用运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颗粒对活塞环润滑特性的影响。首先导出了新的润滑雷诺方程 ,该方程不仅适用于颗粒存在的润滑求解 ,同时也适用于不含颗粒的润滑问题求解。通过把油膜场分为三个求解域 ,依据新的雷诺方程 ,通过网格变换 ,追踪了... 利用运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颗粒对活塞环润滑特性的影响。首先导出了新的润滑雷诺方程 ,该方程不仅适用于颗粒存在的润滑求解 ,同时也适用于不含颗粒的润滑问题求解。通过把油膜场分为三个求解域 ,依据新的雷诺方程 ,通过网格变换 ,追踪了颗粒对活塞环润滑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油膜承载力和活塞环所受的摩擦力会随着颗粒在油膜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及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颗粒 活塞环 润滑 运动网格 求解域 发动机 雷诺方程 网格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镜头运动颗粒三维定位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娜 周骛 +1 位作者 胡嘉睿 蔡小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46-3251,共6页
在光学离焦测距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单镜头双相机的运动颗粒三维定位方法,搭建图像法颗粒测量装置,并就图像离焦模糊度与颗粒深度位置关系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系统采用分光棱镜连接1个镜头和2个相机,使用信号发生器实现两相机的... 在光学离焦测距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单镜头双相机的运动颗粒三维定位方法,搭建图像法颗粒测量装置,并就图像离焦模糊度与颗粒深度位置关系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系统采用分光棱镜连接1个镜头和2个相机,使用信号发生器实现两相机的同步拍摄,通过接圈调节相机与镜头的距离,获取同一时刻同一物体不同模糊程度的2张照片,根据模糊度的对比获得颗粒的深度。试验中选取2个图像传感器与镜头距离的差值为4.2 mm,采用静止圆点进行离焦测距系统试验验证,相对误差在10%以内,并采用该系统对电解食盐水产生的气泡进行三维离焦测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性良好;该装置可解决单镜头拍摄颗粒场的离焦二义性问题,实现无参考物条件下运动颗粒场的深度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颗粒 单镜头双相机 离焦测距 空间定位 离焦二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调质塔加热层的颗粒运动和干燥层的热风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3
作者 唐静静 吴伟中 +1 位作者 李寒 扶宇洋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了优化大豆调质塔加热层椭圆管和干燥层角状盒的设计,采用离散元法(DEM)仿真分析加热层椭圆管的结构和分布对大豆颗粒运动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法(CFD)仿真分析干燥层中的热空气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管长短轴比为2.28∶1时,... 为了优化大豆调质塔加热层椭圆管和干燥层角状盒的设计,采用离散元法(DEM)仿真分析加热层椭圆管的结构和分布对大豆颗粒运动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法(CFD)仿真分析干燥层中的热空气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管长短轴比为2.28∶1时,大豆颗粒在加热层中分布均匀不堵料,颗粒碰撞次数少,有利于提高大豆加热效率,并降低颗粒的破损和椭圆管的磨损程度;相邻加热层椭圆管的轴向夹角为90°时颗粒经过加热层所需时间最短,轴向夹角的变化对颗粒在加热层中产生的碰撞次数无显著影响;当干燥层角状盒的轴向与加热层椭圆管的轴向相互平行时,干燥层中热风存在较大湍流,热风在干燥层中的分布更分散,热风在角状盒两侧形成较为柔和的逆流,更有利于大豆颗粒干燥及顺利下落。通过分析调质塔加热层及干燥层参数对大豆颗粒运动特性、热风流场分布的影响,可为调质塔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 加热层 干燥层 颗粒运动 热风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韩振华 沈义俊 +3 位作者 杜燕莲 张瑞永 彭甫森 陈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研究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套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滤波、颗粒边缘检测、重叠分割等,对水力输送模拟试验中的管道断面颗粒图像进行颗粒信息的识别、提取,并分析颗粒在管道内... 为研究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套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滤波、颗粒边缘检测、重叠分割等,对水力输送模拟试验中的管道断面颗粒图像进行颗粒信息的识别、提取,并分析颗粒在管道内的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流体中大颗粒趋向于聚集在流体速度较低的管道壁面,小颗粒主要集中在流体速度较高的管道中心;颗粒的平均速度分布沿管道径向类似于抛物线形状,随着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小,且从管道中心沿管壁方向逐渐减小。提出的粒子图像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管内颗粒运动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粒子图像处理技术 管道输送 颗粒运动 固液两相流 水力提升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作用下岩体裂隙中颗粒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溦 裴介渲 江志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70-2878,共9页
动水作用下岩体裂隙中的颗粒运动是引起渗透破坏的常见原因。针对天然岩石裂隙的随机性与隐蔽性,采用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构建随机裂隙通道,并采用3D打印方法获得透明裂隙模型实体,使用微流体控制仪开展动水作用下颗粒... 动水作用下岩体裂隙中的颗粒运动是引起渗透破坏的常见原因。针对天然岩石裂隙的随机性与隐蔽性,采用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构建随机裂隙通道,并采用3D打印方法获得透明裂隙模型实体,使用微流体控制仪开展动水作用下颗粒在裂隙中的运动试验,分析裂隙粗糙程度、颗粒粒径与裂隙开度的比值(简称粒径隙宽比)、渗流水压力对颗粒在裂隙中起动、运移的影响规律,进而推断岩体裂隙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岩石裂隙中的运动规律与裂隙粗糙程度、水压力、颗粒粒径隙宽比3个因素有关。裂隙粗糙程度越大,或颗粒粒径隙宽比越大,颗粒越不容易开始运动,即裂隙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越低。同时,水压力是颗粒运动的主导因素,颗粒粒径隙宽比对颗粒运动的影响与水压力有关。存在一特定水压力临界值,未达到该水压力时,颗粒粒径隙宽比对平均运动速度的影响不明显,超过该水压力后,影响程度显著增大,且该临界水压力值的大小与裂隙粗糙程度有关,裂隙越粗糙,临界水压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裂隙 颗粒运动 动水压力 分形维数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体内颗粒运动与分布规律探究
6
作者 王涛 周伟 +3 位作者 王子磊 王淑杰 汪玲玲 李亮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77-4985,共9页
为了探究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内颗粒运动与分布规律,建立了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体几何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槽体内部受叶轮搅拌作用下的流场分布以及颗粒运动,搭建了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装置试验系统并对其进行颗粒分... 为了探究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内颗粒运动与分布规律,建立了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体几何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槽体内部受叶轮搅拌作用下的流场分布以及颗粒运动,搭建了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装置试验系统并对其进行颗粒分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部分颗粒穿过叶轮叶片之间的间隙,在流场的作用下向下做螺旋运动;另一部分颗粒被叶片甩出,在叶片与流场的耦合作用下向四周与上方做螺旋运动;绘制了所有粒子的运动轨迹曲线用以探究浮选机工作过程中的颗粒运动与分布规律,颗粒在浮选槽底部、四周壁面以及槽体拐角处的粒子运动轨迹曲线重合度高,粒子运动至此处的概率大,大量粒子运动至此处,浮选槽体上部以及槽体壁面与叶轮之间区域粒子运动轨迹重合度较小,粒子运动至该处的概率低,少量颗粒在该处分布;粒子分布均匀程度并不随着叶轮搅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而是存在最佳叶轮工作参数,经模拟与试验得出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在叶轮转速为6.25 r/s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颗粒分散性能;颗粒的分散效果受到槽体的形状及内部结构的影响,在槽体内增加挡板或者将方形槽体柱式化均能有效的促进颗粒均匀分布。探究射流与搅拌协同式浮选机槽体内颗粒的运动与分布规律,有利于优化装置结构以及提高浮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机 颗粒运动与分布 装置优化 射流与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叶丝颗粒流化状态与分布特性研究
7
作者 耿凡 安家俊 +2 位作者 温恬靓 郭恒 李林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18,共7页
基于无根多体系统构建每一个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追踪颗粒与其颗粒段,考虑颗粒段之间的铰约束与碰撞效应,分析不同流化风速、颗粒长度等对颗粒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颗粒运动形态多样,呈现伸展、绕曲等多种形式,与流化实验过程中... 基于无根多体系统构建每一个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追踪颗粒与其颗粒段,考虑颗粒段之间的铰约束与碰撞效应,分析不同流化风速、颗粒长度等对颗粒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颗粒运动形态多样,呈现伸展、绕曲等多种形式,与流化实验过程中捕捉到的叶丝颗粒的状态近似。短颗粒易被流化带出,随着流化的进行,提升管内较短的颗粒(<0.03 m)数量百分比逐渐下降,甚至低于6%。流出颗粒的数量百分比随其长度的增加而下降;颗粒取向角呈现中间高、两头高的分布趋势;近壁区域颗粒多呈竖直/近竖直状态(±80°~±90°)。次中心区域水平状态(约0°)颗粒的数量百分比随流化的进行增长较为明显;随风速的增大,近壁区域中竖直/近竖直分布的颗粒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流态化 颗粒运动 多体系统 分布特征 流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振动立管上升流中球形单颗粒运动特征
8
作者 魏明珠 段金龙 +1 位作者 王旭 周济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12,共16页
深海采矿过程中,输送矿石颗粒的立管在复杂海洋环境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响应,这会对管道中矿石颗粒的运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矿石提升效率,甚至可能危及整个采矿系统的安全.结合颗粒运动方程和软球碰撞模型,对横向振动立管中的球形... 深海采矿过程中,输送矿石颗粒的立管在复杂海洋环境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响应,这会对管道中矿石颗粒的运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矿石提升效率,甚至可能危及整个采矿系统的安全.结合颗粒运动方程和软球碰撞模型,对横向振动立管中的球形单颗粒运动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立管振动参数、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对立管中单颗粒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振动频率和幅度、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的增加,颗粒垂向平均速度减小.颗粒与管壁之间无碰撞发生时,颗粒与立管之间横向相对速度幅值、颗粒运动与立管之间横向速度的相位差以及颗粒垂向速度波动幅值,与立管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颗粒与流体密度比以及颗粒与立管直径比呈正相关.然而,当颗粒与立管之间有碰撞发生时,颗粒与立管间的横向速度的相位差减小,而颗粒垂向速度波动幅值显著增大.另外,随着密度比和直径比的增大,颗粒与管壁之间更容易发生碰撞,而碰撞会减弱密度比和直径比对颗粒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振动立管 上升流 颗粒运动 颗粒-管壁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耦合的熔铸装药颗粒运动特性
9
作者 段明清 曹红松 +4 位作者 魏星 刘恒著 史慧芳 张镇川 吴立卫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0-920,I0002,共12页
为了研究熔铸装药凝固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以含铝的DNAN基混合炸药为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液-固两相流模型,分析了铝粉颗粒在熔融态炸药中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和铝粉颗粒大小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为了研究熔铸装药凝固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以含铝的DNAN基混合炸药为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液-固两相流模型,分析了铝粉颗粒在熔融态炸药中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和铝粉颗粒大小对颗粒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过程初期铝粉颗粒整体保持向下运动趋势,随着熔融态炸药内部形成温度梯度以及环流的产生,在受冷凝固区域会形成中部颗粒上浮、四周颗粒下沉的运动现象,而在未受冷区域会形成中部颗粒下沉、四周颗粒向上的运动现象,最终导致颗粒分布不均,影响成型炸药的组分均匀性;同时发现铝粉颗粒直径越大,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对颗粒运动速度影响越大,随着颗粒变小,表观黏度的影响减弱。说明对于含铝DNAN基炸药,根据炸药黏度范围合理匹配铝粉颗粒大小会有效防止发生铝粉颗粒沉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熔铸装药 微米颗粒 液-固耦合 颗粒运动 组分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推移质颗粒识别优化算法研究
10
作者 王浩 杨飞奇 +3 位作者 张磊 吴伟 谢皓南 赵琳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术(PTV)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推移质颗粒运动轨迹,从而建立紊流相干结构与颗粒运动强度关系。为清晰捕捉运动距离较小颗粒,对YOLOv5(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网络结构进行卷积块改进、增加注意力机制和优化损失函数处理,以增强其在推移质颗粒识别任务中对极小目标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1)灰度相减方法可识别运动距离较大的颗粒,改进YOLOv5模型则能够更好识别运动距离较小的颗粒,通过合并优化两种方法,在本文设置的试验工况下可更准确识别推移质运动颗粒和运动轨迹;2)中低水流强度条件下,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强度受紊流相干结构影响沿水槽横向方向呈现间隔条带结构,并且随着水流强度增加,条带结构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其宽度也由窄转宽,当水流强度继续增大时紊动掺混剧烈,条带结构遭到破坏逐渐消失;3)总体看来:泥沙颗粒运动多集中在水槽中间区域,边壁处运动较少,沙条带结构呈现中间宽两边窄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条带结构是受紊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影响而形成,而非二次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灰度相减 YOLOv5 颗粒运动轨迹 条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岔管道含沙水流粗颗粒水力输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来志强 张秀来 +2 位作者 李军华 吴承君 陈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08,215,共9页
水库清淤、引黄灌溉等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卵石粗颗粒进入管道中,卵石粗颗粒在高含沙水流驱动下输移时,导致管道系统能耗增加,降低管道输送效率,并且在管道分岔处极易出现淤堵的现象,阐明分岔管道内输送物质为高含沙水流粗颗粒时的运动... 水库清淤、引黄灌溉等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卵石粗颗粒进入管道中,卵石粗颗粒在高含沙水流驱动下输移时,导致管道系统能耗增加,降低管道输送效率,并且在管道分岔处极易出现淤堵的现象,阐明分岔管道内输送物质为高含沙水流粗颗粒时的运动机理与能耗机制,是提升管道排沙效率,保障工程安全中的关键难题。结合国内外关于分岔管道含沙水流粗颗粒水力输送最新研究动态,系统总结了分岔管道内部尤其是主、支管连接处的复杂水力特性,包括压降变化、流场特征等,并探讨了其能耗机制,以及当管内输送介质不同时,管内输送介质的运动机理,为优化管道设计、提升管道运输效率及节能减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综观当前研究成果,采用模型试验和流-固耦合CFD-DEM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不同粗颗粒粒径、高含沙水流流速、含沙量等输送物质的关键参数以及不同分岔管道进出流形式、出流夹角、整体逆坡倾角等管道常见布置条件下粗颗粒的运动机理及水头损失变化规律,揭示分岔管道内输送物质为高含沙水流粗颗粒时输送的能耗机制、改进固液体积分数识别算法、利用GPU并行计算技术提高CFD-DEM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将是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管道 颗粒运动 含沙水流粗颗粒 模型试验 CFD-DEM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绝缘开关内自由运动金属颗粒的超声波信号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黎大健 杨景刚 +4 位作者 梁基重 吴磊 郑小川 罗永芬 李彦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为了研究气体绝缘开关(GIS)腔体内自由运动金属颗粒的超声波信号特性,首先简单分析了自由颗粒在电场中的受力,然后设计了一个模拟此类缺陷的模型,并测量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自由运动颗粒产生的超声波信号,最后分析了这些信号的工频相位... 为了研究气体绝缘开关(GIS)腔体内自由运动金属颗粒的超声波信号特性,首先简单分析了自由颗粒在电场中的受力,然后设计了一个模拟此类缺陷的模型,并测量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自由运动颗粒产生的超声波信号,最后分析了这些信号的工频相位相关性、幅值以及飞行时间等几个要素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颗粒静止不动发生放电时,超声波信号幅值较小且有较强的相位相关性;当颗粒自由跳动时,信号幅值非常大且相位相关性较弱,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颗粒的飞行时间;与球状颗粒相比,丝状颗粒的飞行时间随电压的升高有更显著的变化,因此它们对GIS绝缘劣化的影响严重度不一样;这些信号的幅值、颗粒飞行时间的变化分布具有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 自由运动金属颗粒 超声波信号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工程领域颗粒运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77
13
作者 马征 李耀明 徐立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现代农业装备的作业对象或工作介质经常涉及到离散颗粒体或颗粒群,对相关颗粒体或颗粒群的运动研究往往涉及到颗粒碰撞、流固耦合等具体细分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式、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对现代农业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愈加显著。... 现代农业装备的作业对象或工作介质经常涉及到离散颗粒体或颗粒群,对相关颗粒体或颗粒群的运动研究往往涉及到颗粒碰撞、流固耦合等具体细分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式、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对现代农业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愈加显著。本文首先对农业工程领域颗粒运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试验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然后对国内农业工程领域各典型农业装备所涉及的颗粒运动研究现状和国外本领域的研究概况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农业工程领域颗粒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运动 农业工程 农业装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旋流流化床床内颗粒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旭 池涌 +2 位作者 李斌 严建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3,共5页
流化床床内颗粒的大规模循环不仅可以加剧了颗粒横向扩散 ,提高燃烬速率 ,实现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还将有利于促使不燃物质的定向移动排出炉外。文中采用冷态流化床装置 ,应用分层取样技术对微倾斜布风板实现流化床内不均匀布风 ,床... 流化床床内颗粒的大规模循环不仅可以加剧了颗粒横向扩散 ,提高燃烬速率 ,实现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还将有利于促使不燃物质的定向移动排出炉外。文中采用冷态流化床装置 ,应用分层取样技术对微倾斜布风板实现流化床内不均匀布风 ,床内物料混合与分层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床内颗粒扩散的动态特性和流化风速、颗粒密度以及颗粒粒度等因素对流化床内分层的影响 ,并通过求解扩散方程来分析布风不均匀性和布风倾角对风板附近物料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 :增大流化风速和布风板倾角能够强化颗粒的横向扩散和流化床的内旋流强度 ;对大而重的颗粒存在一个最佳速度比 ,既能实现床内旋流又能防止颗粒的严重分层 ,并针对低风速区的分层现象 ,提出了一个关联式 ,该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运动 内旋流流化床 倾斜布风板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程展林 吴良平 丁红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9-33,共5页
土的结构性是决定土的力学特性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正是由于土的结构性的存在,连续体力学理论用于岩土材料存在明显不足,沈珠江将土体结构性的研究提到"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的高度,但由于土的结构性的复杂性,缺乏测试方法... 土的结构性是决定土的力学特性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正是由于土的结构性的存在,连续体力学理论用于岩土材料存在明显不足,沈珠江将土体结构性的研究提到"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的高度,但由于土的结构性的复杂性,缺乏测试方法,还没有找到土结构性的定量指标。选择结构特征相对简单的粗粒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其力学体系的方法和途径。粗粒土的结构性(称之为组构)主要体现在颗粒的排列特征方面,采用CT测试技术和DDA数值分析方法初步解决了粗粒土组构的量化问题,对粗粒土多种受力过程进行了CT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取得了粗粒土的组构信息及其变化,为构成合理的组构量、研究粗粒土组构量与宏观力学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粗粒土的变形机理和力学特征奠定了基础,并侧重介绍粗粒土CT三轴试验成果,展示三轴试验过程中颗粒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组构 CT 三轴试验 颗粒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螺旋溜槽流场及颗粒运动行为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淑玲 魏德洲 +2 位作者 崔宝玉 沈岩柏 黄秀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为了探明螺旋溜槽的流场特征及不同矿物颗粒分选时的行为规律,基于CFD理论,采用k-ε湍流模型、VOF多相流模型和离散相耦合等方法,对直径为300 mm的螺旋溜槽进行流场和颗粒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进而探讨了螺距和给矿流量对它们的影响。结... 为了探明螺旋溜槽的流场特征及不同矿物颗粒分选时的行为规律,基于CFD理论,采用k-ε湍流模型、VOF多相流模型和离散相耦合等方法,对直径为300 mm的螺旋溜槽进行流场和颗粒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进而探讨了螺距和给矿流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溜槽流场中的水相流速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其速度值沿槽深方向逐渐升高,沿径向从内向外逐渐增大;湍动能在径向上以类似于椭圆环状分布,外缘的紊流度从上至下逐渐升高;在相同的流场条件下,颗粒运动速度极值与密度大小呈负相关;螺距增大后,水层厚度不变,而水相流速和湍动能相应增加,颗粒的运动速度也明显增加,这有利于加速粒群的分带和分选;给矿流量对水层厚度、流速和湍动能的大小均具有明显影响,但对流场分布特征影响较小,而颗粒运动的随机性与该因素呈正相关,即流量增大会导致粒群分带延迟,影响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溜槽流场 颗粒运动 CFD 数值模拟 螺距 给矿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流道滴头内流场和颗粒运动的不同湍流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唐学林 赵旭红 +1 位作者 李云开 李小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20-128,共9页
为更好研究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水力性能和颗粒运动特性,该文采用k-ε模型和Eulerian-Lagrangian两相流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数值研究。首先,通过3种湍流模型(标准k-ε、RNG k-ε与Realizable k-ε)预测迷宫流道滴头水力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 为更好研究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水力性能和颗粒运动特性,该文采用k-ε模型和Eulerian-Lagrangian两相流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数值研究。首先,通过3种湍流模型(标准k-ε、RNG k-ε与Realizable k-ε)预测迷宫流道滴头水力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009)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标准k-ε模型更适合于模拟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与PIV试验数据相比,水力性能曲线平均模拟误差仅为2.32%。然后,基于Lagrangian的颗粒离散相模型,数值研究了齿形迷宫流道内不同密度和直径的单个颗粒运动轨迹及运动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009)的相关试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考虑了重力、浮力、虚拟质量力和曳力的随机轨道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颗粒在迷宫流道内的运动,与PIV试验数据相比,颗粒运动速度后平均模拟误差仅为2.34%。颗粒直径变化较密度变化对颗粒运动影响大,随着颗粒直径或密度增大,颗粒运动速度减小,颗粒速度变化幅值大小依次为:速度极小值、平均速度、速度极大值,随着颗粒粒径增大,流经漩涡区时颗粒速度减小较大,颗粒的运动跟随性变差,颗粒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沉积在流道拐角内侧的漩涡区,由此可能造成迷宫流道堵塞。同时,以上对比分析表明,相关两相流模型和数值方法可很好预测滴头内部固液两相流动,可为滴头抗堵塞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 湍流模型 数值分析 颗粒运动轨迹 颗粒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化床反应器颗粒运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勇林 金涌 +1 位作者 俞芷青 汪展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765-770,共6页
在内径140mm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化床,采用FCC颗粒,在局部颗粒速度、局部颗粒浓度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床层截面平均颗粒浓度、截面平均颗粒速度、局部颗粒速度径向分布以及局部颗泣流通量的变化规律,并回归得到计算床层截面平均颗粒浓度... 在内径140mm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化床,采用FCC颗粒,在局部颗粒速度、局部颗粒浓度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床层截面平均颗粒浓度、截面平均颗粒速度、局部颗粒速度径向分布以及局部颗泣流通量的变化规律,并回归得到计算床层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平均颗粒速度和局部颗粒速度的关联式,深化了对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态化的认识,为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并流 流化床 颗粒运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分过程中颗粒运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初升 陆金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559,共4页
利用振动筛与颗粒之间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导出颗粒运动的周期性条件;然后利用Poincaré映射方法,推导出颗粒的运动对周期运动的扰动方程;最后对振动筛分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得出了筛面上颗粒运动是经周期分叉和概... 利用振动筛与颗粒之间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导出颗粒运动的周期性条件;然后利用Poincaré映射方法,推导出颗粒的运动对周期运动的扰动方程;最后对振动筛分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得出了筛面上颗粒运动是经周期分叉和概周期分叉通向混沌的演化过程.在筛分机正常的工作参数范围内,筛面上颗粒运动不存在周期运动、概周期运动,只存在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分 颗粒运动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内固液两相间的相对运动(Ⅰ)——颗粒运动方程及其求解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继润 罗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7-491,共5页
从BBO方程求解水力旋流器内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是一项新的尝试。通过求解BBO方程,给出了描述水力旋流器内固体颗粒与流体介质相对运动的跟随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忽略重力影响的前提下,颗粒在切向及轴向与流体具有相同的跟随... 从BBO方程求解水力旋流器内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是一项新的尝试。通过求解BBO方程,给出了描述水力旋流器内固体颗粒与流体介质相对运动的跟随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忽略重力影响的前提下,颗粒在切向及轴向与流体具有相同的跟随特性;而由于离心力的存在,颗粒在径向的运动将明显有别于流体介质。根据跟随性指标η,φ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定量地考察诸如颗粒性质、流体特性、空间位置、湍流频率等因素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颗粒运动 BBO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